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把钱看得太重,会过得很拘束,很压抑。
有些老人,七老八十了,还在做金钱的“奴隶”,为儿女着想,为儿女“服务”,从来不为自己着想。
这样好吗?
当然好!可是老人活了一辈子,得到的是什么?是“年轻时候吃苦,老来依旧吃苦”。
碰到儿孙好的,可能迎来几句孝顺的语话;若是不孝顺的儿孙,他们不见得领情,反而有可能将老人当作“取款机”,“摇钱树”,加速“啃老”。
再说,有用的儿孙,不需要父母存钱,那些“没用”的儿孙,就算父母存最多的钱给他,也是枉然,他也挥霍得完。
有句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做马牛”,老人过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01
老人如何才能过好自己?
那就是放开心思,为自己着想!
有老伴的还好,可以独立自主地生活,不依赖儿女,自力更生。但是,还有一部分老人,因为老来失偶,成了“孤家寡人”,个人生活得很凄凉,冷炕冷床冷被窝,有时病了,甚至要一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
这时怎么办?是替儿女省钱,还是雇个保姆照顾自己?
大多数老人会替子女省钱,不会为自己雇保姆。这样值得吗?
给子女省最多的钱,他们也成不了“超级富翁”,不给他们省钱,他们一样过日子。而孤寡老人,有一个保姆在身边,生活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话解闷,有热腾腾的饭菜,家不再是冷冷清清,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大多数老人,宁肯自己生活孤单清苦凄凉,也不愿拿钱去顾保姆。将退休工资,养老钱,“捏”得死死的,舍不得发。
一个老人,死死“捏”着这些钱有用吗?既不能“富裕”子女,也不能发家致富!那何不将这些钱花掉,雇个保姆度余生!保姆得利,自己幸福,生活过得充实又开心,也促进了经济流通。
02
陈大爷是个72岁的退休教师,一生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可是在陈大爷退休之后,陈大爷的老伴因病去世,陈大爷成了“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的陈大爷与子女住在一起,可是陈大爷的生活,并没有人想象中那么幸福。
儿女看起“孝顺”,其实陈大爷过得很“凄凉”。但是,陈大爷还是一门心思为儿女着想,将工资卡交给儿子保管,还不停的帮儿子劳动。陈大爷想帮儿子发家致富!
陈大爷的心愿是好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会象陈大爷想象中那么美好吗?能够完全契合吗?
并没有!
陈大爷儿媳表面对陈大爷恭敬、客气,其实是“笑面虎”,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为此,陈大爷背后不知流了多少泪!
而陈大爷儿子又不学好!不但将陈大爷的退休工资花得罄尽,还到处惜钱,欠了一屁股债。
陈大爷想尽余生之力帮助子女,结果,不管陈大爷怎么努力,都是枉然!儿女不按老人的思想走,又有何法?
陈大爷一气之下病了!
病得无人照顾!
03
见陈大爷晚年落得如此模样,陈大爷的亲戚朋友自然看不下去,劝陈大爷收回工资卡,自己去雇个保姆。
陈大爷此时也心灰意冷,躺在病床上,儿女不来照顾,更是寒彻心扉,便雇了一个护工。
有了护工,陈大爷的境遇就不一样了。因为护工会尽职尽责,有时还会陪陈大爷说话解闷。
在护工那儿,陈大爷找回了久违的人间温情。
04
在医院回家之后,陈大爷也想通了。一个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子女,也不会给子女改变什么!还不如自己过好自己。
因此,回家后的陈大爷,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雇了一个保姆。
从此,陈大爷不但不孤单,反而是容光焕发,精神奕奕。
有了保姆的照顾,陈大爷在人心中的印象,也不再是“孤苦伶仃”了。
当然,雇保姆也有好有坏,那就看各人眼光与缘份了。但总的来说,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还是雇一个保姆为好!既有尊严,也有体面,更不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