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陕西镇安县:抓实“四小”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中国乡村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镇安县以小片长、小产业、小建设、小荣誉等“四小”工程为载体,通过小片长“人盯人”发挥大作用,小产业“户帮户”促进大提升,小建设“片连片”带来大变化,小荣誉“家比家”晒出新风尚,走出了一条具有镇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立小片长,

让“人盯人”发挥大作用

一是建设治理机制。镇安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十里八里不见人烟,年轻人出门务工,家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一遇疫情、灾情,管理难度大。如何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基层治理覆盖全域化,镇安探索建立“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聚焦“政策宣传、防汛救灾、返贫监测、矛盾调处、治安联防、护林防火、风险防控、秦岭保护”八大领域,创新“划片管理、一人多岗、平台运行、系统调度”四条路径,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治理、共同缔造、共同幸福”四大目标。

陕西镇安县:抓实“四小”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省镇安县定期举办培训班,全面提升片长履职能力。

二是科学划分片区。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对片区实行地名命名、编号管理。在147个村,以自然院落、搬迁点、沟域、道路等为单元,原则按10—30户的标准共划分3504个片区,比过去1003个村民小组净增 2501个治理单元;在7个社区,以街道、小区、楼栋、机关单位、商场超市等为单元,共划分350个片区,比过去56个居民小组净增294个治理单元,全县净增基层治理单元2795个。

三是选优配齐片长。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两项原则”(专职片长不超过30%),把握群众推选、公示公告、签订合同“三个环节”,重点从村小组长、公益岗位、离退休干部、党员“四类人群”中优选片长3854名。同时,储备3854 名志愿者在片长临时有事不能履职时,代理行使职责。

四是夯实工作责任。按照一人多岗、责分主次的要求,根据片区实际,明确片长承担八大领域全部或部分任务,兼职片长继续承担原岗位职责和管理区域的主要职责。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重点做好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处置问题、反馈结果等工作。同时,区别农村和社区不同情况,对社区片长职责合理调整,赋予城市违建、楼宇消防、流动人口管控等职责,做到群众期盼什么就治理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

“人盯人”机制实施以来,片长共发现各类问题2.12万个,自行处置1.99万个,上报处置1306个。如2021年,镇安县遭受强降雨,累计发生滑坡1765处,倒塌房屋191户541间,通过“人盯人 +”防汛救灾,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快速果断撤离群众7.1万人,实现了无一人伤亡。西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县以片区为单位,以片长为核心,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行管控,建立了3854个片长监测队伍,第一时间将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873人进行了集中隔离、2507人进行了居家隔离,确保全县上下防控有力。实践证明,小片长是基层治理的“哨兵”“千里眼”,做到了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一公里,实现了乡村治理及时有效。

发展小产业,

让“户帮户”促进大提升

群众向片长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增收难,为此镇安县因地制宜帮助各片区建设发展了一批小产业,把产业建在了群众家门口。

一是打好生态牌,发展人弱我强的小产业。充分发挥镇安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建设了一大批人弱我强的小产业,确定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如,云盖寺镇利用生态好、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高山木耳,每斤价格高于普通木耳10—15元,并远销印度等国;西口镇境内有2000余亩夏湿地,平均气温22℃,当地借势发展小龙虾、大闸蟹产业,产品供不应求;木王镇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当地发展魔芋产业,亩产高于其他地方300斤……这些小产业,因为人弱我强,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陕西镇安县:抓实“四小”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发展木耳小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二是打好特色牌,发展人无我有的小产业。充分发挥镇安特色,挖掘镇安人文内涵,建设一批人无我有的小产业。如,茅坪镇是全县三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牛羊养殖,扶持龙头企业东之润发展壮大,其产品成为西安回民街最大供应商;西口镇种植岭沟大米有180年历史,颜色肉红,气味馨香,当地通过带领群众开展规模化种植、发展深加工、创建品牌,现在每斤大米售价40元,价格高出市场同类大米6倍……这些小产业,因为人无我有,发展势头足,带动能力强。

三是打好政策牌,发展人有我精的小产业。产业选定之后,机制和带头人是关键因素。镇安县委、县政府制定《农业产业奖励办法》《镇安产业扶持政策三十条》等激励机制,通过政府机制这只无形的手,不断促进小产业的提档升级,鼓励片长作为小产业的承包人,通过片长带领,将片区群众土地流转,将生产资料入股,把产业建在了家门口。同时解决了片长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实现“人盯人 +”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片区群众收入提升。

小产业,大发展。2021年,镇安县木耳产业发展到1018万袋,产量510吨,产值3060万元;魔芋面积5.6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达2.4亿元 ;象园茶叶11.35万亩,产量1250吨,产值2.55亿元……

推进小建设

让“片连片”带来大变化

如今,农村群众对向往的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益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为此,镇安县委、县政府以问题为导向,以农村小建设为抓手,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变成工作清单,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开展完善服务功能的小建设。根据群众困难需求,围绕购买难建设小超市,围绕就医不便建设健康服务室,围绕理发难建设理发室,围绕搬迁群众吃菜难建设小菜园,围绕存取款难建设自助银行代办点,围绕停车难建设生态停车场。

陕西镇安县:抓实“四小”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省镇安县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建设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题。

二是开展提高幸福指数的小建设。在满足群众物质愿望的同时,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在片区建设了图书室、片长播报室、文化小广场、片区小影院、“和为贵”调解室等。小建设虽小,却承载着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小建设完善了乡村功能,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通过片与片的有机联结,融为一体,使乡村更生态宜居,群众更安居乐业。

引导“家比家”,

让小荣誉晒出新风尚

过上好日子,还要形成好风气。镇安通过引导群众“家比家”,让群众晒出小荣誉,形成崇尚正气的好榜样新风尚。

一是评出好风气。在各片区开展奉献之星、孝敬之星、发展之星、守法之星、友爱之星五星评定活动,每季度群众评选一次,当场颁奖,弘扬正能量,评出好风气。

二是晒出新风尚。在各片区建设“家比家”荣誉墙,凡是片区评选出来的五星家庭,都要在荣誉墙上“晒一晒”。不少片区群众每天都要到荣誉墙看一看、比一比,过去一些群众总在比“小聪明”“小智慧”,现在都在比荣誉墙上自己“晒”了几次。

“晒”出差距,“晒”出榜样,也让群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无声无息发生变化,促进了乡风文明。

片长虽小,却能反映群众困难意见;产业虽小,却有优势特色;建设虽小,却能满足群众现实愿望;荣誉虽小,却能修正群众价值观,带来新风尚。镇安县“四小”工程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抓手。

(作者汪盛林系陕西省镇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