天天看点

跌报警了。。。

连续大跌之后,宁德终于坐不住了,周末出来发了个声明,再传乱七八糟的消息就要律师函警告了。

跌报警了。。。

一般大公司都有“偶像包袱”,小道消息根本不屑于回应,顶多董秘口头回复一下,这次宁德专门出了个声明,还盖了公章,说明确实急了。特斯拉负责人今天也跟着一起辟谣,说“谈崩确实不属实”。

其实大部分人心里都清楚,宁德几乎不可能被踢出创业板指数,也不可能和特斯拉关系破裂,只不过最近股价连续大跌,股民的情绪缺少一个宣泄的出口。宁德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机构负循环,虽然一波跌了20%+,但是赚钱的人还是一大把。如果后面行情继续萎下去,即使基本面没问题,二级市场可能还是没好脸色。

从产业链的景气度看,新能车一直都很好。上周碳酸锂价格突破40万吨,宁德450亿的定增方案也审核通过了,还有比亚迪1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26%,上、中、下游都给了事实验证。上个月LG新能源车成功在韩国股市上市,从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数据,让我们对新能车的全球竞争格局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LG新能源先是公布了自己野心勃勃的扩产计划,募资536亿元人民币,78%用来扩充产能,16%用来技术研发,剩下6%用来提升现有本土产能。之后还整理了全球主要国家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同时给出全球汽车厂商的电动车发布计划。

跌报警了。。。

期间LG新能源还不忘酸一下宁德时代,暗示后者目前的全球霸主地位,靠的是中国工信部2015-2018年的白名单政策,对国产车给补贴,导致自己受挫后转而攻占欧美市场。等宁德成长起来了,虽然政策有所放松,但是市场已经被宁德牢牢占据,再也无力回天。

在招股说明书里面,LG新能源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由于电池在整车中的价值量最高,所以很多下游的车企,也开始内部化这一块的生产。大家熟悉的比亚迪就是用自己的电池,还有大众、沃尔沃、特斯拉、丰田、现代等全球主流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电池内化计划,很多都把产能落地的时间点拉到2030年,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未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跌报警了。。。

这么大的蛋糕摆在这,除了场内玩家想开疆扩土,场外玩家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周五晚上,立讯精密发布公告,投资100亿和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车厂一级供应商)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我们推测,立讯这次和奇瑞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得整车生产资质,方便后面和苹果合作造车。去年富士康也宣布和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成立合资企业,进入造车领域。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干同一件事,很难不让人联想,是不是背后有一个超级玩家的意志在影响。

苹果造车最早开始于2014年的Titan计划,之后和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都接触过,还把原宝马的技术大牛挖了过去。根据外媒最新消息,苹果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纯电动车。

跌报警了。。。

由于汽车的电动化趋势,传统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被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取代,技术门槛是下降的。另外,汽车的智能化趋势,从过去的硬件定义向未来的硬件+软件定义转变,也有利于苹果这样的玩家入局。

之前有机构做过预测,苹果汽车的布局模式也会仿照手机的布局模式,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电机电控通过自研+代工的方式进行,电池、整车制造寻求合作伙伴。

跌报警了。。。

我们推测,苹果汽车的供应链主要还是以特斯拉供应链厂商为主,同时少部分器件由苹果消费电子的厂商来供应。牛逼的车企看不上苹果,不牛的苹果自己看不上,立讯、富士康之前和苹果长期合作中积累的工业生产流程管理能力,正是苹果所看中的。

如果苹果真的2024年推出新车,在此之前产业链肯定会提前动,掐时间的话也差不多了。

大家的【在看】就是对小组最好的支持!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搬砖小组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看点这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