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撰文/ 龙诗慧

编辑/ Kilig

设计/ Zoi.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用“发力与冲刺”来展望2022年的国内车市,应是最好不过。一方面,2022年将承接去年止跌回升局面,继续走出2020年的疫情和缺芯危机,恢复稳中见长态势。中汽协预测2022年乘用车,同比增长6.5%,即达到2148.2万辆。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而另一方面,2022年离国内市场全面电动化的2025年又只剩3年,燃油车传统秩序已打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最高在13%左右徘徊,新能源处于刚被大众接受,但仍未没固化的阶段。壬寅虎年,应该是各家车企抢占赛道、全力冲刺的好年份。

于是乎,从已公布的车企目标来看,2022年同比增长双位数应该是“标配”,尽管去年完成目标的车企没多少家,FLAG仍是一面大旗,指引着一年奋斗的局面。而在其中,谁在“画饼”?谁显得保守?谁最顺势而为?我们不妨对比一番。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车企2022年销量目标一览表

谋大局者,不惧好高骛远?

显然,在车企目标的横向对比中,比亚迪与奇瑞的目标特别抓人眼球。

尤其是比亚迪年度目标突破100万辆,增长达60.8%,若顺利完成,那么比亚迪便跻身在吉利之后,在长安、长城前面的第二大自主车企(以2021年销量作参考),目标可谓相当激进。

当然这一目标建立在去年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近乎“狂飙”的成长,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73万辆,同比增长75.4%,而且有着别家车企艳羡不来的比例结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高达81.58%,且在供应链条上,比亚迪手握芯片半导体、动力电池等两大新能源车“命脉”。显然,比亚迪从传统车企转型成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路径走得更远,这也使比亚迪最受投资者青睐,成为2021年表现车企股之一。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我们能预计的是,受国补退坡影响,今年比亚迪会迎来一个新能源车销量小高潮,大热的DM-i也继续受市场追捧。但是眼下比亚迪面对困难也不少,年前西安工厂受疫情影响,大热的宋PLUS DM-i订单已排到4个月后,刀片电池也多次传出供不应求情况。在虎年大年初一当天,比亚迪的王朝网和海洋网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上涨,最高涨幅达到7000元,强如比亚迪也受到疫情和供给侧上涨影响,再加上今年自主品牌集体上插混车型大年,去年一跃成为家族销量中坚的DM-i矩阵,能否顶住竞争持续大卖,成为目标达成的关键,再者,比亚迪高端品牌是否今年内与市场见面,也是值得关注的。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而奇瑞控股集团提出“保150争200万辆”的目标,增幅达到35%以上,究其底气,应该去年国内(31.7%)、海外(138%)市场双大幅增长给的。但如果拆解去年的销量构成比例,奇瑞在大幅增长的基础下再迎增长,也是充满变数,其中内耗一词再成关键争议点,去年主力的奇瑞品牌占据不足70%,高端品牌星途仅占3.8%,而去年才独立的捷途,则野心不小,除引入源自奇瑞鲲鹏动力打造昆仑架构,还提出挑战30万年销量目标。进取的捷途会不会进一步蚕食奇瑞主力车型的份额?而奇瑞高端化产品序列OMODA,首款车型将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渠道、定位和价格是否与星途区隔开,都是今年再下一城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看这三个变量

2022年车市已开局,大家都对今年市场抱以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必须承认的是,今年也承接了自2020年后疫情时代影响车市的不利因素,这几个大概率而影响经年的潜在变量,依然左右着车企完成目标的大局。

其中最大的变量,便是芯片危机何时得到根本解决。今年初,一位新能源车企内部人士对车厘子坦诚,“芯片慌比国家补贴退坡影响更大”,这还是在芯片荒有所缓解的背景下发出的。诚然,芯片短缺就是一个周期问题,纵使2022年情况得到缓解,仍取决于各个车企解决芯片短缺的能力,目前行业最乐观的预计,大面积缺芯潮大概率在2022年下半年结束,但个别车企的小幅缺芯仍不时出现。

