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作者:不老熊二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马呢?他曾说过:喜爱骏马,是因为它拥有力量与勇气,是勇往直前的象征。

所以大师都是用画马借以抒发郁结难言的悲愤和爱国忧民的心情。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大师就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并命名为《独立》,表达了他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表达出对抗战将士的崇高敬意,发出的是大师内心的一种呐喊。之后他又多次以画战马来表现民族精神,那《鸣马图》就是以“鸣马”的形态来暗喻我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画幅中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感召力,他笔下的马大都不画鞍蹬,让其充满彪悍强劲的野性,绝无让人驯服柔媚之态。

徐悲鸿大师的马不仅俊朗飘逸,更体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他精通西方的马体解剖学,对马的肌肉、骨骼及神情动态。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他就常去马场画速写,为后来创作千姿百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常画马他对马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偏爱,他和马在一起听着那“得得”的马蹄声,看着马的迎风奔驰那是他的一种享受,他的心也仿佛在和马一道驰骋。

由于大师的马画得实在太好,连前苏联的骑兵元帅都向他求“赠马”。

那是1934年的春天,大师到欧洲各国举办画展,当到达莫斯科的时候,被请求在国立博物馆画展揭幕式上为观众现场作一次画马表演。开幕当天素有爱马癖的苏联元帅布琼尼也兴致勃勃的赶到现场,他挤在众多观众群里全神贯注的观看徐悲鸿现场画马。转眼之际一匹势不可挡的奔马便跃然于纸上。艺术大厅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骑兵元帅已按捺不住他的激动,不客气的拨开他前面的观众,大步走到徐悲鸿面前敬了个庄重的军礼,恳求地道:“徐先生,就将这匹马赠送给我吧,否则我会发疯的!”大师被元帅的诚恳逗笑了,欣然点头将《奔马》赠给了元帅。

徐大师爱马,爱得爱屋及乌,连爱马的人他也爱上了。

那是1943年的秋天,大师在成都举办画展,画展闭幕那天大师和廖静文等乘马车到新都桂湖去。到达目的地后马车的那匹马,显得有些累得气喘吁吁的状态,马车夫一下车就去亲抚他的爱马,大师立刻被马车夫的举动所感动了。他付过车钱便伸手也爱抚着马那隆起而光滑的脊背,犹如对老朋友般深情的说:“谢谢!”接着又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幅卷着的《奔马》图递给车夫,说:“这个给你。”车夫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听懂他的话。廖静文从旁解释道:“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于是很感激地接过画,大师握着车夫那粗糙的手连声说着“再见!”路上廖静文问道:“你为什么突然要送给一位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大师答道:“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何况他的生活很艰难呢!”

“马”是徐悲鸿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生就是借“马”托物而言志,以抒放他那奔放、自由的生命激情,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更承载他对于时代、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大约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以及我们每个平凡人心中的爱不都是如此吗?#微头条日签# #文物里的故事# #收藏#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
徐悲鸿的两次“赠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可谓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而媲美。那么徐悲鸿大师为什么那么喜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