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作者:用三只眼看世界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作者:周玉兰

五十年过去了,知青下乡己成为过去的故事,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用青春和激情,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历史见证!

我们是甘肃省天水市一中的六九届初中毕业生,一九六六年的时候,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一心跟党闹革命而积极向上的热情,坚决响应号召,走在革命潮流的最前列,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我们不上课,学生跟着潮流分成三派,造反派,保皇派,消遥派,我属于第三种派别,乘这机会家里生活拮据,我去父亲的单位做临工,也能贴补家用,六八年复课了,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等待着老师给我们上课,但是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全体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好”这时候老师让我们坐下,几十双眼睛望着老师说话,老师不紧不慢地说“今天给大家发书四个人一组”,这时候我终于明白,原来老师给我们来发书,四个人发一本书,前一排的同学要转过身子反着坐,轰轰烈烈的口号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缔造了一代人的前程,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奔向陌生而遥远的理想人生的新起点一一农村!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七一年十月九号早上九点,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天水市一中的操场,上边己经站了满满一车准备出发的学生,前来送行的父母亲,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要争着上车,但是一共一辆卡车容不下那么多人,一时间家长和老师争执起来,在这关键时刻有个老师突然一声令下:“不许送行的人上车,如果在路上翻车了怎么办?"瞬间大家吓得静悄悄的不敢吱声。

这时候有个学生父亲站出来和老师吵了起来,他说:“你做为一个老师,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校园,离开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你怎么能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一时间大家争吵不休,一个年青人撕扯着那个老师的衣领互相争执着,好像要打起来的样子,后来好几个家长都劝说,才慢慢的平息下来了。

我和我的同学(因为当时在校办工厂上班)在校办工厂门口是最后一个上车的,随着汽车的缓缓前行,就这样我们默默无闻的离开了父母亲,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校办工厂我尊敬的老师,离开了生我养我,伴我们成长的故土一一天水!剩下那些送行的家属和老师都抹着眼泪,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走了,我站在车上悄悄的掉泪,车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远方!这个老师的狂言根深蒂固地牢记在心底永远不能忘怀!

我们的卡车在公路上前行,好久好久没人说话,大约过了中午的时候车停了下来,领队的人说到目的地了,我们准备下车,这时候才感觉到双下肢发硬发麻,送行的家长把我们一个个从车上扶了下来,原来我们己经站了四个多小时了,就这样我们来到了陇南徽县银杏公社五七大队,我们两男五女七个人分到了石家庄生产小队,其他六男四女十个人分到下坪小队,还有一部分学生被分到边远而山大沟深的柳林公社和嘉陵公社。

他们领我们走进一间房子,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浅绿色的搪瓷碗,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农具这就算是所有家产了,这时候我感觉浑身哆嗦了一下,心想怎么这么简陋的环境,这就是家吗?因为一个四边透风的一间房子里,除了一个土坑一个灶台一块面板,再什么都没有了,从现在起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农民生活,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豆蔻年华!唉!真不易啊!这个场景虽永驻心底,但我不敢想,每当想起时,止不住的眼泪顺着脸往下流。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有作为。队长给我们分了一块柴火地,一块小麦地,一块玉米地,还有一块菜地,言下之意是种粮种菜自给自足,我们七个人基本上都会做一点简单的便饭,每人一天轮流做饭,种粮食种菜全然不会,束手无策,这一切的一切全要靠农民师傅们的指导,唉!这就是学生时代的农民生活,真正地和贫下中农打成了一片,融入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成了现实中的现实一一新型的农民!我在这里有很深刻的领悟,有人生得不到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的收获!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夏天麦子熟了,我们早上两点多就起床了,每个人手持一把镰刀一根绳子就出门了,刚开始我们不会割麦子,弯着腰低着头几下也割不了多少,后来学着老乡的动作,很快就学会了,早上六点多我们把自己所割的麦子背到麦场,这时候己经是腰酸背痛的不想动了,吃过早点倒头就睡着了,八点又出发了继续割没割完的麦子,一直干到快十二点我们下工了,每个人背着自己割的麦子,托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回来了,这时候留下做饭的同学,早已准备好了凉面,怱怱洗洗手就开吃了,吃完饭倒头就睡,下午三点又出发了,一直到晚上八点半回来,浑身酸痛,两腿发硬,累的不知道那个累字怎么写,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天干不完的农活。连续半个多月的夏收终于到了尾声。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阵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队长扯着高音喇叭似的嗓子,在门口的台子上喊:背粪了背粪了!这一喊把我从熟睡中惊醒!心跳加速浑身酸疼一点劲都没有,唉!本想今天休息休息一下,但是他一声紧跟着一声死命的叫喊,我们都爬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背着背篓就下地了,每个人要把粪背到山上的地里就是一次,一个上午要背好几趟,一天早上当我走到一个地埂前时,只觉得眼前发黑大脑嗡嗡作响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我紧闭双眼,把背娄靠在地埂上低着头不敢动弹,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慢慢的缓过神来,两腿发软走起路来直打哆嗦,但是必须把粪背到山上,我低着头慢慢的继续向山上走去……

