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感知肌能篇

感知肌能是日常生活运作及学习的先备条件,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及运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份的功能,才可以发展身体平衡及协调,应用在不同的观察及学习。

但大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这一方面比较弱,所以需要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身体左右两边各部分的配合,如果他们可以自己掌握身体活动协调技巧,便能够从随心所欲地去进行不同的活动,亦有助他们建立自信。

很多音乐活动都是多感官刺激以及训练手眼协调、大小肌能协调和律动平衡,其中视觉及听觉的训练对儿童的社交发展极为重要,而音乐在这一方面便有很大的优势。

让我在手眼协调、大小肌能协调及律动平衡三方面,讲解行为分析及音乐可以做些什么。

手眼协调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感知肌能篇

这个范畴对读写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手眼协调不好,便会影响小朋友抄写的能力,家长很多时发现小朋友常写错字或写字出界,这就需要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玩乐器其实是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一个很好的活动,当你看乐谱后在乐器上按出准确的键时,你就是在运用你的手和眼睛。在脑神经学的研究指出,如果重复练习得快和密便可以更快达到目标。

家长又会说小朋友很懒惰,不愿练习怎么办?

在行为分析学里,奖励是非常重要,让小朋友明白到如果练习,之后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算只是练习5分钟,都可以奖励一下。每天练习,总好过一星期一次,因为脑袋需要不停刺激才可以巩固得更深。另外,「拆细」令小朋友有成功感又是另一个方法让他们对玩/ 练习感到容易,例如弹琴,如果小朋友手肌未够力或大来弹钢琴,可以先用小电子琴,而且距离亦可以由近慢慢拉远,令他们无需要费那么多精神及气力来练习。

有一个音乐游戏家长都可以试试。家长可以拿着手鼓,小朋友拿着鼓棍,然后唱ABC歌,每一个音家长都尝试将鼓移到不同位置和高度,小朋友需要用眼和手去追踪个鼓打下去,开始的时候可以慢慢来,之后就可以加快或不同速度。

大小肌能协调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感知肌能篇

在不同的音乐活动里都会运用到大小肌,例如打鼓就可以加强大小肌的耐力及控制力,有时会发现很多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可以双手同步打鼓,但不能够左右交替地打,又或者当被要求一下一下的打鼓时,他们需要用很多力气才可以控制不是乱打或是不自主的打了两三下便当一下。这活动除了训练小朋友的惯用手外,有研究都发现非惯用手都有一定的进行。学习节奏及弹琴都可以强化肌能的协调能力,而且因为音乐可快可慢,所以亦做到「拆细」这个动作。

小朋友来上堂时是用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音(蓝= Do; 绿= Re, 等等), 老师可以利用颜色垫和小朋友做大肌的训练,例如将地垫由Do至Do'拼成一直线,当唱DoReMi歌时,当老师唱到那个音时,小朋友便需要跳到相关的颜色垫及站在上面等待另一个音。又或是将地垫四散,要求他们「右脚放在Do; 左脚放在Mi; 右手放在Re; 左手放在Fa」。这个活动除了是大肌训练外,亦可以提升小朋友的等待及听觉能力。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个活动,他们并不知道原来当中是要训练他们的大肌能力呢!

律动平衡

行为分析及音乐训练-感知肌能篇

律动是需要听觉、视觉、触觉、动作、呼吸、认知、情感等多感官的整体运作。透过听觉、视觉,传送至大脑,再指挥身体的手脚,然后配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加上要模仿及跟随不同的动作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这个能力对于社交是很重要的。家长会问如果小朋友连模仿都未能做到呢?记得「行为分析篇」中的「提示」技巧吗?其实只要拖手一起跟随音乐做律动,亦都可以提升平衡感,当中还可以拉近家长与小朋友的关系呢!在律动的时候,可以加入少少创作能力提升的训练,就是让小朋友做带领的角色,如果未明白的小朋友可以给予提示,这活动亦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及创造力。

各位不妨每天和你的小朋友一起听音乐、唱歌、跳舞,必定会有很大的发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