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匠人匠心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在銅仁市松桃自治縣民族文化街貴銀莊的店面裡,擺放着琳琅滿目的銀飾,銀手镯、銀帽、銀壺等個個精巧細緻,而這些苗族銀飾作品都出自銅仁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龍松之手。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1984年龍松出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世昌鄉甘溪村的苗族家庭裡,堂叔龍紹良是當時村裡有名的銀匠,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對銀器越發感興趣,堂叔鍛造銀器時,他常常在其身旁,一待就是大半天。15歲上高中以後,龍松便開始跟着堂叔學習銀飾制作技藝,從此踏上了傳承民族技藝的道路。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龍松對銀飾的熱愛是從内心深處散發出來的,為了使自己制作的銀飾更具設計感,高中畢業後龍松特意選讀美術設計類專業學校,在校期間認真學習美術設計理論課程,假期回到家就進行銀飾制作實踐,日積月累下,他對銀飾制作過程也已掌握于心,還常常給堂叔提出一些新的創意。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幾年下來,龍松掌握了熔銀、鍛打、雕刻、掐絲、鑲嵌、焊接等幾十道繁瑣工藝。陰雕和陽雕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像手镯、銀壺等制作,他無需先畫圖稿,也能雕刻出流暢、精美的圖案。

随着自己的銀飾制作技藝越發成熟,龍松開始将目光轉向市場,傳承老一輩技藝的同時,創新銀飾品類,緊跟現代生活消費理念,以市場為導向,生産每個銀飾都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平常趕集碰到周邊集鎮有人現場制作銀飾,他便去收集和整理傳統銀飾品的各種樣式圖案及工藝。通過反複研習和實操,進而掌握了多種苗族銀飾傳統技藝,并集衆家之長,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2008年成家後的龍松開始了家庭式銀飾作坊創業。妻子楊伶俐也是銀飾手藝人,工作中龍松負責煅燒、錘打、打磨,妻子負責編花、填絲、清洗、銷售等,夫妻倆分工又合作。靠着祖輩留下的銀飾手工藝,慢慢赢得好口碑,每天來找他定做銀飾的客人絡繹不絕,産品供不應求,龍松夫妻的日子也越發紅火。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随着貴銀莊的口碑漸旺,龍松的技藝和創新也得到認可。為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手工藝産品,發揚民族民間工匠精神,他開始廣收學徒。不少民間企業、個人愛好者、高校師生都前來實踐,向他學習手工銀飾制作技藝,他也為一些企業教育訓練了一批又批工藝骨幹人才。

2018年,貴銀莊獲省“民族民間手工藝傳習所”挂牌,成為貴州大學、蘇州大學、銅仁學院傳統技藝手工銀飾教學實踐基地,吸引更多社會設計系師生前來學習手工銀飾制作技藝,龍松還在自己的村子裡不定期開展手工銀飾技藝教育訓練和宣揚傳統技藝,讓大家一技在身,學有所長,共建美好家園。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畫報人物志】龍松:堅守初心傳承民族技藝

不管是學徒、實習生還是手工藝愛好者,隻要肯來學習的,龍松都一一認真傳授,他也想通過這樣的途徑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和發展民族手工藝行業來,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也進而推動一方經濟持續發展。

圖/文 記者 黎敬程

編輯/王江蘭

編校/廖迅

編審/吳遷 夏進

釋出/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