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我到现在都认为,买老车可能不是有情怀,而是真的没有钱买更好的新车。

我承认我肤浅,我势利眼了,但当我看到破破烂烂的7代雅阁,是实在无法跟“情怀”挂钩,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没有所谓的老车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乘用车起势较晚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不认可老车。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我只会认为一个人花20万买911是因为没钱花200万买新车,根本不会认为他是因为情怀,才去买一台17年车龄老到部件各种都漏油的“半报废车”。

能够谈情怀的人太少了。

情怀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推动的,同时也是需要大量时间去照顾的,美国、日本之所以有浓重的老车文化,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用车文化理念非常成熟,对于车,他们更像是一个工具,一个释放生活态度的物件,所以往往,他们的一台车能够开20年甚至30年而不去换。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超过半个世纪的汽车发展历史,让汽车在他们的心中不再具备高阶属性,买车买的更多是品味,而国内用户群体买车,更多买的是品牌。

其实客观来说,所谓的老车文化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用车理念,即便是在美国,依然是大量的用户群体追随10年以内的产品。

20年以上的老车,终究是少数,毕竟从机械角度出发,减震、管路、线路系统都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即便再有钱的人也架不住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如果说有2%的人玩老车,那么98%的人依然是新车消费者。

老车的意义就是能够见证历史的变迁以及在路上的回头率,美国、日本的老车之所以相对较多,一方面是用户的确不开始追求汽车带来的面子属性,另一方面乘用车市场发展时间更久,累计销量大带来的是老车基础大。

同时,市场也有老车文化的盈利渠道,所以在这些市场只要你想找,都能找到20年以上的老车,但数量终究没有新车多。

中国市场没有老车文化也就比较简单。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一方面,我们的乘用车历史真正起源于2005年以后,到现在不过17年,想找20年以上老车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目前的消费仍然处于“你开BBA你有钱,我开长城长安我能力弱”的时代。

所以说,当有一个人开着04年的雅阁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他有情怀,而是认为他就是没钱买40万的奥迪A6L,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摧毁老车的不是年检频率,而是我们的消费理念,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开老车的人

当然,老车的确还有一年两检或者一年四检的条款约束,但这并不是核心约束点,核心的关键就是我们这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乘用车市场,并不需要所谓的老车文化。

文化是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粮,当大多数人仍然活在物质无法跟得上欲望的时代中,所谓的文化情结,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个人连40万的BBA都难以支付,你要求他玩25年车龄的老捷达,这现实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