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作者:上海真静木作博物馆

中国社会有着深厚的契约传统。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无论是买卖田房、借贷典当,或是合伙、佣工乃至于请班唱戏,大大小小的事项最终都须落定于一纸契约。著名的学者周耀明就曾在其编著的《汉族民间交际风俗》一书中写道:“写契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将互相商定的事加以记载,以作事后检查信用的凭证的一种传统方式。”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乃是其中很独特的一类——拜师契约,也称拜师帖。

旧时,确立一段正式的师徒关系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事。凡是学手艺、从艺者,必须先拜师,而拜师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一个凭据,这个凭据就是拜师帖。

拜师帖记载了师徒之间的各类规约,实际上可以视为一种师徒关系缔结的契约,因而也具备相应的效力。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图源网络

就木工行业来说,要拜师必须拟拜师帖,它是徒弟和木工师傅关系的重要凭证。

一本名为《书契便蒙》的书还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投师”契约范式,其中木作类的投师范式如下:

“立投师券丁乙生,有子甲生,年十三岁,尚无行业营生,情愿央中送与朱老司务门下,学习成衣一业。言定学习三年为满。自投之后,早晚辛勤攻习,不得偷安。如有违逆教训,任凭本师责治,决无异言。今欲有凭,立此关书为照。计开:当日先奉开手银若干;年满之后,送谢礼若干,置酒几席;学成之后,无力酬谢,情愿帮师几年;年满之后,出店开张,任凭自主;年满之后,仍旧帮师,须议定工钱;倘私自逃走,算还饭金;倘有不测,与师无干。光绪年 月 日 立投师券丁乙生(花押) 中经汪庚生”

所幸的是,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份木工拜师帖 ¯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洪宪元年所立木工拜师帖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

帖文中写明,投师学艺者赵来银,因闲于家中无事可做,经由中间人弋于禄介绍、在伯父弋银刘和父亲弋槐斗的见证之下,欲投到同村的赵承孝门下学习木匠手艺,规定学徒之期为四年,年满之后仍旧帮师一年,工价为二十二串文,立据之后,一切天灾人祸自行承担,口说无凭,因而立此存据。

该帖文条理清晰,与木工契约范式内容一一呼应,特别是文中所注明的“天灾祸患”以及“走死逃生”一类的话语与范式当中所列明的“倘私自逃走,算还饭金”“倘有不测,与师无干”相一致。这也印证了“投师”契约的范式确实为当时的艺人们所实际应用。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图为清代一木工学徒照片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该篇拜师帖为洪宪元年正月初一所立。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图中年号日期昭然在目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洪宪”为袁世凯所创的中华帝国年号。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凯来了个仓促的登基接受朝贺,他规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袁世凯登基时的场景 图源网络

自此,中外文件、公司文书、买卖报单、借贷契约、商标注册一律改为洪宪年号。这一规定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国内各行各业抵制使用洪宪年号,外国列强也不承认洪宪年号。但尽管当时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洪宪这一称号还是在一些行为记载中保留了下来。

馆藏共鉴|这份百年前的拜师契约不简单

民国洪宪元年二月十五日 文水县衙发叁佰里快马急件信封,保存完好,品相一流 图源网络

因为袁世凯在位期间只做了83天的皇帝,所以流传至今的该时期拜师帖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拜师帖这一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古人对于尊师重教理念的重视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足以看出传统社会对老师的尊敬。回看现在的师生关系,虽说也是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但难免少了些传统意义上的敬畏。没错,时代变了,但大浪淘沙之后,总有些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的。

文稿、编辑:王路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