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五章

作者:白龙风度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五章

头条新闻免费正版照片

第八十五章,留子种橘滕明山耐心说服,下村调研钟维和推广典型

01 高家湾村的支部书记腾明山的儿子腾一飞,二十出头,方盘大脸,身材敦实,其长相和乃父几乎毫无二致,人们只要看到他,不用问就马上可以肯定他就是腾明山的儿子。

腾一飞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就一直待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农活。现在眼见得张庆功在外打工回家都开上了小车,真是让他羡慕得要死,也就动起了想和张庆功一样出外去打工的心思。

“爸,”一天傍晚趁着和父亲一起吃饭的机会,腾一飞看着自己的父亲叫了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我也想出去打工赚钱呢。”

腾明山听了儿子对他说的话,只是闷声不响地吃着饭,毫无反应,似乎没有听到儿子说的话,直到腾一飞再一次在他面前说起要去打工的话时,才抬起头对儿子看了看,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还是不要打工去了吧?”腾明山看着自己的儿子,以商量的口气对儿子说道。

“为什么呢?”腾一飞听了不解,暂停吃饭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

“爸有个想法一直想和你商量。”滕明山看着腾一飞很和蔼地说道。

“什么事还要和我商量?”腾一飞听自己的父亲的话说得很严肃,就有点疑惑地对自己的父亲看了看后问道。

“村里最近召开了一个村支两委会,”腾明山对儿子解释道,“号召大家调整产业结构,以栽种柑橘为突破口,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呢。”

“这个我知道,”腾一飞听了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和他谈起这件事情,就再次抬头看着父亲疑惑地问道,“这与我要出去打工有什么关系呢?爸。”

“栽种柑橘对于高家湾人来说是件大事。”腾明山对儿子耐心地解释道,“你是高家湾村人,而且是村里书记的儿子,怎么能说与你没什么关系呢?”

“我还是不明白。”腾一飞听了赌气似的说道。

“栽种柑橘,对于高家湾村大多数人家来说还是件新鲜事,还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呢,所以现在很多村民都还在犹豫徘徊。”腾明山继续耐心地对儿子解释道,“爸爸在村支两委会上号召村组干部和党员们要带头,我既是党员,又是书记,还是这件事情的倡导者,就更要带头了啊。但爸爸在村里的事情多,家里的事情很多时候顾不过来,只好把你留在家里,协助你妈在家里栽种柑橘树呢。”

“爸,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腾一飞感到很委屈,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道,“我还是想出去打工呢。”

“你的心思我知道,”腾明山看着儿子说道,“你看到张叔叔的儿子张庆功在广州打工开了小车回来,心里羡慕。你的心情爸爸是理解的。但古话说,国有大臣,家有长子,你是家里的长子,爸爸的想法你也要支持啊。现在柑橘的价钱好,都买到了块把钱一斤了,一亩柑橘要是能够产个三五千斤,就能赚个三五千块钱。如果我们把家里的田土都栽种上柑橘,一年赚个三五万块钱还不就是小菜一碟吗?等赚了钱,先给你娶个漂亮的媳妇,买个比张庆功还要好的小车,你看好不好呢?”

腾一飞不做声了。他倒不是被他的父亲所说的给他娶媳妇买小车的话所引诱,而是被他父亲的话说得如此诚恳,还几乎有点哀求他的味道所感动,他实在是不忍心再和自己的父亲闹腾着要出去打工的事了。

“真是爸的好儿子啊。”腾明山见儿子腾一飞已不再坚持出外出打工,心里自然高兴,当即便爱怜地看了看他,夸赞道。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不久,腾明山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儿子,开始起早贪黑,在自家的屋前屋后,山上地里,开荒斩草,挖坑打穴,栽种起柑橘树来。

高家湾村的大多数村民,原来对栽种柑橘赚钱还比较犹豫,现在见到当书记的腾明山一家人都在努力地栽种柑橘,一时栽种柑橘的信心和热情就高涨起来,对通过栽种柑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做法就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五章

02 高家湾村调整产业结构,选择以柑橘生产为突破口,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做法,自然很快就引起了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了解情况,党委书记钟维和与乡长李道林俩人决定到高家湾村去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这天是腊月二十五的上午,党委书记钟维和和乡长李道林两人同时来到了高家湾村。

“听说你们村在调整产业结构,以栽种柑橘为突破口,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所以特地和李乡长两人一起到你们这里来了解下情况,”钟维和与乡长李道林两人在村部一坐下,钟维和就对滕明山和张立军两人说明他和李道林两人这次到高家湾村来的目的,“算是做一个这方面的调研吧。”

“感谢领导对我们村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滕明山看着钟维和与李道林两人忙感激地说道,“但才开始搞不久,还没有出什么大的成效呢。”

“出成效有个过程,”钟维和理解地说道,“但这是个方向,现在你们村在这方面已经走到全乡各村的前面去了,是值得充分地肯定和鼓励的。”

“既然领导们这么说,那我们俩就不说客气话了。”滕明山回答道,然后请示,“那是先听听我们的汇报呢,还是先到村里各处去转转呢?”

