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作者:国际科技资讯

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消息,在对一批海鱼进行检测后,发现在福岛县近海捕捞的一种名为“许氏平鲉”的海鱼辐射超标。从这种鱼身上检测到的放射性铯活度达到每千克1400贝克勒尔,超出日本食品标准每千克100贝克勒尔14倍。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检测结果公布后,为了“及时止损”,日本很快就暂停了这种海鱼在市场上的销售。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叫“许氏平鲉”的海鱼,早在去年2月就被纳入停售的范围,后来又被允许出售。

在过去的数年间,由于担心2011年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对海水的污染,日本相继暂停了44中海鲜产品的销售。抱有侥幸心理的日本人,不知为何,又取消了这些限制。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11年前的福岛核电站泄露,让人后怕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在距离日本东京373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这是历史第五大地震。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太平洋海域掀起了最高25米的海啸,日本气象厅迅速反应,发布了海啸预警。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然而,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和无助。巨大的海啸奔涌而来,海啸预警可以提醒沿海的人们撤离,但这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日本仅数百公里,海啸波在近海的移动速度高达800公里/小时,在短短数十分钟内,就冲向了陆地。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根据日本灾后的数据评估,3·11日地震在12个都道县内,共计造成死亡和失踪的人员27593人。这意味着有数万个家庭被破坏,有数十万人会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而这还不包括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海啸发生时,人会本能地奔跑远离海岸线,但位于福岛工业区的福岛核电站,却束手无策,只能与迎面而来的海啸来一次正面交锋。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设施遭到破坏,发生严重的泄露,从核电站的储存槽内,泄漏出约300吨高度污染的核辐射水。

更让人担忧的是,为了冷却反应堆,需要不断地向福岛核设施注入冷却水,这些含有辐射的水,还在不断的被排向太平洋。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有专家认为,福岛核电站持续产生的辐射废水,已经多达33.5万吨。为了储存这些辐射水,日本在核电站周围搭建了上千个储水罐,但这些水并没有被很好地处理,最终的处理方案,还是通过稀释后,排向太平洋。

日本对核废水的处理方式,遭到了包括原子能机构、日本媒体在内的很多团体的质疑,而且早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元素就已经扩散到了北冰洋。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很难想象,在过去的11年间,福岛核电站内泄露的放射性元素,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之后,不仅污染海水,还会对海水生物的生存,带来很大挑战。

“辐射鱼”也是鱼,吃了会怎么样?

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之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辐射鱼”。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那些受到核污染的近海鱼和海港鱼,都应该被纳入辐射鱼的范围。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核辐射的本质,就是一些带有高能量的超微粒子。在核反应的作用下,原本被原子核束缚的中子和质子,会以极快的速度四处乱撞。

这些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的超微粒子,会对其他的原子核进行攻击,从本质上改变原子的结构。这种发生在微观世界的变化,结果可想而知,几乎所有接触到核辐射的生物,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基因突变和病变。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加拿大的白鱼,阿拉斯加的加鲑鱼和太平洋鲱鱼等,都在随后的数年内,发现受核辐射的影响,而患上疾病甚至死亡。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在日本核泄漏发生后,一条被捕获的厚头平鲉,其体内的放射性铯的含量,竟然达到了25.4万贝克勒尔。这条“高辐射鱼”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已经超出了正常使用标准辐射量的2540倍。

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鱼类在食物链的层层作用下,这些无法被吸收的放射性元素,会在食物链的顶端,不断地堆积。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如果人类误食了这种“辐射鱼”,后果可想而知,轻则头晕头痛、食欲不振,重则会导致肿瘤、白血病等疾病。

时隔11年,福岛核泄漏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负责核废水处理的日本东电,一直在努力地向外界宣传,表示他们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极小,是值得信赖的方式。

事实果真如此吗?福岛核泄漏已过去11年,给当地人留下的阴影,至今都还挥之不去。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很多人以为,既然核电站被破坏了,要么维修重新启用,要么就拆掉不要了,处理起来应该也没那么麻烦吧。道理是没错,看看如今日本对福岛核电站废弃设施的处理进度,你就知道难度有多大。

截止到目前为止,在第一核电站内熔毁的堆芯所形成的大量核残渣,依然一动不动。如果这些核残渣不能被有效地清理,后面的处理工作,也很难开展。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为了处理这些核残渣,日本特意研发了一种无人机械臂,而用于作业的机械臂,要到年内才能开始工作。按照东电的计划,这些核废渣会在接下来30年清理完成,但很多人对此都表示质疑。

除了核废水和核废渣,目前还有27000多人,因为福岛核辐射而背井离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核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何处理核废料,却依然是一个难题。

日本自食苦果,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后,再次发现辐射鱼

在洋流的作用下,日本排入太平洋的核辐射水,很有可能会到达全球的各个角落。此次日本福岛县又再次发现辐射鱼,这应该给日本敲响警钟,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核废水、核废渣,最终吃苦的,还是日本自己。

反过来想,辐射鱼在日本近海轮番出现,又何尝不是日本自讨苦吃呢?大自然是公平的,你越呵护她、保护她,她就越温柔,越友善;你如果无尽地索取和破坏,她也会发脾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