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作者:镜鉴青年

915年,吴国首都广陵(今江苏扬州)王宫内,发生了一出君臣“霸凌”事件。吴王杨隆演体似筛糠,佝偻着身子对着面前的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徐知训不住地说:“是是是,我演、我演。”一面命人给他化妆、换服装。

一国之君何以在大臣面前如此唯唯诺诺、卑躬屈膝?这要从杨隆演的大哥——杨渥和徐知训的爹——徐温的恩怨说起。

一、君臣反目

杨渥和徐温曾有过一段蜜月期。905年前,吴王杨行密临终前,他的长子杨渥正在宣州担任观察使,是徐温偷来令符召回杨渥,这才让他顺利继位。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电视剧《凤在江湖》中杨行密形象,周里京饰演

但是,杨渥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三年国丧期间也不停止娱乐活动,他最喜欢打马球,昼夜不休,到了晚上,还焚膏继晷,点起十围粗的蜡烛继续。围是周长单位,就是双手拇指、食指合拢的长度,十围的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五代时蜡烛的材料是白蜡虫的分泌物,产量低,所以价格昂,一个晚上下来就需要数万钱。他还喜欢骑马出游,兴之所至纵马狂奔,随从们一眼没看紧,就不知所踪。

徐温和另一个老臣张颢觉得不像话,就流着眼泪劝告他:“咱们不考虑勤俭节约,但是,三年父丧期间这样胡搞也太不像话了。”。结果杨渥狠狠地扔下一句话:“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徐、张一听就傻了: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要求,就满足你吧。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杨渥知道广陵城中都是和他爹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这些“叔叔”们家家养亲兵,户户藏刀枪,为了安全起见,他就从宣州带来了三千亲兵防身,交由三个大将——朱思勍、范思从、陈璠统领。徐、张要造反,必须要除去三大将,避开三千兵,于是借口江西防务吃紧,调三人镇守洪州(今江西南昌),接着诬告他们谋反后就地正法。另一方面,趁着杨渥上朝之际,带领两百个牙兵冲到朝堂上,将杨渥控制了起来。有的读者可能不解,杨渥的三千亲兵呢,怎么不来救驾?这也是杨渥自己作死,亲兵原本驻守在王宫的牙城内,但是杨渥要把牙城开发成射箭场,于是将他们移驻城外,这才让徐、张得手。

杨渥一看满堂的刀光剑影,大惊失色:“徐叔、张叔,尔果欲杀我邪?我就随口一说,你们还当真了。”徐温忙解释:“不杀、不杀,暂时不杀,我们这是要清君侧,为大王除去左右乱政者。”接着,徐、张点名,将十来个“乱政者”挨个儿从朝堂上拖下,用铁挝(一种圆头的铁锤)砸死。从此以后,吴国就再也不姓杨了。连国王都被囚禁和杀害了,大臣们自然不用说了,只要稍微忤逆二人,就被二人杀害。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电视剧《凤在江湖》中杨渥形象,孙强饰演

二、君权旁落

徐、张在密谋杀害杨渥之前,曾打算事成后把吴国平分,然后一起向梁国朱温称臣,但事后后悔了,都打算独霸吴国,所以就搁置争议,先把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立为傀儡,再找机会杀死对方。第二年,徐温赢了,从此独霸吴国,建立霸府。

915年,徐温做出了一个行政调整,他把霸府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留长子徐知训在广陵“辅政”。徐温这套做法很像后来日本的江户幕府,傀儡君主和权臣分驻两地,而不像曹操那样把皇帝留在身边看管起来。原因在于当时广陵还有杨行密的老班底,如果他们发难也够自己喝一壶的,所以先迁出来以防不测,而广陵和润州只隔着长江,万一广陵有变,润州可以迅速“灭火”。

这位徐大公子是个表演型人格,他要表现出自己不但是徐家的老大,也得是广陵城里的老大,于是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比杨隆演更合适的“道具”。于是,杨隆演生不如死的生活开始了。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有一回,君臣泛舟湖上,船靠岸后,杨隆演先起身,徐知训觉得自己被无视了,拿起弹弓对着杨隆演就是几下。

又有一次,俩人在禅智寺赏花,徐知训这张破嘴把持不住,开始不干不净起来,尽是祖先和人体器官,还指桑骂槐涉及到了杨隆演,杨隆演不敢还嘴,只能默默坐着、静静流泪,两个侍者一看,徐知训的嘴里出不了象牙了,赶紧扶起杨隆演准备离席,徐知训一看,不行,我刚入戏呢,你就想跑?于是,抄起刀来,一下捅死了一个侍者。这下,杨隆演更不敢走了,只能继续“欣赏”徐知训的表演。

