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每到夏季,相信大家都恨不得每天都待在空调房里,穿着短裤短袖,喝着冰可乐,吃着冰西瓜来避暑。

大家在避暑的同时,有时候或许也会感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在炎炎夏日依然享受到凉爽。

但是古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古代可是没有空调的,也没有冰可乐,更要命的是古人还要穿着繁琐厚重的的古装,他们究竟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

其实古代虽然没有空调,但是是有“冰箱”的,有了冰箱降温冷饮都不在话下。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2000多年前的“原始冰箱”:兼具冷藏功能与制冷效果

泱泱中华,物产丰富,要说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懂美食,那必然就是中国。中国人爱美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的。屈原曾《招魂》中写道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酎既陈,有琼浆些”。

他的这首很好地描写了古人在夏季时候对于美食的追求。辞中写道,经过冰镇的酒,味道会更加的清甜可口。

由此可见大诗人屈原,对于美食也很有研究和追求。酿酒技术在大陆有着长远的历史,其实藏冰技术也是如此。

早在先秦时期大陆就有了专门用来冰冻饮品的器具——

冰鉴

,在曾侯乙墓中就有出土过相关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冰鉴,除了基本的冷冻功能以外,外观设计也是极其豪华的。

这个冰鉴是目前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现的

“最早的原始冰箱”

整个冰鉴呈方形,高约60多厘米,分为双层,外层为青铜方鉴,里面是专门盛放饮品或者食物的尊

中间有空心的夹层可以用来装冰块。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食物放到中间,在夹层上放上冰块,盖上盖子很快就可以吃到冰镇的水果,或者喝到冰镇的美酒了。

更让人称奇的是,冰鉴上还有气孔,这样一来,冷气可以释放出来,屋子里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由此可见,最早的冰箱其实还承担着部分空调的作用。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冰块”的普及:给炎炎夏日的古人带来了一丝清凉

但是在古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很难享受到冰鉴带来的清凉的,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足够的财富去享受夏日里的清爽。

这是因为在唐宋以前受科技的制约,人们用的冰还是冬季里的自然冰。

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周代时,每到冬季周天子就会派人前去河里取冰,然后将冰藏在专门的冰窖当中,冰窖一般是很深的山洞或者旱井,虽然冰窖里的气温较低,但还是无法阻止冰块的融化。

一般来讲,

每年冬季的采冰量,要是夏季用冰量的三倍,藏好冰块之后,冰窖就会封起来,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天子会下命令,让人打开冰窖,取出冰块。

但是取出的第一批冰块,并不能直接使用,要先拜祭先祖才能继续使用。在当时的夏季里,冰块绝对称得上是稀缺资源。

从古至今,达官贵人们都喜欢去争夺社会上的稀缺资源,来彰显自己的独特地位。冰块自然也会被这些有身份的人争夺了。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的混乱时期,曹操绝对称得上是最耀眼的一个明星,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大杀四方。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即使政务繁忙,他也没有放弃对生活水平的追求,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他派人修建了很多冰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邺城的冰井台了。冰井台中有房屋145间,里面有很多冰室和冰井。

到了唐朝,冰块的身价就没有如此昂贵了,当时有人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溶在水里可以让水迅速降温甚至结冰,人民利用这种方式制作了很多冰块,渐渐的街上出现了很多卖冰块的商人。

到了宋朝时,商业繁荣,人民富足,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当时的开封街市上,出现了很多冷饮店,这些冷饮店中的冷饮极其丰富,有冰雪荔枝膏、冰酸梅汤、雪泡梅花酒,冰镇珍珠汁等。

随着冰块生产的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冰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毕竟不是谁都有足够的金钱去享受豪华版的青铜冰鉴,所以冰鉴也渐渐出来了改良版本,有木质的,也有陶瓷的,这些冰鉴相比于青铜冰鉴来说更加轻便小巧,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代“空调房”:采用冷水循环与降温系统达到制冷效果

古人在追求凉爽上面可谓是不遗余力,除了冰箱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其实在古代就有

“空调房”

了。

众所周知,皇帝除了自己住的皇宫以外,还有很多行宫。行宫是古代皇帝避暑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所熟知的行宫就有承德避暑山庄。但其实除了行宫以外,古人在修建皇宫时,本来就会设置专门的“空调房”。

就拿唐朝的大明宫来说,其中修建了专门用来避暑的“凉殿”,这种宫殿设置了专门的制冷设备。整个宫殿外有湖泊,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采用

冷水循环

的方法。

通过机械制动,产生风,风吹到宫殿当中,宫殿中的温度就会降低,除此以外通过机器设置还可以将冷水送到宫殿的屋顶,冷水从房顶落下来,形成了“水帘”,会激起水气,从而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

皇宫可以设置专门的降温系统,民间就没有如这种条件了,

民间的百姓在夏天时大多会在房顶上铺设芦苇席,虽然看起来不太美观,但是芦苇可以达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从而降低房内温度。

古人怎样避暑?中国最早的“冰箱”,已有2000多年历史

结语:

由此可见,古人在避暑方面还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是在古代大多可以享受凉爽的还是生活在上层的贵族,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底层百姓也有自己的方法,但效果必然一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是极其幸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空调冰箱成为了大多数人家里必不可少的电器,这些电器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依然能生活的凉爽舒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