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家︱“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涉嫌“套捐”?我们采访了涉事机构和当事人

作者:公益时报

从9月5日晚上到9月6日,一张名为"真正的锤子!公益组织自我暴露欺骗腾讯分发捐赠过程"的长地图在公益圈传播。根据其声明,9月5日15时49分,一位绰号为"明明"的微信用户发帖朋友圈,称"你做公益我报销"。有一支笔需要捐赠不同的微信,每笔微信号捐赠高达1000个,我们把截图捐给我,统一组报销。然后,该用户发布了付款记录和捐赠证书作为确认,并继续圈出"已经筹集了994万,冲刺1000万......联系我报销,做公益报销。

独家︱“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涉嫌“套捐”?我们采访了涉事机构和当事人

昌图指出,上述项目对于腾讯公益平台的一行"不烧我的童年"项目,并表示"腾讯配套捐款支持公益组织已经好几年了,有传说公益组织或者基金会提前,甚至使用公益资金,拿出资金来假装捐赠, 骗腾讯配捐,但一直没有证据...接下来,看看腾讯公益怎么说,怎么做呢?

腾讯公益平台信息显示,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爱公益基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募捐机构、中国社会公益基金会执行机构、中国社会公益基金会烧爱公益基金执行机构主办的"不烧我的童年"项目。网上沟通欺骗腾讯配捐是真的,"清楚"究竟是机构工作人员还是"水军",《公益时报》记者都进行了调查。

燃燒关爱公益基金:有关人员并非机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

9月6日,公益时报记者联系了燃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大宇。张黛玉向记者证实,网通用户"明明"发布的筹款消息截图属实,他已经找到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并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汇报。采访中,爱无标记烧伤康复护理中心办公电话频频响起,疑似很多人打电话咨询网络事件相关情况。

"'显然'不是我们的员工或志愿者。"直到昨晚,我们才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张先生说。我们联系了我以找出答案。"

张黛玉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一个昵称"明明",头像和网上传播方一致,微信用户说他是"明明"我,从去年开始了解"不烧我的童年"项目。昨天(9月5日),她看到朋友圈里很多人发布腾讯公益捐款信息,于是联系了一位医生,希望捐钱给"不烧我的童年"项目去献爱,然后派朋友圈叫家人和朋友捐款,没想到导致公益活动受到了质疑。

张黛玉告诉记者,《明明》过去在一所知名大学,通过学生了解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伤关爱公益基金,随后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活动,到门诊部,看到很多烧伤的孩子。昨天,她联系了医生,正在烧伤护理公益基金创始人、烧伤整形外科专家孙博士,为这次希望能为公众造福。

孙博士向记者证实,他曾发布过一段自己焚烧科学的视频,之后朋友圈"明明"联系了他,表示他想参加,告诉她她可以通过腾讯公益捐款。后来,知道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他有点震惊了。

独家︱“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涉嫌“套捐”?我们采访了涉事机构和当事人

孙博士昨日朋友圈

"匹配规则在平台上表达,每人每天的最高捐款金额为999美元。她计划投资数万美元,需要更多的人捐赠。张大宇说,"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但绝不会像网一字那样,用公款做这种事情。腾讯公益已联系我们,要求暂停为该项目募捐。我们接受这一点,并欢迎各机构审查我们的账户并就公共问题发表声明。"

网联派对:原本我计划在5万以内捐款

经过多方接触,记者联系网络"明确"通过方。"明明"证实,去年在学校期间,她通过同学的介绍了解到"不要烧我的童年"项目,并曾到门诊看望孩子,这次见到了孙医生。

明明说,昨天下午他刚醒来,看到朋友围着圈子分享腾讯的公益性筹款活动,他也想捐钱帮忙。起初,她捐了1000元,项目分享给朋友圈和一些群,但发现也很少,于是公布了一些朋友圈,也就是网上留言图片提到,说朋友可以加入捐款,自己报销,预算是5万元。没想到,终于有人怀疑自己骗取了捐款,拿走了公司的公款报销。

独家︱“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涉嫌“套捐”?我们采访了涉事机构和当事人

"自2014年以来,我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多个公益项目,还与辽宁省丹东市一家七星草莓一起帮助当地村镇振兴。有时是五位数甚至六位数。"明明"提到网上传闻还参差不齐,"我公司的名字在2016年已经被彻底一笔勾销,没想到热情地做公益花了几万元还出意外。"

对于网"百万配套捐款","明明"表示很奇怪,她说,"我给亲戚朋友打了个电话,最后参与到我的捐款中,有我的父母、兄弟、阿姨、叔叔,还有4个朋友和我的4个小朋友。我已经报销了他们,有些朋友自从他们捐款以来就没有来找过我。我以为计划花5万元拿到一些配套的捐款,没想到只有几十元。几十元用捐赠的东西让这么累。"

明明提供了今晚21:23的截图。记者看到,图片显示共有17位朋友参与捐赠"不要烧掉我的童年"项目。

独家︱“不要烫伤我的童年”涉嫌“套捐”?我们采访了涉事机构和当事人

明明还表示,有关信息也已发给一群朋友。在此期间,她被提醒删除,最后一次删除所有相关朋友圈的时间大约是9月5日20点左右。她说她不知道朋友圈可能是谁。

各方均已作出回应

记者注意到,9月6日下午开始,各方一直在应对事件。15时50分,公众号"腾讯合作伙伴"发布《关于涉嫌违规项目的通知》,称接收用户在中国社会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平台项目编号:19364)下"不烧我的童年"公益项目,投诉涉嫌捐款违规,暂停了"不烧我的童年"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募集资金, 并在腾讯基金会"99公益日"期间冻结"不烧掉我的童年"项目,提供配套捐款和奖励,并通知中国社会公益基金会对涉及的项目进行核查,尽快公布核查结果。

《公益时报》记者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查询,发现"不要烧掉我的童年"项目一直无法搜索。21时30分左右,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就公众发表了一篇关于《关于我将'不烧掉我的童年'公益项目在99项公益日活动中涉嫌违规的调查声明》的文章,称:尊重腾讯公益事业对"不烧掉我的童年"公益项目(腾讯公益平台项目ID: (19364)采取措施,在99次公益活动期间暂停"不烧我的童年"公益事业的互联网筹款活动。

并说,"'别烧我的童年'公益项目已经募集资金(募集部分公共资金),由本会财务账目封存临时管理,待查明事实后依法处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腾讯公益调查,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随后,爱无标记烧伤康复护理中心也通过公众号发布了《关于烧焦护理公益基金参与"99公益日"的情况说明》,称初步调查已经完成,表示当事人"作为捐赠者,初衷简单,但由于他们不了解公益平台参与规则, 实际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合适了。"我的基金从未在这次活动中组织过匹配活动,并对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他说。

互联网上关于"社会组织的人准备大笔资金提取等额捐款","挪用公款捐款"和"欺诈性捐款"的各种猜测都是不正确的。"事件仍在发酵过程中,公益时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作者:马兴凡

值班编辑:于俊茹 负责编辑:张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