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四章

作者:白龙风度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四章

头条新闻免费正版照片

第八十四章,婉拒种橘高开宝目光短浅,开车回家张庆功村部炫耀

01 高一凡把自己从外面找回来的柑橘苗,在自家田地里栽完后的那天下午,特地到他的族弟高开宝的家里去了一趟。他很关心他的这个族弟,想看看他家里是不是也响应了村支两委的号召,在田地里栽种了柑橘。

当他独自一人来到高开宝的家门前,却见他家的大门关着,似乎没有人在家。

高一凡也不慌着回去,而是站在塔里,开始仔细地打量起高开宝家的房子来。

高一凡见高开宝家里的房子破破烂乱,四面透风,早就应该修缮了。但现在却还是没有翻修,心里便不禁为之叹息。

高一凡对族弟的房子打量了一会后,正要准备离开回自己家里去,这时就看到高开宝十来岁的儿子高喜来从外面回家来了。

“喜子,”高一凡叫着高喜来的小名问道,“你爸爸呢?”

“爸爸到村部和人打牌去了。”高喜来见是伯伯高一凡,忙知事地回答道,接着问,“大伯是找我爸有事吧?要不我去村部把我爸找回家来?”

“既然在打牌,就算了吧。”高一凡叹息一声,然后告诉喜来说,“等你爸回家后,你就说伯伯曾经到你家来过。要他到伯伯家里去一下呢。”

“好。”高喜来答应了,然后就径自回自

家屋里去了。

高一凡正要抬步回家,忽然看到高开宝正

向自己的家里走来,便站在塔里不动等着待着高

开宝。

“老大,”高开宝看到高一凡,就一边加快脚步往自己的家里走,一边亲热地叫了一声问道,“你平常难得到我家里来,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高一凡打量了一眼高开宝后回答道,“我刚才见到你儿子喜子,说你到村部和人打牌去了,正准备回去呢。想不到你就回家来了。怎么今天回来的这么早呢?”

“肚子饿了,”高开宝见高一凡问,本想实说手气不好,被打断腿了,只好回家里来。但话刚到嘴边,又觉得不好意思说实话,便改了口道,“回家搞饭吃呢。

“搞个钱不容易,”高一凡深知高开宝的秉性和脾气,不打断腿是不会回家的,但他并不点破,只是看了看他规劝说道,“还是要少打呢。”

“打得少,偶尔去玩玩。”高开宝为自己开脱道,“好久没有和老大喝一杯了,既然你现在到家里来了,我们兄弟俩是不是趁机喝上一杯呢?”

“喝什么酒?”高一凡听了高开宝的话并不领情,想起他经常动不动就请人在家喝酒,当即就劝戒他,“不要动不动就请人在家喝酒,要钱呢。”

“那里动不动就请人喝酒哈。”高开宝好心受了责备,忙不服气地解释道,“我是见老大好久不到

家里来了,才想要请你喝一杯呢。”

“你的心意我领了,”高一凡委婉地拒绝道,“我来时已经吃过饭了,你自己做饭吃吧。”

“不喝酒就不喝酒吧,”高开宝想了想又劝说道,“但既然来了,总要进屋去喝口茶吧?”

“进屋喝茶当然可以。”高一凡一边往高开宝家的堂屋里走,一边回答道,“正好一边喝茶,一边和你聊件事呢。”

进了堂屋,高开宝忙搬了一把椅子请高一凡坐了,然后喊自己的老婆筛茶,但喜子告诉他,说是他妈出去玩去了。

高开宝听了只好自己找了茶杯想给高一凡倒茶,但拿起热水瓶后却发现热水瓶里是空的。当即就洗锅刷灶,准备烧开水。

“没有茶了就算了,”高一凡见状说道,“聊几句就走呢。”

“简单。”高开宝一边刷锅,一边看着高一凡说道,“火一燃就是茶呢。”

高一凡见高开宝坚持要倒茶,只好由他去烧,不再说什么了。等了不到几分钟,锅里的水就烧开了,因为没有茶叶,高开宝只好用杯子舀了一杯白开水算是茶,端给高一凡喝。

“前些日子,村支两委开了会,号召大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柑橘生产,现在很多人家都在响应,”高一凡喝了一口白开水后,放下杯子看着高开宝说,然后问高开宝,“你家里到现在怎么还没有半点动静呢?”

