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匠人匠心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在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民族文化街贵银庄的店面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银饰,银手镯、银帽、银壶等个个精巧细致,而这些苗族银饰作品都出自铜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龙松之手。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1984年龙松出生在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甘溪村的苗族家庭里,堂叔龙绍良是当时村里有名的银匠,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对银器越发感兴趣,堂叔锻造银器时,他常常在其身旁,一待就是大半天。15岁上高中以后,龙松便开始跟着堂叔学习银饰制作技艺,从此踏上了传承民族技艺的道路。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龙松对银饰的热爱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为了使自己制作的银饰更具设计感,高中毕业后龙松特意选读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在校期间认真学习美术设计理论课程,假期回到家就进行银饰制作实践,日积月累下,他对银饰制作过程也已掌握于心,还常常给堂叔提出一些新的创意。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几年下来,龙松掌握了熔银、锻打、雕刻、掐丝、镶嵌、焊接等几十道繁琐工艺。阴雕和阳雕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像手镯、银壶等制作,他无需先画图稿,也能雕刻出流畅、精美的图案。

随着自己的银饰制作技艺越发成熟,龙松开始将目光转向市场,传承老一辈技艺的同时,创新银饰品类,紧跟现代生活消费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每个银饰都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平常赶集碰到周边集镇有人现场制作银饰,他便去收集和整理传统银饰品的各种样式图案及工艺。通过反复研习和实操,从而掌握了多种苗族银饰传统技艺,并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2008年成家后的龙松开始了家庭式银饰作坊创业。妻子杨伶俐也是银饰手艺人,工作中龙松负责煅烧、锤打、打磨,妻子负责编花、填丝、清洗、销售等,夫妻俩分工又合作。靠着祖辈留下的银饰手工艺,慢慢赢得好口碑,每天来找他定做银饰的客人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龙松夫妻的日子也越发红火。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随着贵银庄的口碑渐旺,龙松的技艺和创新也得到认可。为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发扬民族民间工匠精神,他开始广收学徒。不少民间企业、个人爱好者、高校师生都前来实践,向他学习手工银饰制作技艺,他也为一些企业培训了一批又批工艺骨干人才。

2018年,贵银庄获省“民族民间手工艺传习所”挂牌,成为贵州大学、苏州大学、铜仁学院传统技艺手工银饰教学实践基地,吸引更多社会设计系师生前来学习手工银饰制作技艺,龙松还在自己的村子里不定期开展手工银饰技艺培训和宣扬传统技艺,让大家一技在身,学有所长,共建美好家园。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画报人物志】龙松:坚守初心传承民族技艺

不管是学徒、实习生还是手工艺爱好者,只要肯来学习的,龙松都一一认真传授,他也想通过这样的途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和发展民族手工艺行业来,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也进而推动一方经济持续发展。

图/文 记者 黎敬程

编辑/王江兰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