吃面要去县城磨,我们没有方便的车将麦子运送到磨房,农民是用独轮推车去赶集磨面,队长让我们学推车,谁能学得会呀?无可奈何之下就乘便车,我们的父母得知情况后,联系了跑运输的司机师傅,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乘师傅们的车去县城磨面,在这里特意感谢那几位帮助我们的师傅们!感谢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谢你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师傅们你们辛苦了!就这样磨面不用发愁了。

十天一斤油谁做饭谁买,谁就要去二十里路远的伏家镇买油,总之生活所迫的艰辛给我心灵深处,己经留下了不可沫灭的烙印和精神上的收益!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懂得了什么叫勤俭持家,这是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政治课,使我从无知走向成熟,这是我的劳动所得,这是我的精神才富,更使我懂得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我在这里得到了別人得不到的东西,受益非浅。这也是发展中的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的转折点!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上,像灯笼一样桂滿了树枝,小麦,包谷,大米颗粒归仓,农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望着丰收的景像唱起了庆兴的民歌,欢天喜地的扛着农具回家了。从现在开始就没多少农活了。但是沃肥又开始了,每个人把割来的草称了重量,然后再称你的体重,减去体重剩下的就是草的斤数,(因为用草的重量计工分)再把草投到一个大坑里倒上水这就是沃肥。这种农活也要持续半个多月,总之,农村的农活是各种各样,好像五颜六色的调色板,是趣味性特别高的五味杂陈。年年干,月月干,天天干永远也干不完,所以,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可以学到城里学不到的东西,因此短暂的农村生活虽然苦些累些,但是,让我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第二年四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去包谷地里除草,突然天色灰暗渐渐地下起了小雨,雨里夹杂着小颗粒的冰雹,我们怱怱收拾好工具就跑回家了,下着下着渐渐地冰雹越下越大,冰雹下了足足一个下午,从地里回来的农民一个个小跑着回家,但是他们的衣服还是被湿透了。这场无情的冰雹,给村里的农民带来了特大的灾害,仓库里的麦子,还有其他农作物都被淹没在冰雹之中,黄豆大的冰雹大概有膝盖那么深,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收,总算把所有泡在水里的粮食全捞出来了,但是损失还是很惨重的,地里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菜全打光了,长了一尺高的包谷幼苗被打的全爬在地上,我从没见过这种残酷的景象!凄凉无比!真叫人心疼无法面对!