“你家栽了吗?”高开宝见高一凡要和他谈的是这件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高一凡问道。

“栽了,”高一凡告诉说,“栽了几百蔸呢,屋前屋后,山上地里,还把门前一丘赶不到水的田里,也都栽上了柑橘树苗呢。”

“哦,”高开宝听了沉吟半响,然后说出自己的担忧,“我就是担心栽种柑橘,到时要是赚不到钱,反而耽误了栽种水稻或别的什么东西,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怎么可能会赚不到钱呢?”高一凡眼睛圆睁,看了看高开宝耐心开导他,“村里园艺场栽种柑橘能够赚钱,难道轮到我们家里栽种柑橘就不赚钱了?倒是现在种粮食不行了,种粮食只能填饱肚子,赚不了什么钱。我劝你老弟眼光还是要看得远点,不妨趁早栽种一些,要是等到别人赚钱了你再想栽种,不就迟了吗?”

“你说的当然有道理。”高开宝回应道,其实在他的内心是不愿意栽种柑橘的,但他有知道,高一凡特意到他家里来给他说这件事,是出于对他的关心,沉吟好一会后才非常婉地拒绝道,“我知道老兄是关心我,所以才专门到我家里来和我说这件事的,这我心里有数。你让老弟我先考虑几天吧,我再决定栽还是不栽,你看行不?”

高一凡听了高开宝的话,明白自己的这个族弟高开宝是在搪塞自己,也不再勉强他,坐了一会,喝了几口白开水,又聊了些别的事,便放下手里的茶杯,起身离开了高开宝的家。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四章

02 在高家湾村村部的旁边,从前大队曾在这里修了一栋平房,安排人在这栋房子里开过一个代销店,以方便本村村民购买日常用品。

但责任制实行后,大队改成了村,村里便不再开代销店了,而是把代销店转让给了一户姓肖的人家,姓肖的人家便把他改为了经销店。

因为位置集中,交通便捷,加上姓肖的夫妇颇具经济头脑,且随和热情,所以周边几个组的村民都愿意到这里来买油盐酱醋。过上过下的人,也多愿在这里停留一会,喝上一杯主人夫妇送到手的清茶,和熟人朋友等闲聊一会然后离去。

自从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田地里大面积开始栽种柑橘后,农活繁忙的程度大大减轻了,很多村民在闲暇无事之时,也喜欢到这里来闲聊。主人见了,又不失时机地在原来的房子旁加盖了一间房子,开辟了一个茶室,供大家在这里喝茶,打牌,消遣,多少收一点茶水费。

因为有了玩的地方,大家就更愿意到这个地方来了。一时店里人气旺盛,生意火红,肖姓夫妇开的经销店这地方,也几乎成了高家湾村人聚会休闲的中心之地。

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因为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经销店里外又聚集了很多的村民。

大家在这里打牌的打牌,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正热闹着,忽然见到有一辆黑色的小车从远处开来,然后缓缓地停到经销店外面。

集聚在经销店门前闲聊的人,不知道这个开车来的人是谁,便一齐好奇地对停在路边的小车看着。

这时,小车的车门徐徐打开了,大家就看到一个穿着西装的二十多岁,长相敦实的年轻人,从车里慢慢地走下来,再仔细一看,发现从车上走下来的这个人,不是别人,竟是本村村主任张立军的儿子张庆功。

大家对张庆功开着小车来村部都很惊讶,有几个人当即便来到到小车旁,或围着张庆功说话,或围着张庆功的小车看。神情中流露出的是满满的羡慕。

“庆功,”有人看着他问,“你开的是谁的小车呢?”

