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收藏家向傳師住進一家客棧,半夜被吵醒。循聲尋去,原來是一個屠夫正在磨刀,刀鋒閃亮。向傳師突然發現磨刀石上隐約浮現一些

作者:桔小貓

北宋收藏家向傳師住進一家客棧,半夜被吵醒。循聲尋去,原來是一個屠夫正在磨刀,刀鋒閃亮。向傳師突然發現磨刀石上隐約浮現一些字迹。他激動得全身顫抖,這竟然是“作原石鼓”?

向傳師不顧屠夫奇怪的眼神,直接撲到磨刀石上,細細撫摸檢視了起來。

這塊大石頭上部已經被削平,中間被挖空,做成搗米臼。而搗米臼的邊沿就成了屠夫的磨刀石。

大石頭上的文字已經被磨去了大半,損毀嚴重,僅僅餘下下半部的四行文字。

向傳師激動得幾乎流淚,失蹤了200多年,讓幾朝幾代人魂牽夢萦的“作原石鼓”終于出現了。

向傳師立即傳信給鳳翔知府,知府連夜調集軍兵趕往客棧,将石鼓和向傳師護送到鳳翔知府衙門内,随即又将石鼓送往汴梁。

宋徽宗對石鼓愛若珍寶,他将之前得到的九面石鼓和新找到的一面石鼓搬進了他的大殿中,朝夕相伴。并下令在石鼓文字槽縫中填上黃金。

為什麼這些石鼓如此珍貴呢?故事還要從公元627年,唐太宗時期說起。

陝西鳳翔府陳倉山,即如今的寶雞市石鼓山,一位牧羊老人為了躲避風雨,藏身在山坳中的岩石旁。

因為太冷,老人和羊依偎在一起,緊緊靠着岩石。

風停雨住後,老人突然發現岩石上的泥土被蹭下了一大片,岩石上竟然顯露出了神秘的文字,筆法怪異,竟然從未見過。

消息傳出後,流言四起,十裡八鄉的村民們紛紛趕來過來。衆人齊齊動手,将岩石上的泥土清理幹淨。

大家愕然發現,這竟然是十面花崗岩大石。大石體型似鼓,上窄下大,中間微微凸起,樣子很奇怪。

很多人認為這一定是天賜的神物,于是焚香膜拜,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将近100多年的時間裡,陳倉山變得熱鬧非凡。名人墨客、收藏大家們慕名而至,希望能夠破解天書之謎。

直至安史之亂爆發,在雍城躲避戰禍的唐肅宗聽聞石鼓的傳聞,指令官員們将十面怪石運送下山,安放在鳳翔縣城,以便大家研究上天的訓示。

幾個月後,叛軍逼近鳳翔,石鼓一時無法帶走,被人倉促轉移到荒野中,秘密埋藏了起來。

兩年後,戰亂平息。陳倉石鼓又被挖了出來,可惜沒有人好好保管,十面石鼓就這樣暴露在荒野之中。

後來,石鼓漸漸失去了蹤迹,仿佛銷聲匿迹了一般。

又是100年過去了,北宋統一了天下。宋仁宗無意中聽說了石鼓的故事,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時任鳳翔知府的司馬光之父司馬池為了投宋仁宗所好,四處尋找傳說中的十面石鼓。

幾經周折,他找到了九面石鼓,而被稱作“作原石鼓”的那面石鼓卻遍尋不見。

司馬池耍了個小聰明,他找來工匠,用相同的石材雕了一面石鼓,湊成十面,進獻給了宋仁宗。

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宋仁宗很快就發現十面石鼓中混雜了一面假冒僞劣産品。

司馬池不僅沒有因為進獻石鼓受到獎勵,反而是以被定了個“欺君”的罪名。

宋仁宗沒能見到的那面“作原石鼓”竟然被向傳師發現了,宋徽宗幸運地在國破家亡之前,見到了這面石鼓。

北宋滅亡後,這些石鼓就被儲存在孔廟中,經曆了元、明、清三代,又在民國的戰火紛飛中幸存了下來。

現在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除了兩面石鼓的文字比較完整外,其餘石鼓文隻留下隻言片語。

從僅存的文字上來看,這是描寫古代貴族遊獵的十首詩。

有的專家認為石鼓上的詩句是描述周朝君主的,也有的專家認為這些詩句記錄的是先秦時期的國君。

而為什麼要将記錄詩句的石頭雕刻成石鼓形狀?石鼓到底是哪個朝代制成的?依然還衆說紛纭。

石鼓颠沛流離的命運,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的縮影。隆隆鼓聲敲起,悠悠長歌吟唱,無論是誰留下了這些石鼓,已經将他的智慧綿延傳遞了下來。

~~~~~~~~~~~~

歡迎關注@桔小貓

北宋收藏家向傳師住進一家客棧,半夜被吵醒。循聲尋去,原來是一個屠夫正在磨刀,刀鋒閃亮。向傳師突然發現磨刀石上隐約浮現一些
北宋收藏家向傳師住進一家客棧,半夜被吵醒。循聲尋去,原來是一個屠夫正在磨刀,刀鋒閃亮。向傳師突然發現磨刀石上隐約浮現一些
北宋收藏家向傳師住進一家客棧,半夜被吵醒。循聲尋去,原來是一個屠夫正在磨刀,刀鋒閃亮。向傳師突然發現磨刀石上隐約浮現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