那时候虽然苦点累点早出晚归疲惫不堪,没有大鱼大肉,没有海鲜蘑菇,更没有薯片土豆片,但是我们吃的全都是绿色食品,放心食品和无毒无公害粮食。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农村掀起了生产大运动,要把山坡地修成梯子一样的田地,当时叫水平梯田,田地里形成一片热火朝天的新气象,推的推拉的拉,年轻的知识青年干起活来,更是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在所有人的辛勤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多的时间,一层层梯田平展展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和农民高举着红旗,高歌赞颂党的政策好,歌唱农村生活的改变,歌唱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綠,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这种喜悦的场面久久回荡在我的眼前!

今天不上工,我们拿着镰刀绳子上山砍柴去,同学们又说又笑地向山上走去,我们烧火的柴是马沙木,每户农民都有一块柴火地,顺其自然地我们知青也有一块,但是我们的一块柴火地在山上,也是村里最远的一块,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目的地了,同学们特别卖力砍的砍拾的拾,很快就砍了一大堆,每人一捆背着下山,这时候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冬天的第一场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冬的情趣,路上很滑不敢前行,我们的小弟弟赵崇明同学说:“我在前边扫雪,你们坐在地上往下溜”,我们都哈哈大笑说好,就这样他边扫我们边往下溜,不大一会就下山了,这是最有滑稽性又有趣味性的一次劳动!

改革开放给山大沟深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实行了机械化,公社下发了收割机,耕地机等等,但是我们知青的地在山上,实行不了机械化,但是那时候的机械化看着挺好玩,挺实用的,待替了人工节省了劳力,农民们突然觉得干活轻松了许多。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农业机械化的场面。这个机械化确实给农村带来了福音!

时光流失天地转,回忆只在一瞬间,后来上边传来新消息,来农村招知青回城工作读书,第一批被招到各个企业单位,第二批全进了学校,所以我们又重新走进了教室,学起了各自的专业,毕业后相继走向社会,变成了国家有用的人。这张照片也是我们唯一的纪念!弹指挥间五十年过去了,今朝忆往昔;帅男美女变老年,白发飘零脸沧桑,咬字不清步蹒跚,几十年风雨雪霜,如今己迈夕阳边!当下健康是关键,平安幸福每一天!心态年轻寿比山!期盼知友聚无散,夕阳光芒也璀璨!送友一句吉祥语,友谊长存万万年!

我们这一辈是最有情趣性和总结性的一代人,年轻时为社会奉献了青春年华,吃尽了人间酸甜苦辣,中年时各自走向社会成家立业,赶上了计划生育,随着改革开放之路,一股企业改制工人下岗的寒风随即而来,跟着大潮走统统涌向了各个地方,这时候的我们这一代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在最艰难困苦的巅峰,由于生活所迫,有的当了搬运工,有的干了泥瓦工,有的摆起了地摊,总之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磨难,饱尽沧桑,锻炼了身体励炼了意志,懂得了理解知道了珍惜,创造了奇迹,为祖国做出了丰功伟绩!

人活七十古来稀,潮起潮落真不易,今生人生己见底,何时走完里程碑?身体健康最重要,调整心态年轻无比,活它个寿比南山松不老!活它个心想事成笑声碎!今天我进入了倒计时的老年时代,心想年轻时没学到多少知识,没享受人间的乐趣,退休了应该给自己充充电,让自己充实起来,我走进了老年大学的教室,报了电子琴和声乐班,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会了唱歌弹琴,心里有一种滿足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了真正的老年生活的行列!

「知青往事」六九届知青下乡记

农村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励练了我们的意志,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志向,有拼博精神的青年,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广阔的天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我们虽然年己古稀,但是我们要更加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有生之年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忘记年龄,忘记过往的岁月,让青春永驻我们的心田!再唱《我爱你中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后人努力去发展壮大美好的明天!

作者:周玉兰,六零年至六六年在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就读,六六年至六九年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就读初中,六九年至七一年待业,七一年至七三年在甘肃省陇南徽县垠杏公社,五七大队,石家庄生产小队插队,七三年至七五年天水市卫生学校就读,七五年卫校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四级部,国防公办的四零七医院工作,八零年因分居两地调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医院工作至退休。

来源:老知青家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