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作者:老威观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当“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顿时举国沸腾,人们纷纷上街游行,庆祝大捷。

而正当日本全民在为“胜利”欢庆的时候,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东条英机在做什么呢?根据东条英机的妻子,东条胜子后来的回忆,在欢庆“珍珠港胜利”的当天晚上,东条英机却躲在了自家的一个小暗房里,哭得肉牛满面,一边哭,还一边说道,完了,完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偷袭珍珠港,标志着日本已走向了战争的疯狂

对战争的前景悲观,是当时日本高层的普遍情绪,比如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就曾说道,如果与美国开战,那么我的最终命运就是战死在长门号(长门号是太平洋开战前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上吧。

一边是日本民众的欢呼雀跃,一边又是东条英机这类高层的扼腕叹息,这就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初的景象。普通民众对情况是不了解的,真正了解情况的,是日本的高层,那么既然日本高层知道一旦对美开战,前景十分暗淡,日本为什么还要对美国开战呢?而当日本对美国开战后,整个日本不但没有半点紧张和害怕,却反而陷入了全民战争的疯狂当中,那么日本为何会在二战中变得疯狂起来的呢?本文就来说一下这个事情。

满蒙利益,日俄战争留下的梗

日本走向疯狂,一切还要从日俄战争说起,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朝鲜以及大陆的台湾,其势力范围就与俄国发生了冲突,当时的俄国正在大陆东北扩张,日本也曾与俄国协调,甚至表示将东北让给俄国,只要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就行了,可即便是这样的要求,俄国也还是拒绝了。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连朝鲜都保不住,那甲午战争就等于是白打了,俄国等于是触及到了日本的根本利益,由此日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日俄战争,日本付出了惨重的损失

整个日俄战争,日军付出了伤亡24万人,战死8万8千人的惨重代价,日本不仅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战后也没能从俄国哪里获得一分钱的赔款,唯一的收获就只有南满铁路。消息一到日本,日本国内立马就炸锅了,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怎么就谈成了这么个结果?很多日本人对此就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由此也引发了日比谷骚乱等事件。

日比谷骚乱,其实就是日本的一帮青年,聚集在了离皇宫不远的日比谷公园,他们认为日本死了这么多人,就谈出这么个结果,一定是有人卖国。后来这群人还跑到了使馆区,要驱逐所有的外国人,在使馆区搞起了打砸抢烧。

就日本高层来说,日俄战争是为了让日本获得一个战略上的安全区,只要俄国人的势力得到遏制,日本能安心占着朝鲜就行了,不过战争带来的附加品就是日本获得了满蒙利益,所以日本人就认为,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满蒙的利益。

但实际上这个利益是保不住的。

当年李鸿章跟沙俄签中俄密约的时候,沙俄就表示要在东北修一条中东铁路,这条铁路贯穿了整个东北,一直修到了海参崴,南满铁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条铁路是有个租借期限的,一共80年,80年后这些利益要还给中国。

庚子国难后,沙俄就永久占据了这条铁路,根本就不会还。但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在国际上是打着替中国人出气,把俄国人赶走这个理由而发动的战争。

那么现在日本人把俄国人赶走了,东北这块地日本是不是应该还给中国呢?即便不还,按照协议来说,80年后日本也应该还呀,而俄日战争打到1906年的时候,也只剩下70年了。

所以这些利益日本人感觉也不多,当时日本国内的舆论就认为,满蒙利益是日本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保住。保住满蒙,就成了日本后来走向疯狂的一个梗。

大正时代,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可能

恰巧的是,后来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明治天皇死后,大正天皇上位。由于日本皇室长期以来搞近亲结婚,所以很多天皇就有一些先天的疾病,大正天皇在40岁的时候就得了脑血栓,由于大脑供氧不足,后来就发展成了精神病。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大正天皇

而大正天皇相对于他的儿子裕仁来说,还是明白一些的,在大正时期,日本国内也有一定的民主风气,当时的日本政府也能压住军国主义势力。比如日本当时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西园寺公望,在他当首相的时候就制止了军部的扩军计划。

而当时的日本军部一听不能扩军,就不干了,表示军部不会提名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内阁中,军部是要退出内阁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西园寺公望就无法组阁,军部以陆军和海军大臣的提名,来要挟西园寺公望同意他们的扩军计划。

