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十年代的家庭成份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始有了填表一说,一般都有家庭成份一栏要求必填。小学上半学期是在老家学校上的,当

七十年代的家庭成份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始有了填表一说,一般都有家庭成份一栏要求必填。

小学上半学期是在老家学校上的,当时只有小学,并且是混合班。有过几次学生填的表格,我们不懂,老师教我们怎么填,其中一栏家庭成份,老师告诉我们说回家问父母,然后再填,并告诉我们说家庭成份有:贫农,中农,下中农,富农,地主等,我回家问母亲(父亲在外面工作,一周或半个月回一次家),咱们家庭成份是什么,母亲说是贫农。于是我在家庭成份这一栏填上了贫农,班里有一个同学看我填的是贫农,就大声叫嚷:你妈妈家是地主,你不能填贫农。我头一次知道我母亲家是地主成份,正想着并且委屈地快要流眼泪时,老师说了:随爹家论成份。

放学后我跑着回了家,质问母亲:你们家为什么是地主,惹得同学笑话我。

我母亲说:这由不得我,是你祖姥爷的事,一辈子勤劳挣钱攒钱,买了几亩地,解放了,就给评成地主。你姥爷是老师,虽然家庭成份是地主,但是仍然能当老师,说明不唯成份论。你只管好好学习,这个不要放在心上。

我无言以对,从此对于母亲家的家庭成份缄口不语,后来我家迁到新的地方,同学问我父母的家庭成份,只说贫农。

三年级下半学期,我家迁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转学到新的学校,学校是公社的学校,因为驻地有几个工厂和部队及其他单位,所以学生有农村的,也有工厂、部队等子弟。

仍然需要填表,家庭成份这一栏我发现有同学填“工人”,“革命军人”“知识分子”等,很是惊讶,居然还有这些成份。

问填“工人”的同学,他说他爷爷就是工人。他父亲是科长,也是长大后进入工厂工作。他父亲说定家庭成份时,给定的“工人”。

问填“革命军人”的同学,他说他爷爷是孤儿,后来参军,和日本人打过仗,鼻子曾经挨过日本人一枪子,也打死过日本人,至今鼻子都是歪的。他父亲也是参军到现在,当团长。

那些年,阶级成份对个人政治前途影响巨大,家庭成份不好的人,提干、参军、招工、入学等都受影响。直到八十年代初中期,国家明确规定,家庭成份不影响这些,只重个人表现,这才让那些家庭成份不好的人长出了一口气。

记得我们学校一位学长,学习好,但是家庭成份是地主,毕业回家种田,突然有一天到我们学校当了老师。我感觉终于不一样了。这位学长老师至今和我有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