“汇报就不听了,”钟维和对李道林看看,算是征求他的意见,见李道林表示默认,接着就对腾明山说道,“还是先到各处转转去再说吧。”

“那你们想到哪里去转呢?”滕明山又问道。

“先到你们村的园艺场去看看如何?”钟维和以商榷的口气对腾明山张立军两人说道。

“那好吧。”滕明山答应了。

园艺场的场长向清河,知道滕明山和张立军两人陪着乡里的两位主要领导到场里来了,忙来到场部前的塔边迎接。

“他是园艺场的场长向清河。”滕明山给钟维和与李道林两人介绍向清河道。

“向场长辛苦。”钟维和握着向清河的手,打量一眼向清河黑瘦清癯的面容,微笑着问候。

“领导们更辛苦。”向清河看了看钟维和李道林等人笑着答道。

“老腾,”钟维和站在园艺场屋前的塔里,接过向清河筛给他的茶,一边喝着,一边对场部屋前屋后的柑橘林看了看,问道,“你们这个园艺场现在有多大的面积呢?”

“老面积大概有一百三十来亩吧,最近又新扩了些,”滕明山想了想回答道,“加在一起大概有两三百亩面积呢。”

“老面积是什么概念?”钟维和听了不解地问道,“新扩的又是什么概念呢?”

“所谓老面积,就是园艺场原有的面积,”滕明山解释道,“新扩的面积是村组官司打完后场里新发展的。老面积有效益,新面积才栽上树苗不久。”

“老面积的效益如何?”钟维和再问道。

“应该说还可以。”滕明山回答道,“从往年的收成来看,每年除了开支,还能够给村里赚个上十万块钱呢。”

“柑橘有这么赚钱吗?”钟维和疑惑地问道。

“当然赚钱。”滕明山肯定地回答道,“我们之所以号召村民栽种柑橘,就是因为栽种柑橘赚钱呢。”

“这么说,”钟维和想了想又问道,“那你们村提出的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柑橘为突破口,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想法,就是受了园艺场栽种柑橘赚钱的启发了?”

“是的。”滕明山肯定回答道,“责任制施行后,老百姓虽然吃饱了肚子,但经济上并不富裕。中央现在号召基层党组织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中央的愿望和我们村里的实际相结合,寻找突破口。园艺场栽种柑橘能够赚钱,那村民家里栽种柑橘就也应该能够赚钱。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么做的道理所在啊。”

“你们的做法很好。”钟维和再次对高家湾村的做法表示肯定道,“中央现在发出了号召,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把中央的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落实到位,这条路你们算是走对了。除此以外,你们还采取了些什么更具体的措施没有呢?”

“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经营,”滕明山思索着回答道,“村民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调动广大村民发展柑橘生产的积极性,不能像从前一样搞行政命令,而只能在引导和示范上想办法做文章,我们现在主要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办好园艺场,让栽种的柑橘能够赚钱,赚大钱,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号召党员和村组干部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在自己家的田地里栽种柑橘。”

“做得对。”钟维和听了对滕明山的说法表示肯定,然后再问道,“但这两件事你们现在做得如何呢?”

“整体上看来还是做得不错的。”滕明山字斟句酌地回答道,“园艺场除了加强对老面积上的培管外,又采取股份的形式,新扩了近两百亩的面积。党员和村组干部们,大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村支两委的号召,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家里栽种柑橘苗了,特别是老队长高一凡做得更好。从村里开完会一回到自己家里就行动起来了,现在他的家里都栽了一两亩的面积几百蔸柑橘苗了呢。”

“那现在一般村民们家里动起来了吗?”钟维和看着腾明山又问道。

“大部分人都认识到了在田地里栽种柑橘的好处,开始行动起来了。”滕明山高兴地回答道,“等会儿下山后,我们陪两位领导到几户村民家里去看看就知道了呢。”

“好吧。”钟维和看了看李道林,当即表示赞同。

在园艺场看了一会儿后,滕明山和张立军两人就陪着钟维和李道林两人开始下山,走到半路,就看到路旁的山坡上有一个村民在开荒。

“老哥,”钟维和停下脚步,看着挖荒的村民问道,“你挖了荒后准备做什么呢?”

