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作者:光明网

【圆桌对话】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博超 王美莹

本期嘉宾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王丛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白宇飞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王宗平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

编者按

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是成功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下,如何确保冬奥会全方位全流程安全?相关各方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分析阐释,并请奋战在冬奥安全保障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讲述心声。

1.最强措施确保疫情防控

记者:面对仍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在安全措施上有哪些亮点?

王丛虎:北京冬奥会在疫情全球肆虐的环境下举办,是历史上安全防范最复杂、最困难的一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作为中国第一批高山滑雪医生的一员,怀伟正在进行救援工作演练。新华社发

组织层面上,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合作成立了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组,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河北省等联合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积极发挥国际国内两个疫情防控机制的作用。

防控政策层面,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人、物、环境同防”等疫情防控宏观策略的基础上,北京冬奥会坚持疫苗接种,闭环管理,联络官机制,检测、追踪与隔离,减少接触,提高卫生意识等基本原则,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确保最高规格、最严部署、最强措施,切实落实好各项安保措施,以保障各项赛事顺利进行。

白宇飞:北京冬奥会最具代表性的安全措施,主要是闭环管理和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闭环管理,比东京奥运会的“气泡防疫模式”更严格。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政府推出“气泡防疫模式”,即安排所有入境涉奥人员生活在一个由严格防疫规定打造的“气泡”中,与普通民众完全隔离,以期实现奥运村和主要赛场无大规模感染且举办城市免受境外疫情影响的安全目标。这一模式具有很大合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缺憾。

北京冬奥会实行更加严格周密的闭环管理方案。一方面,所有来华涉奥人员抵离全程闭环,且除医学豁免外,来华14天前未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者,需在入境后先进行21天集中隔离;另一方面,闭环内所有人员需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乘坐专用车辆往返指定场所,以不跨出闭环为底线。同时,本着应接尽接原则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赛前20天全国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人数已超12.2亿。

王宗平:冬天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北京冬奥会在强化防疫工作中有不少独特做法,例如闭环管理、“一场一策、一馆一策”等。在执行过程中,既严格实施防控,又提供周到服务、充满温情关怀,让闭环内的比赛、生活便利温馨。

2.有序参与点燃冬奥热情

记者:如何协调好疫情防控与群众参与的关系?闭环管理如何为赛事安全、交通安全等提供保障?

白宇飞: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会。筹办过程中,虽受疫情因素影响,但大众参与冬奥和冰雪运动的热情始终高涨,各地冬奥文化艺术活动频频开展,冰雪赛事方兴未艾,群众性冰雪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2022年1月,作为冬奥会举办城市,北京市全人群全程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超过98%,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在此背景下,经过系统化培训的赛会志愿者陆续进入闭环,城市志愿者也全面上岗进入“赛时状态”。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群众参与,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线路确定了11个闭环外的封闭传递区域和1个闭环内的独立传递区域,同时启动了“争当网络护跑手,陪伴火炬迎冬奥”主题活动。

北京冬奥会实行闭环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疫情的环内传播、环外扩散,同时尽可能保证比赛有序进行。环内涉奥人员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原则上只能搭乘赛事专用车辆,乘坐高铁要使用专用进出站通道、专用候车区和专用车厢,赛时出租车服务也由冬奥组委提供,这既充分保障了环内交通的畅通和安全,也能够防止环内感染传到城市层面。

王丛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冬奥会现场采取的是“有限开放、有序参与”的政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冬奥会,如积极学习冬奥会基本知识、争当冬奥会的宣传员;积极参加冬季各项体育锻炼,上冰上雪,强身健体;在本地开心过年、与家人共话冬奥,等等。只有做好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的疫情防控,才能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也才能确保广大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共享冬奥乐趣。

3.统筹规划做好赛事保障

记者:冬奥部分赛事具有极限场地环境、激烈对抗性等特点,综合安全保障十分重要,对此,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宗平:冬奥很多项目都是极限项目,很具挑战性和对抗性,赛事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加强对场馆团队的安全宣传教育,与世界单项协会密切合作,做好器材、场地安全检查;各运动队要调整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水平,尽量避免受伤。冬季项目受气候环境影响比较大,一旦出现天气或场地环境的变化,要强化预警、预报和协调机制,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各场地要做好医疗抢救、消防救援的力量部署、预案制定、模拟演练,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确保能及时救助伤者、排除险情。

王丛虎:做好赛事本身的安全保障,要统筹规划各个场馆的安保措施,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强化安保工作的部署、检查、落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和冬奥村等非竞赛场馆以及各场馆群都应该纳入安全保障范围。

要按照“一馆一策、一群一策”标准落实安保规划要求,细化安保具体措施,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场馆及其周边安全。要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清华大学学生、冬奥志愿者王昊华在急救技能培训课上学习心肺复苏术。新华社发

安全冬奥 密织防护之网,确保万无一失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服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冬奥志愿者正在检测生活饮用水消毒臭氧余量。张晨摄/光明图片

4.积极响应共筑安保“堤防”

记者:为了保障冬奥会安全举办,相关各方需要做些什么?

白宇飞:对于服务部门来说,提供精准高效的全方位保障是必然要求。例如,后勤部门需通过科学专业的防控保障、健康丰富的餐饮保障、简约舒适的住宿保障等,确保闭环内所有人员的安全;场馆场地部门须做好各项风险的应急预案,建立起大数据预警台账和联防联控机制,以便及时处置赛场中因出现极端天气等异常状况导致比赛中断或运动员受伤等特殊事件。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积极响应所在城市和涉奥各项安全倡议是应尽义务。例如,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跨省流动,降低聚会聚餐规模和频次;遵守冬奥闭环管理措施和交通管制规定,不在冬奥场馆场地附近聚集观望,礼让冬奥专用车辆等。

王丛虎:北京冬奥会的所有相关参与方,都应该以饱满的精神投身到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活动中。

对于涉奥各个政府部门、服务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落实各自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形成分工负责、一体作战的工作格局。在具体策略上,应该强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如卡口、商超、市场等重点场所要确保查证、验码、测温登记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确保“零差错”、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除了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外,还应以冬奥会举办城市东道主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展现出更文明的言谈举止、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开阔的思维视野、更博爱的思想境界,让世界看到古老而现代的中华文明、富裕而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形象。

饮食安全

京张两地协同开展水污染联合防治。张家口市培育30个冬奥农产品供应备选基地,新建市级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万亩以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达5万亩以上。

医疗安全

延庆区新建延庆区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2015年至2019年,延庆区执业医师人数增加了26.9%。截至2019年9月,张家口市8家医院成为北京冬奥会定点医院。

通信安全

2019年张家口市区、崇礼奥运区域、京张高铁沿线等建设5G试验站237个。2020年实现对张家口市区、崇礼城区及冬奥核心区、冬奥相关连接道路5G信号全覆盖。

数据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发展遗产报告(2022)》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刘博超、王美莹、侯珂珂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0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