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6个建议,帮你培养能说会道,语言能力超强的孩子!

关于小朋友说话,一直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育儿话题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朋友的语言发展。

这篇文章包含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语言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关系,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建议这三个方面,细致全面,通篇干货,建议收藏~

1

首先,儿童的语言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

喃语期,小朋友能发出各种音节,开始咿呀学语,并学会对手势和指令做出反应,比如拜拜、打招呼、飞吻等。

1岁左右:

单词句期,持续约半年左右,小朋友用单个的词来表达自己。

1岁半以后:

双词句期,语法形式有可能是错的,比如:饭饭吃。

2岁半以后:

电报句期,主谓结构为主:如我要、宝宝吃、妈妈拿等……

5岁以后:

成人句期,虽然词汇量和表达技巧还不完善,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表达之前发生的事和计划之后的事。

值得注意一点是,儿童语言的发展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家长要及时带小朋友去儿科医院就诊,进行系统性的检查。

什么样的情况是明显的滞后呢?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对720多名年龄在24~47个月的健康儿童调查后,完成了《2~3岁儿童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

24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30个,30个月的男孩结构表达量(句子)少于3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则为语言发育迟缓;

24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50个、30个月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则被视为语言发育迟缓可疑对象。”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孩子的语言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同龄小朋友,并且跟家长的非语言互动也很少的时候,就要重视起来了。

说这些绝对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0-6岁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即使有问题及时发现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补救。

2

我们再从儿童大脑发育的角度来深入了解一下早年语言能力的发展。

1、大脑的发育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

儿童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平均重量是390克,3岁时是1100克,7岁时已经与成人大脑的重量相差无几了。

1岁半以后,大脑中神经网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神经连接开始髓鞘化,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个阶段的儿童慢慢开始能够将词语和具体的事物连接起来。

比如当你说苹果时,宝宝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红红的、圆圆的、咬不动的苹果形象。

而在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前三年,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最快的。

2、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发育时间不同。

儿童大脑中语言中枢的成熟顺序是:听、读、说、写。

根据研究,负责听音、辨音以及对词意理解的能力,早于表达和发音能力的发展。

而“读”,就是把画面或者文字跟具体的事物连接起来的能力比说话的能力更早。

这就是为什么在小朋友能够说话之前,就要给他们读绘本、讲故事,培养阅读能力的原因。

一直到小朋友的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口腔的协调动作能发出语音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口说话。

3、儿童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明显。

儿童大脑中语言中枢的成熟水平会因人而异,有的成熟较早,有的较晚。

这就导致了小朋友语言能力具有以下差异:

开口说话的月龄不同。

大多数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会开始说出除爸爸妈妈的其他词汇,但是也有的小朋友12个月就开始说,极个别的小朋友要到2岁多才开口。

发音的清晰度不同。

对周围语言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比如有的小朋友,家长讲故事他们就很爱听,有的并不感兴趣。

关于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向来就有先天与后天之争,语言发展也是。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的父母来说,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个。

先天的已经注定了,我们只需要在后天,也就是环境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3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呢?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在小朋友出生后的前几年里,我们要根据小朋友的发展,对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尤其是听和说。

有的家长认为上了小学就要读书了,所以过早让小朋友识字,而忽视了听和说的锻炼,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不仅要多说,还要多玩。

在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机会去跟小朋友描述正在发生的一切,并鼓励小朋友表达,不会说话的孩子用动作表达。

同时,要注重孩子非语言信息的刺激,比如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

有一个针对500名三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与手指精细动作高度相关。

原因可能是负责手部运动的大脑皮层就紧挨着语言中枢,神经冲动会相互传递。

3、找准时机。

我们在跟孩子说话、交谈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谈论孩子正在关注或者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你想教的内容。

比如看看小朋友正在看什么,听什么。对于大一点的小朋友可以去观察他们近期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比如很多小男生在两三岁的时候会非常喜欢玩具车,那我们就可以找到关于汽车的绘本共读,带着小朋友去路边认认不同的车标,与小朋友玩扮演司机和乘客的游戏。

在日常带娃的过程中,可以在睡前读绘本、讲故事、唱摇篮曲,睡前环境比较安静、干扰因素少,更利于记忆和学习。

4、把说话变成游戏

带着小朋友一起唱歌谣,一边唱一边做出动作。

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孩子更容易吸收。

同理,可以尝试和小朋友玩对古诗的游戏,让小朋友说出下一句或者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字。

还可以玩我们在综艺节目里经常看到的:你画我猜游戏,由家长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小朋友来猜。

总之就是不要让整个过程变得无聊,用有趣的、适龄的方式和小朋友互动。

关于语言游戏这部分,皮哥后续会更新文章,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5、不要即时满足小朋友。

有的家庭对小朋友的照顾会过于“无微不至”。

口渴了,小朋友还没有吱声,水已经到嘴边了。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朋友的语言发育。

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需求,即使说的不标准也没有关系,实在不愿意说就指出来,要让小朋友慢慢意识到沟通的作用和重要性。

6、正强化。

在小朋友主动表达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强化其表达的意愿。

在小朋友不愿意表达的时候,不要苛责,不要过度关注,避免小朋友对表达本身产生压力。

我是皮特老师,入行7年的早教老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心理咨询师,日常更新亲子早教游戏、育儿干货,这是我的视频号,欢迎点赞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