“现在村里号召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栽种柑橘,”这个挖荒的村民,不过三十来岁,见了钟维和与李道林两人的模样和神情,加上又有村里的两位领导陪同着,知道是上面来的大领导,便停止了挖荒,拄着锄头对他们一行人看了看回答道,“我把这片荒地挖了,就是准备栽种柑橘苗的呢。”

“你觉得栽种柑橘能够赚到钱吗?”滕明山看着挖荒的村民有意这样问道。

“这些年村里的园艺场栽种柑橘都能赚到钱,”村民回答得很自信,“我们栽种柑橘为什么就不能赚到钱呢?”

“嗯,说得有道理。”钟维和肯定了挖荒村民的说法,并鼓励他道,“相信大家栽种的柑橘都是能够赚到钱的。”

辞别了挖荒的村民,钟维和和李道林等人继续往山下走,很快就到了山下。

“现在我们到哪里去?”到了山下的岔路口,钟维和回头问滕明山和张立军两人道。

“我们是不是先带两位领导到老队长家里去看看呢?”滕明山回答道。

“那个老队长?”钟维和抬头看着钟维和问道。

“就是高一凡。”滕明山笑笑解释道,“因为他曾经在大队当过多年的大队长,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老队长呢。”

“哦,原来是他的家里啊。”钟维和恍然大悟,不禁很感兴趣地问道,“他家里的柑橘现在栽种得多吗?”

“是的,老队长对这事很重视,”滕明山介绍说,“现在在我们村里,就数他家里栽种的柑橘多呢。”

骚动的乡村 上部第八十五章

“那好,”钟维和看了看腾明山答应了,“那我们就到你们所说的高老队长家里去看看吧。”

滕明山和张立军两人陪着钟维和与李道林两人,向高一凡的家里走去。老远,就看到老队长高一凡两口子在屋后的小山坡上挖荒不止。

“老队长呢,”张立军对高一凡大声喊道,“乡里的钟书记和李乡长到你家里来看你了。”

高一凡听到了张立军的喊声,就抬起头来,果真就看到钟维和与李道林在滕明山张立军两人陪同下,朝他们家走来。忙和老婆覃桂兰放下手中的活,回家里去招待客人。

“高老队长,”在高一凡家门前的塔里坐下来后,腾明山叫了一声高一凡后说道,“听说你家里现在柑橘栽得多,书记和乡长两位领导特意来你家看看呢。”

“欢迎领导们到家里来呢。”高一凡笑答道。

“老高,”钟维和抽着烟,看着高一凡问道,

“我听说你对栽种柑橘这件事特别上心,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现在责任制现在搞了这么多年,在农村里吃饭的事早已不是问题了,”高一凡汇报自己的想法,“但光吃饱肚子还不行啊。经济上不活呢。所以村里现在号召大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柑橘生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至于我家里栽种柑橘,既是为了响应村支两委的号召,为大家带个好头,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自己家里的经济问题,所以从村里开会一回家,我就开始动手了。”

“那你家里现在栽了多少面积呢?”钟维和问道。

“地里几乎全部栽上了。”高一凡回答道,“至于田里,也栽了一点,主要是没有苗子。大概一起有两三亩的样子吧。我现在还想把屋后的这块荒地挖出来,等找到了苗子再栽上去呢。”

“好。”钟维和听了高一凡介绍的情况,不禁为之高兴,“高老队长毕竟是有见识的人,不当村主任,而在家里栽种柑橘,为大家带了个好头。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没有这份勇气和果决是不行的呢。”

“老李,”钟维和看着李道林说出自己一路已经思考了很久的想法,“现在中央号召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看了高家湾村的做法,觉得很受启发。我想把高家湾村的经验进行一番认真总结后,向全乡推广。你觉得我这个想法行不?”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坚决支持。”李道林当即表示赞同道,“要响应中央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号召,光让老百姓在自家承包的一亩三分地里种粮食是无法做到的,关键是要寻求到一条让他们致富的新路。现在看来,这条新路似乎已经找到,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展包括柑橘在内的经济作物。现在高家湾村在这个问题上开了个好头,我们确实应该认真总结,并大力向全乡推广呢。”

“既然你赞同我的想法,”钟维和稍加思索后再次征求李道林意见道,“那我们认真地准备一下,就把高家湾村作为现场,择日把全乡各村的书记和主任召集到这里来开个现场会,让滕明山介绍介绍他们村的做法,你看好不?”

“我看是完全可以的。”李道林表示赞同道。

“那要不要开个党委会,把我们的这个想法向班子成员通个气,统一下认识,”钟维和再次征求李道林意见道,“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呢?”

“开个党委会?”李道林思索着,接着就表示赞同道,“好,先统一下班子成员的认识更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