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省2021年GDP数据几乎全部出炉,对此,我总结了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中国基础力量崛起。去年一年,中国有两个省的GDP超过了10万亿元大关,如果折合成美元汇率来看,超过1万亿美元的就是前四的常客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如果说超过5000亿美元的,一共有13个省(包含北京、上海)。
其二,区域分布越来越明显,东部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贡献了全国GDP的35%,可谓是无比强大,中部省份(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GDP占全国22%想,显然中部崛起已在路上,疫情拖累已经结束,但与东部的差距依然不小,并且有被拉开的架势。
其三,南北差距加速没有被放缓,在TOP10的省份中,南北八二开的格局没变,但是TOP20中,山西又回来了,煤炭涨价帮了不少大忙,我们来对比这20个省份中这两年的GDP变化情况,2020年TOP20中南方省份占中国总GDP的比例为63%,2021年则变为62%,这还是南方(贵州)被超越的结果,一来一回北方经济仍然处在不理想的状态。

如果说单拿省份来说有不少误差,比如说安徽是一个“不南不北”的省份,再例如中原大地河南就是有部分地区落在了南方等等,因此,我们来细化聊一个这个问题。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GDP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南方有18个,北方有6个,而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北方城市进入大名单的基本都是省会或者直辖市,而南方城市中非省会甚至非副中心城市都能进来,这个现象背后的一个原有值得深究——2000-201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506.2万、395.8万人;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南方年均增量多于北方。
人口流动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在这几年越来越凸显,各路大神也都在想办法,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当前的经济总矛盾与出发点,浅薄的观点无任何建议。
先摆出来具有广泛共识的发展问题:消费疲软、供给冲击、预期不足
首先,消费疲软的问题与房地产是密切相关的,2021年全国房价下跌的八个省会城市中,有八个来自北方,两个在南方,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跌幅都在3%以上。
全国房地产挤泡沫就以为房地产行业要革新了,所以才有了17家房企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其中京津冀地区是严重受灾区,当然了最为人诟病还是恒大这个巨头,在市场上起到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
在过去,房价预期涨价中,大家都有底气也有不会较大顾虑,只要房子涨消费欲望就有,毕竟家庭资产6-7成都在其中,大家看到08-18年疯狂的线上销售成爆炸式增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方面有了动作,势必会引起一些动静,老百姓的消费激情自然也会下降,但这是阵痛期,大家天天看到的说我们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对于供给冲击这个问题,主要发端还是在国际上,这个从18年老特执掌美国发动贸易战开始,世界就乱套了,供给结构变化、竞争加剧在本次疫情期间演绎的“绘声绘色”,叠加上气候问题引起的能源危机,各地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什么牛鬼蛇神都想扮演关键角色,甚至不惜动了根基也要露头,避免被忽略。
就拿粮食来说,无论是北美(美国大洪水、暴雪)、南美(洪水)甚至西欧(冰雪急速转换),拉尼娜事件一波又一波地上演,出口的量也好,稳定性也罢都有影响,所以这两年下来粮食价格一涨再涨,当然咱们国家还好,有充足的储备,所以应对起来相对从容。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影响则没办法忽略,所以粮价带动的生产成本上涨间接地影响了企业发展,大企业还好,中小企业没有几家能在各种成本飙升的基础上幸免于难,那么这时候地方就要发挥引导作用。
这时候就要看真金白银了,那么北方与南方经济实力不在一个档次,所以北方的企业必然也不会如南方企业好过,尤其是在粮食领域,国企主要作用是保证老百姓的口袋,民企才是经济活力的关键。
最后我们来说预期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一点就是民众对于未来的财富增长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烈,它与消费疲软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是要见到咱们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充足的信心,当然现在已经在做了。
总的来说,做好这三点,保持极强的经济活力不用担心,而南北各省怎么走道还是要看自己,现在“共同富裕”已经提上了日程,浙江的示范区能为全国各省打开一个新思路。
虽然很多经济数据表明浙江是全国贫富差距不是那么明显的省份,但也不是没有问题,例如地理因素导致的浙北、浙南经济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也包括浙西山脉与浙东沿海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经济差距放在全国也有可比较对象。
依托“共同富裕”打造新的经济格局,南北不再是天地之别才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