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XXXX 学院

云计算论文

使用者名称:

由:

研究编号

部门:

专业领域:

教师:

五月 28, 2021

云计算现状与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广泛应用,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起了人们对云计算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全面的。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展望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云计算;趋势;现状

目录

介绍

1、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1.2 云计算的特点

2、云计算的格局与发展

2.1 云计算的状态

2.2 国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2.3 中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2.4 行业现状

2.5 市场容量

2.6 市场格局

2.7 问题

3、云计算趋势

结论

谢谢

资源

21世纪初,Web 2.0的兴起迎来了网络发展的新高峰。网站或业务系统需要处理快速增长的业务量,例如在线视频或照片共享网站需要为用户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这类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是,面对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快速扩展原有系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与移动终端相关的IT系统将承担更多的负荷, 对于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说,IT系统需要处理更多的流量。

由于资源有限,各种设施的电力成本、空间成本、维护成本都在迅速上升,这直接导致了数据中心的成本,即面临着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更少的资源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随着高速网络连接的发展,芯片和磁盘驱动器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而拥有大量计算机的数据中心也变得越来越便宜,并且能够为大量用户快速处理复杂问题。从技术上讲,分布式计算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特别是网格计算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将分散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接成一个巨大的整体,使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的资源,完成大规模、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催生了以Google File System和SAN Area Nemork为代表的高性能存储技术。对服务器整合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xen等虚拟化技术的进步,以及Web 2.0的实施,Sofhare作为Senrice概念的快速传播,以及多核技术的广泛使用,所有这些都提供了更多计算能力和服务的潜力。随着计算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集中度的迫切需求,云计算应运而生。

对云计算的理解还在不断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偏颇。但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很常见,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步骤:(1)自动将需要通过网络处理的大量程序拆分为无数较小的子指令。(2)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大型系统搜索分析。(3)分析结果传回给用户。这种处理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得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信息服务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很大,为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数十万台服务器,而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拥有超过一百万台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 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程序在云中的某个位置运行,但用户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完成所需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电、电、气,比如这些家居用品按需计费。(4) 可扩展性。云的大小可以动态扩展并在限制范围内更改,以适应应用程序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是可衡量的。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是可以衡量的。

云计算的格局与发展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强大,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从云计算的当前发展来看,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将是构建一个能够与底层基础设施紧密集成的大型应用方向。此外,不断创造新的云计算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互联网服务也可以是云计算的发展方向。

目前,虽然全球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诸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正在扩大,2016年云服务为2094.8亿美元,2017年为2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专家估计,未来几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将继续以约15%的稳定速度增长。

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占全球云计算地点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其中,互联网行业较为发达,美国是云服务市场的起源,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一半,份额高达50%,其次是西欧,符合欧共体优势,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1/4, 具体份额为23.5%,与日本自身网络基础设施有很大优势,市场份额占4.5%;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是云计算概念的发源地,早在2003年,美国就开始发展云计算技术。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如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甲骨文等,这些云服务企业共有10万用户,占据了全球云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云服务可以降低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成本,帮助这些初创企业发展可持续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控制运营风险。

近年来,了解到云计算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也看到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力,各国高度重视推动云计算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云计算的发展, 甚至政府也率先应用了云服务。作为主导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市场的欧盟,致力于建立标准的云计算标准,消除欧盟成员国之间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政策障碍,并建立一个真正的社区,推动云计算的创新和增长。

日本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些信息发展战略,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本自己的互联网产业一直处于世界前列,IT发展仅次于美国,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互联网产业,因此日本主要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投入和个人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目前,日本中央、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都在应用云计算。然而,不幸的是,日本目前没有一家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公司。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标准化云计算的政策。2012年9月,科技部发布了我国云计算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国云计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推动了用户和企业对云计算的认可。2016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突破500亿元,达到516.6亿元。与去年相比,行业规模同比增长31.9%,并继续保持高增长水平,我国云计算从起步阶段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虽然中国政府部门注重为云计算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云计算创业发展、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数据保护法缺失, 而且网速慢,IP地址稀缺。云计算的开发环境落后,制约了整个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速度。

中国云计算更具代表性的企业和项目有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百度推出的云OSV3.0、海云浪潮OSV3.0、中国电信的天一云和华为的融合云战略,这些企业大力开展云计算相关项目的研发,为云计算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目前,中国政府、交通、电信、教育等领域纷纷追随世界步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践行云计算,通过云服务试点示范,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工信部启动云计算"十三五"规划,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发展辐射效应,构建云计算产业链。在政府机构大力引领信息国产化的背景下,实现国产设备进口替代已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棱镜门"、"黑客攻击"等频繁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对于国产设备可控和信息安全的实际需求一再增加, 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进程也大大加快。相信随着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地,未来信息装备国产化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云计算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4年,全球公共云市场规模为72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是通用技术市场的四到五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云计算白皮书》显示,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量、高增长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2013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天,美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占60%,欧洲占25%,中国不到3%,但速度惊人,每年增长近40%。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列为具有重点发展重点的战略产业,规划指出,2014年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为: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培育企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产业

