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宋收藏家向传师住进一家客栈,半夜被吵醒。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刀锋闪亮。向传师突然发现磨刀石上隐约浮现一些

作者:桔小猫

北宋收藏家向传师住进一家客栈,半夜被吵醒。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刀锋闪亮。向传师突然发现磨刀石上隐约浮现一些字迹。他激动得全身颤抖,这竟然是“作原石鼓”?

向传师不顾屠夫奇怪的眼神,直接扑到磨刀石上,细细抚摸查看了起来。

这块大石头上部已经被削平,中间被挖空,做成捣米臼。而捣米臼的边沿就成了屠夫的磨刀石。

大石头上的文字已经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仅仅余下下半部的四行文字。

向传师激动得几乎流泪,失踪了200多年,让几朝几代人魂牵梦萦的“作原石鼓”终于出现了。

向传师立即传信给凤翔知府,知府连夜调集军兵赶往客栈,将石鼓和向传师护送到凤翔知府衙门内,随即又将石鼓送往汴梁。

宋徽宗对石鼓爱若珍宝,他将之前得到的九面石鼓和新找到的一面石鼓搬进了他的大殿中,朝夕相伴。并下令在石鼓文字槽缝中填上黄金。

为什么这些石鼓如此珍贵呢?故事还要从公元627年,唐太宗时期说起。

陕西凤翔府陈仓山,即如今的宝鸡市石鼓山,一位牧羊老人为了躲避风雨,藏身在山坳中的岩石旁。

因为太冷,老人和羊依偎在一起,紧紧靠着岩石。

风停雨住后,老人突然发现岩石上的泥土被蹭下了一大片,岩石上竟然显露出了神秘的文字,笔法怪异,竟然从未见过。

消息传出后,流言四起,十里八乡的村民们纷纷赶来过来。众人齐齐动手,将岩石上的泥土清理干净。

大家愕然发现,这竟然是十面花岗岩大石。大石体型似鼓,上窄下大,中间微微凸起,样子很奇怪。

很多人认为这一定是天赐的神物,于是焚香膜拜,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将近100多年的时间里,陈仓山变得热闹非凡。名人墨客、收藏大家们慕名而至,希望能够破解天书之谜。

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在雍城躲避战祸的唐肃宗听闻石鼓的传闻,命令官员们将十面怪石运送下山,安放在凤翔县城,以便大家研究上天的指示。

几个月后,叛军逼近凤翔,石鼓一时无法带走,被人仓促转移到荒野中,秘密埋藏了起来。

两年后,战乱平息。陈仓石鼓又被挖了出来,可惜没有人好好保管,十面石鼓就这样暴露在荒野之中。

后来,石鼓渐渐失去了踪迹,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

又是100年过去了,北宋统一了天下。宋仁宗无意中听说了石鼓的故事,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为了投宋仁宗所好,四处寻找传说中的十面石鼓。

几经周折,他找到了九面石鼓,而被称作“作原石鼓”的那面石鼓却遍寻不见。

司马池耍了个小聪明,他找来工匠,用相同的石材雕了一面石鼓,凑成十面,进献给了宋仁宗。

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宋仁宗很快就发现十面石鼓中混杂了一面假冒伪劣产品。

司马池不仅没有因为进献石鼓受到奖励,反而因此被定了个“欺君”的罪名。

宋仁宗没能见到的那面“作原石鼓”竟然被向传师发现了,宋徽宗幸运地在国破家亡之前,见到了这面石鼓。

北宋灭亡后,这些石鼓就被保存在孔庙中,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又在民国的战火纷飞中幸存了下来。

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除了两面石鼓的文字比较完整外,其余石鼓文只留下只言片语。

从仅存的文字上来看,这是描写古代贵族游猎的十首诗。

有的专家认为石鼓上的诗句是描述周朝君主的,也有的专家认为这些诗句记录的是先秦时期的国君。

而为什么要将记录诗句的石头雕刻成石鼓形状?石鼓到底是哪个朝代制成的?依然还众说纷纭。

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缩影。隆隆鼓声敲起,悠悠长歌吟唱,无论是谁留下了这些石鼓,已经将他的智慧绵延传递了下来。

~~~~~~~~~~~~

欢迎关注@桔小猫

北宋收藏家向传师住进一家客栈,半夜被吵醒。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刀锋闪亮。向传师突然发现磨刀石上隐约浮现一些
北宋收藏家向传师住进一家客栈,半夜被吵醒。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刀锋闪亮。向传师突然发现磨刀石上隐约浮现一些
北宋收藏家向传师住进一家客栈,半夜被吵醒。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刀锋闪亮。向传师突然发现磨刀石上隐约浮现一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