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积堪比台湾,却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国,荷兰农业有多牛?

作者:胡永睦

发展太阳能冷暖温室之设想

欲改变农村采暖现状,必须先振兴农村经济,设施农业必将先行

荷兰面积4.1万平方公里,人口1740万,位于北纬51-54度间,是典型的高纬度国家。年平均气温在5℃到13℃,白天平均13℃,夜晚平均5℃。年太阳辐射量3700MJ/平方米,日照时长1480小时。

自然资源如此匮乏的弹丸之地,却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国,全国生产的蔬菜86%用于出口。设施农业在荷兰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其玻璃大棚面积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上世纪70年代,荷兰蕃茄(西红市)产量就达到了80公斤/平方米,目前寿光水平是20公斤/平方米。荷兰的蔬菜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和催长剂,我们的怎么种出来的,大家都明白。

面积堪比台湾,却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国,荷兰农业有多牛?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世界三大农业大学之一

荷兰农业的发达,和其数百年的经济领先密不可分,所以完全照搬到国内并不可行。首先我们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为后盾,其次大陆地大物博,大部分地区光照资源充沛,发展设施农业,比荷兰条件好的多,取黄土高原区的部分地区进行比较:

会宁年平均气温在3℃到16℃,白天平均16℃,夜晚平均3℃;

通渭年平均气温在2℃到15℃,白天平均在15℃,夜晚平均在2℃;

甘谷年平均气温在6℃到17℃。白天平均在17℃,夜晚平均在6℃;

可得出结论1:通过跨年的能量,黄土高原区的光照,冷量,热量资源都优于荷兰。

荷兰年均降雨量在75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黄土高原区基本位于400mm等降水线的高侧,通过对大棚全能量管理、全封闭控制水汽损失和集雨设施三管齐下。一半的土地收集冷热资源,一半的土地用于种植对冷热要求高的水果,蔬菜。

可得出结论2:以黄土高原区7倍于荷兰的土地面积,只要如此开发2/7,高产高品质的荷兰农业就复制到了黄土高原。

收集到的雨水,农业大棚用不完,可以向坡度较大,不宜开发利用的区域补水,提高植被的密度,改善气候,增加森林碳汇;也可以在沟底发展生态渔业。

结论3:把太阳能集热,土壤蓄热,集雨设施,大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黄土高原变成山川秀美,高品质农业发达的宜居之地。

面积堪比台湾,却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国,荷兰农业有多牛?

黄河几字湾

面积堪比台湾,却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国,荷兰农业有多牛?

太阳辐射量

近年来,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大陆农村开始大面积的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然反馈效果却很不尽人意。首先是煤改后,大部分老百姓用不起了,只能选择硬抗着。其次是农民对煤改积极性不高,国家投入大量财力,出力不讨好。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成了空心村,大部分农村人平常都生活在城市,农村就剩下些老人,子女、儿孙只有过年时才会回来几天,有的甚至不回来,冬季让父母去城里过冬,所以再给农村的房子上面投资,就感觉不值。

目前的几种清洁采暖方式,都不尽人意,要么初装费用高(太阳能),要么使用费用高(空气能、燃气)。农村人收入有限且不稳定,所以既便国家愿意免费给农民装上空气能采暖、燃气采暖,真正敢用的也没几个,由于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农村人大都非常节俭,采暖属生活品质的提升,人只有在收入较高且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谈到生活品质的提升。目前的农村人都有一件大事要办,即在城市买房,因为农村没地方挣钱,子、女教育,结婚都成问题,靠目前的种地方式,饿不死就不错了。

视频加载中...

视频拍摄于甘肃会宁,目所能及,全部是旱地,靠天吃饭的那种。如此贫瘠的土地,怎能留住人们的脚步?振兴农村,从何谈起?会宁之穷,源于干旱,降雨量少只是其一,主要是蒸发量太大。要想在这地方发展农业,就必须考虑设施农业。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地上都建上大棚,是不是会减少蒸发量呢?大棚集雨技术能不能解决大棚用水问题呢?利用太阳能集热集冷,利用土壤蓄热、蓄冷,能不能解决大棚的冷、热源问题呢?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农民还用出门打工吗?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清洁采暖还是难事吗?

太阳能集热、集冷大面积应用的前提是太阳能集热、集冷器制造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目前,我们有一项技术,若大批量制造,单位面积材料价格有望压至10元/平方米(集热器采光面积),至于效果如何,唯有实践才能得知,之所以放会宁的视频,是因为我们想在这地方寻找合适的土地,展开我们的试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