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儒雅斯文的丧偶医生,拒绝很多上门提亲的,却对一个带着老人孩子的寡妇情有独钟,有天他忽然知道寡妇男人未死,且一夜之间夫妻双双被公安抓走,他一直接济奶奶和女孩。
这是一个文革时期的故事。
赵彼得是小城医院里的第1把刀,手术做得非常好。
有一天。几个人送来一个女人,诊断是急性阑尾炎。他立刻开刀,动了手术。
手术做得非常完美,刀口缝合的很细致。
女人十分感激。她在百货公司卖布,上班时间突然肚子疼,是同事们把她送到医院的。
病好后,她和同事们一商量,给医院送去一面锦旗。
锦旗送出后没多久,赵大夫走进了门市部。
她赶忙打招呼说:你买东西啊,赵大夫。赵大夫回答说:我从这里路过,顺便看看你恢复的怎么样。
女人说她恢复的很好。
此后赵大夫总是从门市部面前路过,总是要进来打声招呼。
女人同事都不是傻子,人人心里都明白。赵大夫这是看上女人了。
赵大夫5年前死了老婆,一儿一女,都在外地读书。这些年多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不见。
女人男人原来是国民党军官,战败后就没有回来。大家都知道就两种可能,要么是战死沙场,要么是随部队逃亡台湾。但不管是哪种,也意味从此生死相隔了。
他们就劝女人:这么好的男人可得抓紧些。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这天女人下班,赵大夫手里拿着两张票。说是病人送他的,想请女人看电影。
女人想了想说:赵大夫,电影我就不看了,礼拜天你到我家来,我请你吃个便饭。
这天女人精心备下一桌酒肴。她把家里一个月的肉票,油票都花光了。还到附近村里买了一只鸡和新鲜的鸡蛋。她包了韭菜猪肉,猪肉鸡蛋饺子,炖了鸡,烧了肉,炒了几个小炒。
中午赵大夫来了,手里拎着省城老字号“老乡村”的点心。
女人把赵大夫请上桌,开了一瓶酒。
她给赵医生敬酒说:你对我的这份心,这份恩义,我心领了。我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女人, 如今虽说是新社会,可我是个念旧的人,当年我对死鬼男人发过誓,生同床死同穴,虽说他死得不光彩,谁叫我18岁就碰上了他,我认命。大哥,你别怪我不识抬举。
赵医生端起酒一饮而尽,说:这杯酒我喝了,以后,遇到难处,难事,尽管来找我。说完起身而去。
一晃几年过去。
有天,赵医生听到一个消息,女人和她男人双双被抓,原来,她男人并没有死,当初他一心想着回来看看妻女,女人把他藏在地窖整整八年,谁知却被女儿和她同学撞到,同学的姐姐举报了他们。
男人被枪决,女人被判五年。第五年,女人死在监狱里。
女人死去的消息传来后,奶奶要带着朗霞回老家。
没想到,赵大夫在汽车站等着她们。
他说:大婶,你给我留个地址,我也好和你们联系。
奶奶不肯,她不想给人家添麻烦。
赵大夫拿出笔和纸,固执的要求着,奶奶哭了,说出了地名,村名。
这个萍水相逢的男人,把一老一小送上北行的长途汽车,他给奶奶一包吃的东西。
车开了很远之后,他依然那样站着。
车开到半路的时候,奶奶给郎霞找东西吃,打开了他送的那包吃食,里面还塞了50块钱,对她们而言,那无疑是一笔雪中送炭的巨款。
50年后。古城的公墓里来了一对母女。母亲六十开外,女儿很年轻且貌美如花。
她们来祭奠一个亡者。他的墓碑上写着:赵彼德。
母女俩带来了鲜花水果,酒和纸钱,母亲将斟满的酒杯举起来。
说赵叔叔,我给您敬酒了。她对着墓碑讲出了心里埋藏多年的话。
那年她和奶奶走后,赵医生每年给他们寄钱,小小年纪的她遭逢家庭变故,对任何人都关上了心门。她一封回信都不肯给赵医生。
赵医生不计较,还是每年给她们寄钱。奶奶把赵医生寄来的每一笔钱,都清楚记在一个账本上。
奶奶临终前把账本交给朗霞,对她说:这账本上记的不是钱,是咱娘俩欠人家的恩义,将来有一天,你要替奶奶去当面谢谢人家这份恩德。
可是很多年她一直没有来,她觉得当着赵医生的面,她说不出那个谢字,那个字太轻了,现在她的女儿就要远嫁法国。她必须带女儿来跟赵医生辞行,她要把这个账本交到女儿手里,告诉她这个账本的故事和那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她给女儿起名戴铭恩,让她终生把这个恩情铭记于心。
[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
莘儿说:
这是作家蒋韵《朗霞的西街》部分情节。
医生赵彼德,在救治朗霞母亲时爱上了她,然而被拒绝。当他知道朗霞家遭逢变故后,在车站等候要来地址,年年给她们寄钱。
少年朗霞正是在他的这份温暖下,才健康长大。
赵医生不计回报,默默接济奶孙俩多年。
人间大爱,莫过于此。
我是莘儿,70后故事写手,关注我,每天在这里讲一个走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