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作者:小月的藏书阁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文|小月的藏书阁

《人世间》热播之后,最得观众缘的莫过于周家老疙瘩——雷大头饰演的周秉昆了。头脑简单一根筋、孝顺又讲义气的他,是父亲兄姐在外放手拼搏的坚实后盾。憨憨傻傻的秉昆带给大家欢乐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发现,其实他脆弱敏感且孤独自卑。他不计回报地为这个家付出,偏偏伤他最深的就是他最亲近的家人,好心疼他。

周家三个儿女,老疙瘩最笨

哥哥秉义一表人才,姐姐周蓉大美人儿一个,都是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老疙瘩秉昆长相一般,上的破烂学校,学习倒数,似乎毫无长处,几乎从来听不到表扬之词,他没法不自卑孤独。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每当哥哥姐姐获得荣誉回家后,父母高兴之余,总会忧虑地看着老疙瘩,母亲轻叹着,父亲会宽慰她说:“三个孩子将来能出息两个就不错了,谢天谢地吧。”这时哥哥姐姐就会向他示好,仿佛他们优秀是很对不起他这个弟弟的事。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无形地鞭笞着秉昆幼小的心灵,让他更加自卑。

哥哥姐姐有思想文化高,经常带着朋友到家中研究探讨当时的“禁书”。秉昆就是个打酱油的,大家一致认为他头脑简单不聪明,所以每当这个时候秉昆都沉默不语。唯一一次他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看法后,虽被表扬了,但接下来哥哥姐姐们就自己是否头脑简单有思想说笑起来,在大家的笑声中,秉昆快哭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社区干部到家中组织“上山下乡”,一家只能留一个孩子,姐姐主动要求下乡,母亲虽不舍却没说什么。晚上,秉昆偷听到母亲对姐姐说:“妈也舍不得你走,可秉昆哪方面都不如你和你哥,他从小就缺心眼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一根筋,妈不放心啊!”

姐姐说:“我知道,凡大小事,家里从没人征求他的意见,就是他发表了几句看法,咱们也从不认真对待,渐渐地他可不就那样了呗。妈你放心,小昆毕竟是个好孩子,就是不太聪明而已。哪天忽然立事了,兴许还能聪明起来的”。却不知此时“不聪明”的秉昆早已泪流满面,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其实此时姐姐的几句话已经道出了秉昆“不聪明”、“不立事”的原因。这说明他们一直知道的,正是因为他们凡事从不征求秉昆的意见,对他的看法从不尊重,秉昆才成了如今这样子。可为什么就不做出改变呢?我真是黑人问号。

父母眼中优秀的孩子永远不是他

秉昆知道自己打小在各方面不如哥姐,老天就是这么安排的,他认命,不认也没法子!虽然认命,但他从未混过日子,也努力想要活出个人样来,努力去获得父母的认可。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当姐姐瞒骗他和妈妈,追随那个诗人远走他乡,爸爸因此迁怒秉昆直接给了他一巴掌(秉昆:我招谁惹谁了???泪奔)。这个时候秉昆的心里甚至有些快意,优秀的姐姐终于也让父母失望了。

哥哥姐姐都离开了,只有秉昆留在城里,工人家庭出身的他,没背景,没关系,根本进不去好单位,只能从最苦最累的工人干起。但生活的苦远远比不上心里的苦,他依旧活在优秀哥姐的阴影之下(秉昆哭得我心疼死了)。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春燕在家里失身,其实对秉昆来说这就是无妄之灾啊。母亲数落他:“你也老大不小了,还一点儿办事能力没有!要是你哥或你姐留城了,才不用我东跑西颠地操这份心!”这让秉昆羞愧难当,自卑再次挑衅着他。

秉昆靠着自己的努力做上了报社文艺编辑,虽然目前没有正式编制,但他相信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后会得到的。这在当时属于阶层的跨越,不同阶层之间是横亘着铜墙铁壁的,这过程中他付出的努力太多。他本以为父亲会为自己高兴自豪,却不想父亲非但不认可,还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为了庆祝自己成为编辑,秉昆招聚朋友庆祝,但大家情绪明显不高,他们和秉昆父亲的看法差不多,也都认为秉昆的好事并不值得特别郑重地祝贺——转正了,无非感觉上好了点儿而已。这种不冷不热的状态直到吕川的到场,立刻发生了改变,因为大家直到他马上要到省委或者市委工作了。他们唯一一个有出息的朋友的将来当成自己的希望,秉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朋友眼中根本不算出息了。