而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当时是1912年,日本国内的民主氛围非常浓厚,日本国民对于军部的做法就普遍表现出了抵触情况,国内大量的左翼媒体就公开抨击了军部的做法,大正天皇也在这个时候出面,指责了军部的行为,军部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西园寺公望

在这种情况下,西园寺公望的内阁也就稳定了下来,此后,日本军部的权力就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如果日本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的话,那就不可能会发生二战了。

在日本的大正时代,民间的媒体、思想的发展都是非常蓬勃的,到了1924年的时候,日本就实现了政党议会,日本很多宪政人物,比如起草《和平宪法》的币原喜重郎,就是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政治人物,二战之后当过日本首相,他在《和平宪法》中明确规定日本要放弃选择战争的权力,这点就连麦克阿瑟都非常吃惊。

又比如石桥湛山,二战之后也当过日本首相,他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义,叫小日本主义,核心思想就是说,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有限,动员能力有限,所以应该学荷兰那样的欧洲小国,以贸易立国,做生意赚钱,就不要满蒙利益了,不是挺好么?日俄战争,就是我们为了保卫国家而进行的一场自卫战争。而且如果我们把满蒙还给中国,我们也能跟中国搞好关系,以后大家也好做生意,共同抵御西方。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石桥湛山

小日本主义在当时的日本是非常流行的,石桥湛山,包括后来的首相犬养毅等人,都是这样的观点。而这样的观念,在大正时代的日本,也一度是甚嚣尘上的。

昭和时代日本国内舆论的右翼化

但是日本到了昭和时代以后,这种民主化的思想就受到了反制,形成了举国一致的思想。

而举国一致的思想其实缘于一战,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日本是作为一个中立国而存在的,所以日本在欧洲各国都有大使,也有大量的驻外武官,这些驻外武官都是军中的精英,也是日本军队未来的明日之星,因为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才被派往了国外。

这些驻外武官中,就有一个叫永田铁山的人,此人在一战时期,担任过日本驻欧洲多个国家的驻外武官,而他还跟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裕仁,关系非常地要好。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永田铁山

永田铁山在用心地观察了欧洲的战局后,就感觉大事不好了,因为当时欧洲的整个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知道,一战之前,全世界的战争是一种有限战争,比如甲午战争,清朝并没有耗掉所有的国力,再比如日俄战争,日本与俄国也没有拼掉全部的国力,这是一种有限的战争。

在有限战争的情况下,日本是得利的,因为无论是清朝还是俄国,都不会拼尽全力跟日本打。

但是在一战的时候,情况就完全变了,在一战中,所有的国家都拼尽了全力,产生了总体战的战争形式,也就是所有的国家都掏空了家底来进行战争,直到打到一方彻底战败为止。

永田铁山等人就感觉到,如果是总体战的形式,日本就根本打不赢战争,毕竟日本是个小国,如果是周边的国家,比如跟中国这样的大国打一场总体战,如果中国的动员能力上来了,而日本的国力就无法支持总体战,最终会打输。

于是永田铁山就提出了总体战的思路,打了个报告上去。当时大正天皇身体已经不行了,由太子裕仁摄政,这个报告就被裕仁看到了,裕仁一看这个报告就觉得永田铁山是个人才。一战结束后裕仁去欧洲访问的时候就专门见了永田铁山,对永田铁山表示了支持。

于是在日本军部就以永田铁山为主导,逐步发展起了一个军国主义组织二叶会,石原莞尔、坂原征四郎、东条英机等人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这些人的观念就是要统合国家的一切实力,进行一场举国一致的战争,这是当时日本军部的情况。

而对于裕仁来说,他不仅要在军部搞举国一致,也要在全国搞举国一致,他首先针对的是日本媒体。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裕仁

1926年的时候,裕仁开始摄政,直到1937年之间,日本国内被政府勒令关停的左翼报社就有350多家,日本国内一下子就从大正时代高昂的状态,变成了昭和时代万马齐喑的状态。

在裕仁看来,这些媒体都是在添乱,你们最好不要发声,整个国家最好就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就是裕仁的声音,而且裕仁还联合了军队里永田铁山这帮人一块动手,对日本的媒体进行了管制。