最恶劣的一次是在酒宴上,徐知训提出要看“参军戏”。参军戏有点像现在的相声,有两个角色:参军和苍鹘,相当于逗哏和捧哏。杨隆演一听,忙传伶人高贵卿上场。徐知训一摆手:“不要这些腌臜泼才,我和大王来一段,我来参军,你来苍鹘。”这句话说出来,举座震惊。因为苍鹘是在舞台上负责“三俗”部分的,你让国王当插科打诨的苍鹘,哪个观众敢看?但是,杨隆演哪敢拒绝,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情节,杨隆演忙不迭地答应:“我演、我演。”于是,侍从们摘下远游冠,散开发髻,在头顶两旁梳了两个发髻(髻髻),又脱下大团花紫色绫罗面料的王袍,披上打满补丁的戏服(鹑衣)。演出效果么……估计只有徐知训一个人笑得出来。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电视剧《凤在江湖》中杨隆演形象,黄垒鑫饰演

历史上权臣架空君主的很多,但是,哪怕是曹操,对傀儡皇帝在礼节上还过得去,像徐知训那样如此光天化日羞辱君主的只有东魏的高澄,当然了,俩人下场也一样——高澄被厨子砍死,徐知训被大将朱瑾剁了脑袋。朱瑾拎着徐知训的人头,带到王宫里给杨隆演示“参观”,已经有了应激性心理障碍的杨隆演赶紧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舅自为之,此事非吾敢知。”最后突围无望的朱瑾自刎身亡。

在润州的徐温听闻儿子遇害,立刻准备要对朝堂进行大清洗,他的养子徐知诰赶紧把徐知训的所作所为——如何欺辱主上、压迫同僚通通告诉养父,包括朱瑾杀人的动机就是徐知训强奸了对方的爱妾。徐温听了后,沉吟半饷,心说:“知训死的不冤啊,他要没死,我都想弄死他了。”于是,冷静下来的徐温放弃了大屠杀的念头,仅仅把朱瑾灭族,杀了几个相关人员,没有牵连到杨隆演和其他大臣。

第二年(919年),在徐温的安排下,“吴王”杨隆演进位为“吴国王”,多加了一个“国”有什么讲究呢?原来,此时晋梁争霸已经过了赛点,梁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吴国名义上仍是唐朝的臣属,自己还用着“天祐”年号,日后不管晋王李存勖是自己当皇帝还是另立李唐宗室,吴、晋再也不能平起平坐了,为此,必须先从唐朝独立出来,而不称帝则是避免刺激到李存勖。这套路也是玩得透透的。

但是杨隆演经过连番惊吓,即便用“称王”来冲喜也不管用,920年,当了13年傀儡的杨隆演去世,终年23岁。

三、亡国灭族

杨隆演去世后,徐温又立了杨行密的四子杨溥为王。

927年,徐温去世,他的养子徐知诰接班,很快就安排杨溥称帝,只有杨溥称帝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禅让,自己才能当皇帝。建国就是为了亡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份的。

一出参军戏,两行帝王泪

五代前期地图,从人口、经济等参数来看,南吴是南方诸国中最强盛的。

十年后(937年),经过一系列“禅让”的表演,徐知诰正式称帝,建立齐国,两年后,改名换姓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南唐)。杨溥则被迁往润州丹阳宫关押至死。杨溥的死因和去世时间有多种说法,宋代的《旧五代史》记载的是练习辟谷之术,几年后去世,死因可能就是饿死的,不知道死亡时间。《新五代史》记载的是逊位当年去世,死因未知。《江表志》记载的是五年后被徐知诰所杀。清代的《十国春秋》综合诸家之说,认为是逊位当年被徐知诰所杀。这说明杨溥被严密关押,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信息也出不来。

其他杨家子孙,则在942年被迁往泰州(今江苏泰州)永宁宫囚禁,杨家的小孩们在严密的管控下慢慢变成青年,荷尔蒙的躁动令他们只能在高墙下男女自为匹偶,闹出了一幕幕乱伦悲剧。直到14年后迎来“解脱”。

956年,后周皇帝郭荣发动淮南之战,出于“统战”目的,特意下旨安抚杨家人,南唐皇帝李璟得知后,害怕杨氏复辟,立刻派人将杨氏六十余口人杀害。他们的死,不过就是史书中的一行字,他们在临死前说了什么,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如果是我,一定会祈祷:如有来世,不要再生于帝王家。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宁波队长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十国春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