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20日,这一天是导演霍建起的生日,郭晓东应邀参加。可郭晓东的一句话让他在宾客面前无地自容。

晚宴后,霍建起的朋友为他安排了声势浩大的烟花秀,顿时黑夜被点亮,绚烂夺目。
郭晓东突然开口:“一箱烟花300多,这么多箱烟花,这得多少钱啊?”顿时气氛尴尬,郭晓东自卑得抬不起头来。也因为这句话,让“富家女”程莉莎对郭晓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晓东是一个无比自卑的人。
农村娃辍学当学徒
1974年的冬天,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偏远的大坊前村的老郭家,迎来了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于是郭父给出生在冬天的小儿子起名郭晓冬。也就是现在的演员郭晓东。
70年代的莒南县十分贫困,在小山村的郭晓东一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母亲李乃凤身体孱弱,父亲就一个人扛起了重担。
乡亲们常常看见哥哥郭晓峰牵着蹒跚学步的郭晓东四处捡牛粪。长大些两兄弟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在农田里除草、插秧、捡棉花。
1985年,11岁的郭晓东和哥哥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电影。
从此,兄弟两人迷上了电影。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没见过世面,却十分尊重儿子们的爱好,带着两个儿子在十里八村往返看露天电影。
在电影的影响下,郭晓东与哥哥都痴迷文艺,却因家徒四壁望而却步。
1990年,读高二的郭晓东,因交不起34元学费,被迫辍学了。
同年哥哥郭晓峰率先来到北京追逐自己的演艺梦想,开始了北漂生活。
而郭晓东进入印刷厂当起了学徒。
“浑小子”逆袭记
2年后的1992年,郭晓东偶然间看到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夏令营征集活动,瞒着父母报名参加。
这次夏令营活动,成了郭晓东命运的转折点。在哥哥郭晓峰的支持下,1993年、1994年,郭晓东连续两年参加北电考试,都以失败告终。
1995年,郭晓东开始在北京做群演,磨炼演技。
郭晓东租的地下室,阴暗潮湿,常年不见光,下雨天,墙面滴答滴答直露水,屋子里散发着烂木头的味道。
就这样,郭晓东在剧组和地下室两点一线间穿梭,在北京的第一年,很快过去了,郭晓东的演技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1996年,在哥哥郭晓峰的帮助下,三战北电的郭晓东如愿以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96级“明星班”,与黄晓明、陈坤成为同班同学。
可来自沂蒙山区的两兄弟,遭到了邻居的指指点点,“不务正业”、混小子的名号落到了兄弟两人的头上。这时,父亲为他们抵挡住了所有的压力。
乡邻们万万没想到,“不务正业”灰头土脸的两兄弟,日后会双双成为知名演员,飞黄腾达。
在北电的4年,在黄晓明、陈坤等人的光芒下,出生农村的郭晓东好似一个透明人。
他不敢社交,因为他在为自己每年1万元的学费发愁,“天价”学费让郭晓东抬不起头。和出生城市的同学格格不入,郭晓东的自卑深深印在了骨子里。
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是他唯一的财富。
2000年,郭晓东终于从北电毕业,他的事业也迎来曙光。
2000年,导演霍建起拍摄《蓝色爱情》,与潘粤明、袁泉合作,初出茅庐的郭晓东客串小角色。
是金子放在什么位置都会发光,郭晓东身上的魅力让导演霍建起记住了他,并决定将来要找这个“山东小子”合作。
郭晓东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2003年,霍建起拍摄电影《暖》,毫不犹豫地邀请他做主演。郭晓东饰演的“井河”背弃了恋人“暖”,离开农村后害怕与“暖”牵连。十几年后,看到“暖”嫁给了同村的哑巴,心怀愧疚。
在剧中,那种惆怅、愧疚的情绪,郭晓东诠释得非常到位。
在《暖》开机的第三天,哥哥的一通电话让刚觉得生活明朗的郭晓东,心如死灰。那段日子成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幸好,《暖》也不负厚望,成功夺得了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金麒麟奖。郭晓东终于走红。
怒甩“白富美”老婆20次
走红后,郭晓东扎实的演技让他的戏路越来越宽。
从《新结婚时代》里的凤凰男,到《西藏秘密》里为革命付出一切的财主。郭晓东备受认可。
在奋斗的道路上,郭晓东也遇到了自己的挚爱程莉莎。程莉莎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白富美,程莉莎在拍摄《北国风》时对郭晓东一见钟情。
程莉莎展开了漫长的追夫之路。婚前郭晓东曾和程莉莎分手高达20次,程莉莎都卑微求和。可感情的事谁又说得准。
相恋5年后,2007年11月5日郭晓冬在老家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迎娶程莉莎。
愧对早逝父亲,让母亲的晚年不再流泪
有了娇妻,郭晓东也没忘了老娘。
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离世,而曾经对父亲的不友好语气,更是成了郭晓东心中的痛。
和程莉莎结婚后,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郭晓东便把母亲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曾经那个吃饭都不敢上桌的农村老娘,郭晓东不再想让她偷偷流泪。
这个曾经的农村穷小子通过自己与命运的抗争,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