明治维新后日本产生了各种思想,既有军国主义,也有自由主义,在明治后期,自由思想这派人,到了昭和时期就逐渐老去,退出了日本舆论的主流。

相反日本的少壮派就是大正时代出现的一批人,这些人在儿童时期,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到少年时期,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这段时间日本一直都是不断地获胜,在他们的眼里,日本就是战无不胜的存在,所以对于他们看来,只要他们能将日本的资源全部统合起来,日本就是一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存在。

这在日本国内就形成了很大的对外扩张的民意。

而日本右翼的民意在当时到了什么程度呢?日本在昭和8年,也就是30年代中期的时候,搞过一个防空大演习,他们认为未来战争中 ,日本可能会遭到空袭。但是日本的媒体,就有一个叫新藤每日新闻的报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就认为,日本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而美国人当时正在研制燃烧弹,如果真的跟美国打起来,美国人扔下燃烧弹,一烧就是一大片,你们搞的这种防控演习其实根本就没用。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该报纸的说法,但文章一经发布,在日本国内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民间的不少人士就直接打到了报社,要求主编辞职,要求发表文章的记者也辞职。报社就表示,我们这么说也是为了国家好呀。结果这个事情就闹到了法院,法院也不管这个事情,结果在日本大量愤青的作用下,报社也不得不屈从了这种潮流。

后来日本的愤青们就发动了一场不买运动,就是不买左翼媒体的报纸,这种运动也形成了势力,最后左翼媒体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左派观点的文章了。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右翼媒体的得势。比如今天日本三大媒体之一的读卖新闻,在1930年代的时候其实已经进入到了砸锅卖铁的囧境,发行量只有几百份了。

但是在1931年的时候读卖新闻就刚好遇到了一个契机。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宣扬右翼思想,读卖新闻成了当时日本最成功的报刊

九一八事变发动的时候,当时日本国内的媒体很多还能保持冷静,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这种硬抢行为在国际社会上会遭受诟病,这种公然侵占一个国家领土的行为,在很多日本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来,是不对的,只是当时还没人敢就这个事情说话。

但是读卖新闻却出来说了,率先打破沉默,为关东军的行为叫好,为日本的侵略行为站台,日本的右翼分子一看,终于有人替他们说话了,于是就疯狂地购买读卖新闻,读卖新闻一下子就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报,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了日本最大的报社,到1941年战争发动的时候,成了发行量数千万份的大报社。

于是从民间来说,日本就等于屏蔽了理性的声音。其实当时日本国内也有理性的人存在,这些理性人的作用就是,日本每往前走一步,可以反思一下,这样走到底行不行,好不好。但当日本国内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的时候,当日本国内只允许右翼声音存在的时候,日本就树立了一道左墙,那么日本就只能往右走了,右翼的声音于是就愈发地疯狂。

右翼思潮使日本外交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日本的这种右翼势力在昭和初期就有了,并且迅速地反应到了外交上。

如今日本一直在寻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但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希望,向来都十分地渺茫。不过可能我们谁都没想到过,日本曾经就是个常任理事国,在国联时代,日本作为亚洲的代表,在国联中就占据了五常中的一席,在国际上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顾维钧接到任务在国联状告日本,而当时日本是国联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联没有多少政治地位,这种状告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是顾维钧却抓准了一点,就是欧洲主导的英法等国一战创伤未愈,如果放任战争发展下去的话,将会把英法拖入一战之前的格局,英法就很可能会再次面临大战,所以这个事情英法要管。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大陆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经过顾维钧的努力,英法就逐步放弃了初期中立的态度,开始在外交上支持中国,这种事情后来就摆到了日本面前,当英法支持中国以后,国联赴东北的考察团也认为,不支持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行为,不认为日本是出于自卫,而是日本主动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也不支持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考察团的报告出台后,这个报告也表明了国联的态度,消息传到日本,由于此时的日本已完全陷入了右翼氛围,所以日本人就认为这是国联在欺负他们,日本要抗争到底,老百姓就到处写联名信,甚至还有些激进分子直接切掉了小拇指,寄给了日本在国联的代表团。

当时日本驻国联的代表是松岗洋右,他在战后也成为了战犯,接受了受审。其实松岗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到了美国,长期生活在美国,是日本国内少有的英语说得比日语还溜的日本人,也是个非常老道的外交人才,他知道日本留在国联,跟英美那些国家去扯皮的话,对日本的利益来说其实是最好的。