201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已成为千亿级市场。我国云计算将结束发展和培育期,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技术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同时,一些新现象正在吸引人们的目光,包括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开源技术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城市云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正是因为云计算,中国IT企业才更容易"弯腰超车"。一方面,全球巨头在云计算方面,并没有太超前本土企业的技术,或者,相比传统结构不可逾越的技术差距,在云计算架构上,技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如阿里云、紫光云、天成云等,其关键业绩指标已基本接近国际顶级水平, 甚至一些指标领先于国际水平。另一方面,云技术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来自海外的亚马逊、Salesforce、谷歌等新兴巨头纷纷利用云技术超越IBM、SAP、微软等传统软件巨头,这给国内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灵感。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国云计算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链将呈现软化态势。2013年,我国企业进军公有云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加。继阿里和百度之后,腾讯正式进入开发者云市场,华为的云服务业务正式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推出面向用户的全系列产品,如面向云的品牌名称"天一云"和"沃云",苏宁电气计划将公司名称改为"苏宁云业务集团有限公司" Ltd.",以便更好地过渡到云服务模式。2014年,进入公有云服务领域的云计算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服务类型将进一步丰富,面向中小企业的IaaS服务和SaaS服务,以及地理、交通、金融等领域的个人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使服务部门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云计算将从发展和培育期进入高速成长期,地方政府云计算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呈现软化态势,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同时,我国企业应做好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准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和关键技术,应对国外巨头,加快竞争进入国内市场。

虽然云计算发展迅速,但从一开始,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我国的发展时间都比较晚,因此也面临以下四大问题:一是云数据中心部署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在规模结构方面,我国大型数据中心比重较低,大型数据中心发展规模甚至不足以与国外互联网公司总数相称,尚未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二是云服务能力亟待提升,配套资源稀缺。国内云计算服务能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公有云计算服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相对单一,配套环境建设落后。第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在与云计算安全相关的数据和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存在很大不足。四、云人才缺口,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在云计算技术的趋势方面,谷歌认为,云计算的使用意味着未来是用户跟随数据。如果用户购买了一台新计算机,并且不必担心数据的副本或新应用程序的安装,则他们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即可获得所需的所有环境,内容和信息。它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上访问,还可以在手机,电视,视频电话和其他设备上访问。未来的应用程序将全部移植到云端,通过浏览器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所有内容,也可以做今天需要应用软件的内容。如今,Google的一些软件不必担心丢失存储空间,因为它们都存储在云服务器上。

3.1 云终端现状

微软认为,云计算的下一步是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用户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并为他们提供云计算服务。Microsoft 正在创建一种用户体验,从典型的设备存储移动到可以随时存储的模式。微软战略性地将其云计算的未来方向定义为三条线:完成企业软件组合向网络服务的转型,发布PC软件的网络版本,以及继续构建数据中心网络。

根据2006年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孙兴慜"黑匣子"计划,规划的未来数据中心将不仅限于拥挤、闷热的房间,而是一个移动数据中心。它可以为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至于这种数据中心的最佳位置,从技术上讲,它可能是郊区的一个领域,但最好靠近发电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微软主张云计算是云加计算,终端是由操作系统加桌面软件的方式,

软件的计算仍然取决于终端的处理能力。而其他云计算技术,运行、计算、存储在云端,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对于终端性能要求都很低,可以说是"超薄"的终端,只需要一个可以上网的设备,用户就可以实现文档的处理,通过Internet存储数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用云应用的设备都叫云端终端, 不限于终端只能运行云应用。

对于云计算的未来,研究人员认为它可以彻底改变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将用户从以桌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以Web为中心的活动。计算机也可以退化为一个简单的终端,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安装软件,同时不再需要费心去配置和升级它。Web数据集成、个人数据空间管理、数据外包服务、移动Web研究、隐私问题等都将成为未来云计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是一种比网格计算技术更高层次的技术,其产业化将带来相关产品和软件开发方法和理念的调整。一是"云计算"技术需要建立能够提供丰富应用服务、丰富信息资源、用户信息隐私和安全保障的"云";微软等厂商提出了云"端"计算(类型1),终端是一种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应用软件在终端上运行,软件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越高,对终端的要求就越高。存储方面可以存储在本地,然后同步到网络。因此,这类终端的发展应该朝着目前PC的方向发展,依然是处理能力、存储容量、3D显示能力的不断发展,并随着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升级不断提高。当然,由于云平台的存在,软件也可以免安装,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类型的云终端也可以朝着可移植性的方向发展,类似于笔记本。客户群将更多的是需要大量图形处理和使用计算资源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您可以使用此终端观看电影,玩游戏和工作。对于第二类云计算终端,其基本要求是要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和基本的算力,必须适应不同用户群体和云计算发展的要求,下面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来分析云终端相应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未来的趋势,最终将云计算带给用户或通过终端,因此云终端还必须能够适应和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和不同用户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带来4C融合,即计算、通信、消费电子和内容之间的融合,而4C融合导致终端之间的融合,这意味着便携式网络设备、PC、手机和家电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可想而知,手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既能携带、说话、上网、控制家电,当使用外接屏幕和输入设备时,用户可以拥有高清播放设备,办公电脑的内容可以与所有终端共享。具有强大便携性、移动性和娱乐性与云计算协同工作的云终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在大学期间,XX老师教授的组织行为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论文能得到XX老师的指导,真的感到非常荣幸。本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的很多心血,在此,我想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感谢XXXX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细心的教学和严格的要求,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许多挑战。还要感谢大学的关心和帮助同学,特别是我的室友让我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及其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