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朝田赋一再降低,文帝时甚至多年免租,为何农民还要卖地不止?孟子曾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在孟子的眼中,把收入

作者:梁涛说了些什么

汉朝田赋一再降低,文帝时甚至多年免租,为何农民还要卖地不止?

孟子曾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

可见,在孟子的眼中,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税已是非常好的了,也说明战国时期的税收并不轻。

到了汉朝前期,统治者为了休养生息,普遍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官方规定“十五税一”。

实际上更少,有时只需交一半,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农民一年收成100石粮食,只需要交3石多点,剩下的都归自己。

荀悦的《前汉纪》中记录,汉文帝时有过百一之税,甚至全免田租达11年之久,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了。

“中国疆土广,户籍盛,赋税尽轻,供养一个政府,还是用不完。”

但是,汉朝税制有个大毛病。

汉代的土地政策很自由,井田制废除后,耕者有其田,地是农民自己的,有钱可以买,没钱可以卖,谁也管不着。

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低,土地的收成并不好,对农民来说,连年风调雨顺还行,一旦遇上灾年,可能几年的收成都难以弥补。三年风调雨顺难抵一季天灾,农民种地丰收与否,颇有点赌博的意味。

事实上,汉朝除了田租,还有人头税和兵役税,虽说并不重,但遇上了灾年,又往往成为压倒小户农民最后的稻草。

生活艰难的农民只能把土地卖掉以维持生计,他们的身份也就从农民变成了佃农。

不同的是,农民只需要向国家纳税,而佃农要向地主纳税。国家的赋税再低,也跟佃农没有关系了,国家轻徭薄赋,地主却变本加厉,通常佃农的土地租税超过30%,甚至达到50%。

结果是,国家租税越轻,地主交得越少,但佃农还是需要将收成近一半交给地主,地主越来越肥,农民越来越少,丝毫享受不到轻徭薄赋的好处。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他此处不再多说。

汉朝田赋一再降低,文帝时甚至多年免租,为何农民还要卖地不止?孟子曾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在孟子的眼中,把收入
汉朝田赋一再降低,文帝时甚至多年免租,为何农民还要卖地不止?孟子曾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在孟子的眼中,把收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