但日本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要求松岗必须抵制调查团的报告,在保留担任常任理事国的情况下,保留满蒙利益,并且要以强硬的态度回应。

松岗在看了国内的指示后也是哭笑不得,他知道日本不可能既保留满蒙利益,又能保留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于是就只能借着昔日英日同盟的交情跟英国去谈,但谈到最后也还是谈不拢。

对于松岗来说,如果日本要留在国联,保留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就要承诺就满蒙问题进行整改,如果这样的话对日本也是有利的,不至于会陷入外交空前的孤立,在国联好歹还有个巨大的话语权。

但是松岗也有自己的计算,如果他在国联同意进行整改的话,那么他在国内就会变成日奸,当时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刺杀官员的现象,比如五一五事变,即便是首相犬养毅都被杀了,所以松岗也知道,搞不好自己也会被国内的右翼分子给杀了。

所以松岗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英美派,作为一个日本开眼看世界的这么一个人,就做出了一个特别极端的发言,1933年他就在国联大会上发表了名为《十字架上的日本》的演讲。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松岗在国联上的讲话,令国际社会感到莫名其妙

他的这篇演讲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日本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世界受难,虽然我们日本现在受难了,但是几年后,国际上会理解我们的。

当然,今天我们再看松岗的这篇演讲,就完全是搞笑加胡扯了。松岗说完,他就宣布日本退出国联,然后就直接走人了。松岗洋右的演讲当时就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这在当时的国际上看来,就非常地令人诧异,这日本人说的是什么呀?日本人会不会办外交呀?

那么松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他回到国内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松岗回到国内后,就立马受到了天皇般的待遇,民众夹道欢迎,直接把他埋了。当时美国的报纸也说道,即便是天皇出巡,也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按照日本军部的要求,松岗在国际上不卑不亢,慷慨激昂地维护了日本的利益,但是松岗在私下却道出了真相,他说道,我们明明遭遇了外交上的重大失败呀,反而在国内受到了这么重大的欢迎,来欢迎我的这帮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呀?

右翼思潮导致日本在战争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惜的是,这些话在当时的日本是没人听的,日本已经陷入了右翼的疯狂当中。

当时日本的任何媒体,只要是一点点左派的观点,就会被人认为是何居心?报社就会马上被关停,所以整个日本的媒体,就只有一片喊打喊杀的声音了。

于是从九一八之后,日本就开始朝着战争之路一骑绝尘而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陷入了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当时的天皇裕仁也知道事情闹大了,那到底该如何收场呢?

根据近卫文麿的回忆,在卢沟桥事变后,裕仁就召见了陆相衫山元,天皇也知道这个事情主要是陆军搞出来的,因为陆军大臣只对天皇负责,不对首相负责,裕仁就问衫山元,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了,你怎么收场?

衫山元就拍胸脯保证说,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我们这边的“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论,其实就出自于这里。非常有意思的是,1941年末的时候,日本决定对美开战,当时内阁做出决定后,就要有个人去跟天皇做报告,结果还是衫山元去跟裕仁做的报告。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衫山元

裕仁一看,你又来了,就问跟美国开战,你打算多久解决呀?此时的衫山元就谨慎了一些,说道南洋方面我们有信心三个月解决,太平洋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半年吧,半年之内打败美国。

裕仁一听这话就知道衫山元说的也太扯了,就问道,当年跟中国开战,你说三个月解决,现在都打了四年了,怎么还没解决?衫山元就硬着头皮说,哪是因为中国腹地太广大了。天皇一听就来气了,说中国腹地广大,太平洋腹地就不大么?中国腹地庞大,美国腹地就不庞大?

这时候衫山元就没话说了,一旁的海军大臣永野修身就说,现在的问题是病人得了病动不动手术的问题,如果动手术还有得救,如果不动手术就没得救了。

这时候裕仁也算是明白了,就问,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死马当活马医呀?一旁的衫山元点头称是。

当时的日本就是这个局面。

只有一种声音存在,导致日本人思维的局限

日本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就是当日本国内的反思褪去之后,日本人就陷入了自我思维之中。

其实衫山元说的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以及半年解决美国问题,都不是说要三个月打败中国或是美国,当时日本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当中,执行的是一种有限战争。

