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3年新年前后,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市电视台几乎每天都要播出一则令人不安的寻人启事:远东军区司令部下属某建筑部队少校

作者:凯撒历史屋

1993年新年前后,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市电视台几乎每天都要播出一则令人不安的寻人启事:远东军区司令部下属某建筑部队少校军官伊万·基斯洛夫于1992年12月24日失踪,知情者请从速举报。

基斯洛夫少校当年33岁,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在部队他是一位优秀专家,平日严守纪律,责任感强。他与战友们的关系也很融洽,只是一天到晚眉头紧锁,一遍遍念叨“生活变得越发难以忍受”,“国家正一步步走向绝路”。

基斯洛夫失踪时没有携带武器,所以人们更担心这位性格冲动的少校是否在外面“见义勇为”,结果被黑社会纠缠遇到了麻烦。当地军事检察院还就此立案,由专人负责寻找。倒是其细心的妻子发现某些异常:家里1.1万卢布积蓄分文不剩,他的剃须刀、洗漱用具也不翼而飞。但她除了痛苦、担忧外,没有也不可能想得更多。

其实,基斯洛夫少校并未失踪。此时的他已出现在莫斯科街头,怀揣着自制的两枚装满小钢球的炸弹和一把匕首,像猎人一样搜寻着自己的目标。

在他内心,他一直认为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冲突的恶果,“完全是叶利钦总统一手造成的”。于是乎,他竟然决定谋杀叶利钦总统,以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

1992年12月24日,基斯洛夫少校经过周密的计划,悄悄告别了寒冷的远东,坐上火车经过数夜颠簸,跨越乌拉尔山脉直抵首都莫斯科。不知是怕遇到麻烦,还是因为兜里钱少,基斯洛夫少校来到莫斯科之初像流浪汉一样寄宿在共青团广场上的喀山火车站。

几天后,一群来自高加索的流氓依仗人多势众,将这位怀揣炸弹的少校请出了自己的地界。生性冲动的少校这次倒没有发火,而是坐上地铁,转移到位于市中心的白俄罗斯火车站。

基斯洛夫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怀揣着炸弹,早出晚归,想尽一切办法打深叶利钦总统的住址。问者有意,答者无心。也不知哪位缺乏保密意识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了真情。

少校顺利找到总统宅院后,又开始找寻总统的郊外别墅。不知是郊外这个概念太大,还是乡下人安分守己不喜欢多言多语,基斯洛夫此次侦察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令他恼火的倒是在侦察过程中,不慎将秘密武器报废了。那天是1993年1月15日,莫斯科雨雪交加。基斯洛夫的大衣被浇透,怀中两颗炸弹也被泡湿了。出了这种大意悔之晚矣,少校只好忍痛割爱,将两枚不争气的炸弹随手扔掉。他剩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想方设法靠近叶利钦总统,用匕首“解决问题”。

完成初步侦察后,基斯洛夫少校开始了近距离观察。他像电影中的特务一样躲在叶利钦总统宅院的一角,仔细观察,他很快在进进出出的人群中认出许多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面孔,并弄清了门锁上的密码。

1月17日深夜2时,基斯洛夫溜入大楼。保卫人员闻声出来查问,训练有素的少校神态自若,说有人告诉他这里是一家旅馆,他想在此住上一夜。好心肠的保卫人员没起一点疑心,而是详细地告诉了他附近真正旅馆的位置。有惊无险,基斯洛夫乘机溜之大吉。

又经过几次危险的踩点,少校痛苦地发现叶利钦总统的吉尔防弹车是通过地下专门地道开入大楼内部的。在这里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近总统。他灵机一动,决定以静制动,潜入政府大楼,静候总统的到来。

政府大楼离红场不远,那里原来是苏共党中央大厦。虽说叫大楼,实际上是个庞大的建筑群,内部恍若迷宫。每次去里面采访的记者都是由保安人员接进送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安全考虑,但记者们却从内心欢迎,因为没人接送,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

基斯洛夫少校却非同凡人,他迅速搞清了政府大楼的内部格局和保安系统,断定叶利钦总统车队每次都是直接开到大楼内的一个小院子里。他必须混进院子里,待叶利钦总统走出汽车后冲上前去,抽出匕首……

然而,混进院子并非易事,少校为此难过了好几天。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与政府大楼相邻的一座楼房正在维修,房子搭满了脚手架。于是他决定冒充维修工人,乘机混入叶利钦总统停车的小院子。

1月27日清晨5时30分,基斯洛夫少校攀着脚手架爬上那座正在维修的大楼顶端,破窗钻入阁楼。他紧张而激动地等待着工人们的到来。7时,楼下响起一阵脚步声,但出现的不是维修工人,而是政府保安人员。

基斯洛夫自称是扫雪的工人。保安人员令其出示证件,马脚一下子露了,基斯洛夫只好改口,称不愿在部队服役,开小差跑到了莫斯科。

基斯洛夫当天被送到莫斯科卫戌区军事检察院。起初他在审讯中避而不答,但他身上的匕首已经说明他开的不是普通的“小差”。

1月30日,基斯洛夫终于供认了上述惊人的犯罪过程。

1月31日,基斯洛夫一案被公诸于世,立即在俄罗斯电视、广播、报刊中掀起一股强烈的新闻风暴。举国上下沸沸扬扬,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事后经检查,军事检察院法医认定这位原建设兵少校精神错乱,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莫斯科卫戍区法院将基斯洛夫送往哈巴罗夫斯克特殊医院强制治疗,此案遂告终结!#战争风云#

1993年新年前后,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市电视台几乎每天都要播出一则令人不安的寻人启事:远东军区司令部下属某建筑部队少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