改革开放之初,在地方上小车基本上还是政府县级以上官员的专用品。至于普通老百姓开小车,倒是很少见的。所以才有人这样问张庆功。

“谁的车呢?”张庆功对问他这话的人笑笑回答道,语气里带着些对问话人的不屑,“我自己的呗。”

“你自己的?”问话的人听了张庆功的回答,更是不胜惊异地问,“你自己现在能够买得起小车了?”

“买张小车算得了什么?”张庆功瞥了这个问话的人一眼问道,“怎么,怀疑是我偷来的?”

“哪里哪里。”问话的人听了有点尴尬,忙解释道,“我怎么会这样怀疑你呢?”

“你现在在广东那边干嘛呢?”又有人问道。

“打工啊。”张庆功回答道。

“打工能买得起小车吗?”这个人同样怀疑起张庆功说的话的真实性。

“这算什么?”张庆功笑笑解释说道,“在广州,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车,有的人家里,几乎人人都有小车呢。”

“是吗?”这个问话的人虽然还是在怀疑张庆功回答话的真实性,但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赶明儿,我也到广州那边打工去呢。”

“你敢到广州去打工?”有人对这个人开玩笑说道,“看你媳妇不用铁链子把你拴在她的小蛮腰上才怪呢。”

在小车旁围观的人听了便一齐哄堂大笑。

“我出去赚钱,她用铁链子栓我干嘛?”这人没好气地瞪了开他玩笑的人一眼道,“等我赚了钱,也像庆功一样,买辆小车,然后带着她到外面去兜风,他不就高兴了吗?”

“就怕你到时钱没赚到,”有人又继续开着这人的玩笑道,“倒还把老婆赔进去了呢。”

“如果万一没赚不到钱,把老婆赔进去了,”这人又自我解嘲地回答道,“到时候等我再赚到钱了,我就娶一个比我现在的老婆更漂亮的老婆呢。这不就赶本了吗?”

“哈哈哈。”围观的人不禁笑得更厉害了。

“你真的是做梦娶媳妇,”有人笑说道,“尽像好事呢。”

“庆功,”又有人问道,“你在广州真的在做什么呢?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四章

“就是在广州那边一个厂里打工呢。”张庆功如实地回答道,“刚开始去的时候,在厂里打杂,老板见我放得心,便提拔我当了部门经理,除了一年给我五十万外,还给了我一点股份。这台车不过一二十万块钱呢,真的算不了什么呢。”

这个人见张庆功的话说得诚恳,便不再怀疑了,而是露出钦羡的眼神。大家没有想到张庆功在外面打工不过几年,就混得这么有出息了。

“我要是早点到广州那边去外打工,”有人叹息说道,“说不定现在也能像张庆功一样,开着小车回来了呢。”

张庆功不想再和大家聊了,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包三五牌的烟,给大家每人散了一支,然后就走进姓肖的人家的经销店里买了点什么东西,出来后就和大家道了一声别,然后就开着小车回家去了。但大家的眼神却一直紧盯着张庆功渐渐远去的小车,直到看不见了,才把眼神收回来。

经销店的门前,一时又恢复了先前的状态。

张庆功在广州打工,赚了钱开着小车回家的消息,就像是一块石头丢进了一弯平静的湖水里,一时在高家湾村村民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很多年轻人的心思,此刻就已几乎全部集中到了出外打工的事情上来了。

但高家湾村的大多数村民,这时虽有外出打工的心思,但因为放心不下家中的老婆孩子,或者放不下家里的农活,特别是放心不下那些才新栽下去不久的还没有挂果的柑橘,便最终放弃了这份外出打工的花花心思。

只有少数几个勇敢的年轻人,受了高庆功的影响,冲破了家里各方面的阻扰,等过了年后,心中就怀揣着发财买小车然后衣锦还乡的梦想,不顾一切地追随着张庆功,踏上了南下广州去打工淘金的行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