而在日本大正时代,石桥湛山这些人就明确提出过,如果再发生战争就不是一场有限战争,打到一半双方和谈,然后日本获得一些利益,双方罢兵,这样的好事以后就没有了。接下来的战争基本上是两个国家动员全部的资源作战,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完全打趴为止。

而永田铁山等人搞了举国一致后,石桥这些人的声音就被屏蔽掉了,日本国内就没有这种想法了,当时的日本人就认为,我们要打战争,还是要打局部战争。

而在这种局部战争的思维下,衫山元就认为日本可以三个月打到民国首都南京,然后民国就会跟日本和谈,日本就可以逼着中国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赔些款,最好华北再割让一些土地出来。

但是衫山元就没想到,当时世界已经进入到了总体战的阶段,除日本外的其他国家,很多都已经进入到了总体战的思维当中,包括中国也是如此。

当时我们中国就执行了抗战到底的政策,总之就是除非日本退出1937年7月以来占据的全部领土,才有和谈的可能。

而日本的想法却是三个月内,能把中国打趴下就可以了,在1941年对美国开战的时候,也是这种想法。

我们现在看当时的史料,日本当时的思维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海军实力是俄国的六成,而俄国因为领土太大,不仅太平洋有海军,在波罗的海、黑海也有舰队,所以不可能将所有的海军都集中在一处,因此日本能在亚洲对俄国海军形成兵力优势。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先是消灭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然后再消灭从俄国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从而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而日本对美国也是这个思路,美国虽然海军实力远超日本,开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实力相当于美国海军的六成,但是日本认为,美国有两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所以在太平洋上,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还是有优势的,开战以后,日本先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然后再消灭远道而来的大西洋舰队,这样日本就能在太平洋战争中获胜了。

所以为什么日本要急于在1941年末对美国开战呢?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

而日本当时国内的舆论已经极端右翼化了,日本国内就反复宣传,即将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日俄战争的翻版,美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也是两洋,我们先消灭太平洋舰队,再消灭远道而来的大西洋舰队,然后美国就会跟当年的俄国一样跟我们谈和,这样日本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其实如果稍微理性一点的话,我们也都知道这只是日本人的一种单相思而已。因为别的国家根本就不会按照日本人的套路来呀,如果别的国家不按这个套路来,你怎么办呢?

而关于日本海军为什么要赶在1941年开战这个事情,其实是日本海军做的一个计划。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海军是俄国六成左右的实力,所以六成就成了日本海军的一个标准,就是在对方有两洋的情况下,日本可以以六成的兵力获得胜利。

但在当时,因为欧洲战事,美国的战争机器其实已经启动了,美国通过大量的援助法案援助了英国,工厂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军工产品。到1941年末的时候,日本就认为,当时日本海军实力只能勉强维持在美国的六成左右,还能勉勉强强打败美国,但如果错过这个时机,等美国的战争机器继续开动下去的话,日本海军就没有获胜的可能了。

所以海军本来是避战的,但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急于开打,日本海军认为,如果错过了这个点,就没有信心打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石原莞尔

促成日本开战的另一个理由就是石油、钢铁等工业品。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石原莞尔等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目的也是为了资源,按照石原莞尔的想法,日本在九一八之后,就要停一停,在东北发展一下经济,把东北经营好了,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本来这是一个思路,但是到了1941年的时候,石原莞尔这种理性的右派也没法发声了,在右翼扎堆的日本陆军当中,已经完全没了理性了。

日本军部的很多人看到,石原莞尔等人因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而飞黄腾达,他们按捺不住,要继续对外扩张,建功立业。

所以当时日本陆军内部扩张的冲动就很大,但要扩张就要启动战争机器,而要启动战争机器,就要有石油、钢铁这些工业品做支撑,这些东西日本又没有,只能由美国来提供。当时日本80%的废钢,90%的石油都由美国提供的。

当时日本右翼的疯狂也是没根据的,只要美国人把石油废钢一掐,日本就没辙了。但是美国也没想到,日本竟然已经疯狂到了这种程度,要跟美国打一仗。

而这种思潮又反过来倒逼日本要发动一场针对美国的战争,美国在1939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警告日本,如果日本继续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就会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