有数据表明,芯片短缺导致中国汽车市场总产量削减214.8万辆,南北大众、双田、福特通用甚至特斯拉,都出现因芯片短缺而停工,导致热门车当月销量下滑的情况。

也有芯片慌影响新车交付问题,比如岚图去年只交付0.68万辆,上市半年的吉利星越L现在还有一批订单尚未交付,去年芯片慌最为短缺时,GS8、影豹等传祺给予厚望的新车,在4S店连展车都看不到,也进一步挤压新车的销情,更遑论极度依赖芯片的“蔚小理”等新势力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目标相当激进的吉利汽车和东风集团,毕竟在去年未完成目标的情况下,要实现同比增长24%和25%高增长并非易事。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吉利整体实力非常强,连续五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当然有底气提出这样的目标。不过燃油车是吉利的销量绝对主力,而根据目前的规划,吉利家族要在今年迅速转向电动化,挑战巨大:搭载雷神动力矩阵车型在今年陆续上市,总销量占比扩大到30-50%;高端纯电极氪每月交付量稳定在6000辆左右;再者,在规划中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三条产品线全面开花,预计为吉利新车带来更新一代的智能网联竞争力。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而依赖合资的东风集团,要达成乘用车销量289.4万辆的目标同样难度不小,这里一看东风本田,二看神龙汽车,三看自家的高端品牌岚图,三者在去年都受到缺芯的不同程度影响。预计在2022年回暖需要一段过程,但对东风本田来说,经过去年的销量下滑而来到今年产品大年,如新一代CR-V和XR-V、纯电动e:NS1等重磅车型陆续上市,是会在拉动其销量表现;而去年9月凭借凡尔赛C5X翻身的神龙汽车,月销量能不能稳定在1月的13000辆数字,成为法系车今年最大的看点。

第二个变量在于自主高端品牌能否告别“雷声大雨点小”,撑起车企的半壁江山。

这里一个典型例子是长城汽车,去年也同样受高端品牌进展不明朗困扰,虽然2021全年销量增长15%,受芯片影响不突出,但销量的中坚力量仍然是哈弗品牌,其他子品类还没成为集团第二发展的动力,除却欧拉大幅销量增长140%外,其他品牌表现中规中矩,定位中高端的WEY更成为唯一下滑的品牌,全年5.8万辆的销量还不及独立不满一年的坦克品牌8.4万辆。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而长城今年要完成目标,则实际增长要达到惊人的48.32%,但长城手里并非没有牌,哈弗H6、欧拉“猫系家族”和长城炮无疑都是中流砥柱,但增量却要靠WEY、坦克等高端品牌,特别是沙龙机甲龙、DHT混动系统得失成败,不仅关乎目标完成率,而且事关长城的新能源战略转型成功与否。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不仅长城的WEY和沙龙,今年像上汽智己、长安阿维塔、吉利极氪、东风岚图、北汽极狐等高端新能源品牌,都迎来异常重要的一年,一方面他们要解决品牌认知问题,从特斯拉+“蔚小理”中摆脱出来,那么销量才有戏,另一方面,大规模交付、市场端争议、差异化竞争都将是无可避免的问题,能不能完美解答,注定品牌能走多远。

而最后一个变量,合资燃油车的增量从哪里来?

在市场增购和换购成消费主流的背景下,尚未转型、以燃油车为销量基本盘的合资车企,今年增量和利润从哪儿来,应该是每家倚重合资的车企集团都要思考的问题。比如一汽集团的410万辆任务,拆解成一汽-大众200万辆 、一汽丰田100万辆,而红旗和奔腾共承担不过60万辆。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如果芯片影响逐渐降低,今年一汽-大众要完成200万辆总销量问题不大,毕竟去2021年累计完成185万辆新车销售,其中大众与奥迪品牌加起来就贡献超过168万辆车型,这还在其新能源车型销量一般的情况下,预计南北大众持续大力度的ALL IN纯电动,用新能源矩阵新车拉动新增量,来得比较实际。

而一汽丰田冲击100万辆的目标被市场重点关注,其实要不是去年芯片影响,一丰和广丰很大可能完成了冲击100万辆,所以今年订立的100万辆似乎没太多悬念,丰田的产品大年从去年一直延续到今年,从第四代汉兰达/皇冠陆放起,丰田发力全新车型要增量、并在中国普及双擎混动的决心很明显,威飒/凌放HARRIER,锋兰达/卡罗拉锐放、甚至是赛那及一丰版Sienna等全新车型的市场表现,将决定两家丰田的完成程度。

立FLAG大旗永不倒,车企年度目标“跑赢”大市场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合资品牌占有率同比下滑6.9%,而德系、日系和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也分别下降8.9%、1.8%和25.9%,除却芯片短缺因素,合资无疑受到自主、豪华品牌的上下打压,合资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到强势的日德系上。

写在最后

甭管世道如何,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完成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不妨保留着这些数据,待2022年完结时,一看究竟谁在放高空炮,谁又在默默赚钱。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