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者”李白

作者:中国百老汇托尼奖

《李白:诗中日月酒中仙》。作者凡先生对所写的人物李白非常有热情,能时时刻刻感觉到他的激情澎湃,这一点儿,倒有点儿像李白了。写李白就该有这样汪洋恣肆的文字,读起来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大有非把读者从路人粉变成死忠粉的气势,感觉这样的风格让人很喜欢,太循规蹈矩就不像李白了。

“行者”李白

作者大量地使用比喻句和类排比句,挥洒着自己对李白的热爱和怜惜。

比喻句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作者用比喻句简省地直白:他把李白初入成都,比作“江流入海”,让我们能感到李白来到成都这个新世界之后的震惊和眼界大开,更加能够体会李白笔下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开阔了李白的境界,李白是成都的最佳代言。

他把李白心目中的仕途,比作吞噬万物的深渊,让我们看到了李白这个潇洒者一生无法逃避的羁绊,越是自负的人陷得越深:李白不肯只看“桃花流水窅然去”,他总是感叹自己“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他始终无法真正从仕途的追求中拔出自己,这也为李白后来追随永王李璘的政治投机埋下伏笔。那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也是李白对仕途的最后挣扎,可惜深渊吞噬了他。

“行者”李白

“类对偶句”是我造出来的词,我本来想说排比句来着,但是排比句的定义是至少三个句子,凡先生更喜欢用两个句子的组合,这句子也不能算对偶句,因为对偶还有平仄的要求。凡先生特别喜欢写这种整齐的两句一组,抄几个句子大家感受感受吧:

“与那苍茫天地狂妄,与那万里河山争艳。”有李白那味儿了,是不是?我特别喜欢“狂妄”那个词儿,那是李白心中不受约束的自我。

“他再也无法泪眼婆娑地向别人挥手道别,再也无法缠绵哀伤的诉说不舍。”说不出来的悲哀。李白是多情重义之人,对他来说,相识是缘,离别最苦。离别,成就了他的诗作,却切割着他的内心。

跟随着作者的情绪,感受着李白的情绪,波动着自己的情绪,让人读李白读得非常的投入。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的。

“行者”李白

李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诗人,人们说起李白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修饰语,大家都知道彼此说的是哪一个李白。李白的人生轨迹,我们也在小学中学大学里,有各个不同的语文老师反复讲述给我们,可以说,我们对李白的时间坐标已经非常的熟悉,这本书的作者,就换个角度让我们感受李白。他在以时间为x坐标的时候,把李白行踪当做y坐标,时空共同定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致的“行者”李白。比如,我们大家都经常熟悉的《静夜思》,我们从小就会背的一首诗,在这本书中我才头一次注意到这首诗写作于扬州,这个“属于他的伤心之地,命中注定的恩怨纠缠。”再来读这一首诗,似乎读出了静夜不静的感觉。

跟着作者凡先生的文字,我也仿佛跟着李白走遍了大江南北。这是这本书的一个特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