就美日关系来说,其实当时还是可能会缓和的。美国实行了绥靖政策,1941年7月的时候美国也仅仅要求日本撤出中国本部和越南地区,这个条件是非常优厚的了,美国还暗示日本,如果日本按照这个条件来做,美国会承认伪满洲国。如果日本及时停止了战争,至少还能以拿走东北的结果结束战争。不过这样的话,我们中国就倒霉了。

因为如果当时日本做了这样的选择,那么日本不但拥有东北、朝鲜和台湾,在战后美国主持的世界格局当中,日本还能占据联合国五常中的一席,那么到今天的话,日本就会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了。

不过万幸的是,日本国内已经听不进不同的声音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东条英机当时有个小兄弟叫佐藤贤了,这个人在战后也是主要战犯之一,他就对东条说,美国人就是软,我们打到东北后,美国人就承认朝鲜,我们打进中国腹地后,他们就跟我们谈东北,我们打进越南,他们就承认伪满洲国了,那么如果我们再打一仗,是不是会得到更多呢?

佐藤贤了当时还很年轻,是正儿八经的昭和青年,在那样的环境下,他已经没有正常思维了,在他看来,跟美国打一仗也没什么,很多问题打一仗也就解决了。而且美国人很软,即便日本得寸进尺,美国人也不会有所为。佐藤还有个言论,他说到美国人正步都走不齐,出门还嚼口香糖,而日本兵走正步多齐呀,日本士兵非常爱国,所以一个日本兵能打败三个美国兵。

而东条英机的身边,就尽是这种思维不正常的人。

那么东条英机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东条英机在日本国内就是个傻不愣登的存在。当年他报考陆军大学,连续考了三次也没考上,后来因为他老爹曾是陆军大学的学霸,看在他老爹的份上才让他上了陆军大学。

可以说东条本身就智商不高,身边还围绕着这么一群脑残的人,他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也认为日本能跟英美对抗。

山穷水尽的日本最终选择了将战争进行到底

所以到了1941年末的时候,近卫文麿政府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方面海军交了报告上去,表示再不开战就没机会了,另一方面美国国务卿赫尔也在这个时候警告日本,要求日本不仅要撤出中国腹地,还要从东北也撤出来。如果日本不这样做的话,美国将会冻结日本的资产,中断与日本的任何贸易往来。美国一旦中断了日本的贸易,日本就无法获得石油、钢铁这些工业品,没有了石油钢铁这些工业品,日本就无法开战军工生产,没了军工产品,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没法打下去。

这种情况下,日本就面临是战是和的抉择,如果选择和谈,那么日本国内已经煽动起来的民意,会允许这种和谈吗?恐怕近卫还没有和谈,就会被国内的激进分子给大卸八块了。

如果选择开打,近卫文麿也知道,日本根本就打不过美国,到时候日本战败了,要追究战犯的责任,自己也跑不了,所以当时的情况,对于近卫文麿来说就真的是左右为难了。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官场老油条近卫文麿

为此当时近卫文麿还召开了内阁会议,在内阁会议上就没人敢发言。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东条英机站出来表示,情况已经是这个情况了,没有办法了,唯有对英美开战才有一线生机。

而近卫文麿这个官场老油子,一看东条英机主动站出来说话,马上就抓到了救命稻草,既然你东条这样说了,那很好嘛,这个首相就你来当吧,你来承担对美开战的责任就行了。

于是近卫内阁很快就提出了总辞职,由东条英机组建了一个新的内阁,来承担对美开战的责任。

东条上任后不久,很快就收到了不少请战书,东条宣扬战争,本来是他喊出的口号,以绑架日本整个国家,为他的政治前途开辟道路,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反而就被自己提出的口号给绑架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当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当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欢呼的时候,东条却在小黑屋里独自流泪。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到了这个时候,东条也明白这场战争日本是不能打的,日本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但他有什么办法呢?他本来是想用举国一致的口号去绑架国民,但到头来却被自己的口号所绑架,被日本国民的情绪给绑架,只能走向了战争的不归路。

所以日本走向战争的道路,实际上是民众和官方一个相互催眠,相互激励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是裕仁,是永田铁山这些人通过举国一致的手段,把民众往自己的方向拉一把,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但结果是,舆论又反过来催逼日本政府走向了战争的不归路。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会走向疯狂?

就这样,当日本无法存在反对的声音的时候,当日本社会不能存在一丝理性的声音的时候,日本就只能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毁灭了一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