饭后父亲找他谈话。由考上大学如今已有一番出息的吕川,说到考上北大的哥姐,再到这辈子恐怕都进不了大学门的秉昆。秉昆听明白了,父亲对他是失望的,旁敲侧击借吕川表示对他的不满,人家吕川就能酱油厂考进名牌大学,你呢!父亲声声质问让秉昆难受到了极点,不仅因为父亲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也因为他破坏了自己的幸福感。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无论小时候还是如今早已成人的我们,最怕从父母口中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会强行被比较,被贬低。父母以为拿出“别人家的孩子”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激励,其实恰恰相反,这更会激发叛逆心理,孩子只会更自卑。

对周秉昆来说,这“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外面的,就是自己的哥哥姐姐,在自己成长中如影随形,无法摆脱。即便自己早已成家立业,还是会被父母拿出来比较,一遍遍地强调哥姐的优秀,自己的平庸,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爱情使他得到救赎

秉昆与郑娟最初的相识源自他的猎奇心理还有夹带的同情心,他想见识见识和涂志强秘密结婚还有了孩子的女人究竟什么样,否则他不会答应瘸子和棉猴的请求。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当见到衣衫不整,美丽惊人的郑娟时,他呆住了。她有让一切男人怜香惜玉的资本,更是他朝思暮想的样子,周秉昆产生了扑倒她的狂野冲动。但看到郑娟一家苦难的窘迫,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耻,并答应每个月都会来送钱。

不过自此以后秉昆每次一想起她,他的意识就不健康了,爱情来得太过突然。因为瘸子和棉猴被抓,每月给郑娟的35元没有了,秉昆将传家宝的镯子卖了,1200元够给她3年了。秉昆的想法很简单,爱一个人就必须连同她的麻烦一起负担起来。在秉昆的追求之下,单恋升级成恋情,但现实条件摆在那,父母不会让自己娶一个带孩子的小寡妇的,所以他们秘密相爱着。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周蓉一家三口过年回家途中,冯化成因悼念诗再惹风波,被抓起来了。周蓉托朋友把玥玥送到周家,自己留在那里为丈夫奔波。当秉昆知道姐姐一家有可能卷入政治风波中时,扛不住压力将这事和母亲说了,却不想母亲直接脑出血昏倒在地,经治疗成为了植物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无法可想,秉昆找到郑娟一五一十讲了家中不测,郑娟只有一句话:“你想让我怎么帮你?你怎么说,我怎么做。”这一句话给秉昆吃了定心丸,他希望郑娟可以帮他照顾母亲和外甥女,他出钱。郑娟说:“你不是一直供着我们吗!”原来郑娟早就知道瘸子两人被抓,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真是没办法,只能假作不知继续收着秉昆的钱。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父亲兄姐在外读书工作帮不上忙,秉昆不想让他们白白操心,所以对他们隐瞒了母亲的病情。这个时候,其实相比秉昆,郑娟才是为周家付出最多的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一家子老小,为周家守好了大后方,才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打拼事业。几年如一日,哪怕在秉昆被捕入狱的那半年,郑娟也没有丝毫的懈怠,面对流言蜚语,她坚强地扛起了这个家。

被平反后的秉昆靠自己努力当上报社编辑,郑娟对他几乎是无限崇拜了,她分享他的开心和快乐,用身体与他合奏“欢乐颂”,每一个音符都欢乐得酣畅无比,秉昆在郑娟这里得到大大的满足和自豪和前所未有的自信心。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结语:

其实,天底下有几个不疼孩子的父母呢,也不是说秉义和周蓉不爱这个弟弟。恰恰相反,秉昆作为周家的老疙瘩,父母对他的疼爱比哥哥姐姐还要多一些,哥哥姐姐也处处让着他,关照他,保护他。

因为秉昆自身确实头脑简单、不算聪明,相比哥哥姐姐他打小就自卑敏感,会不自觉地放大亲人话语中无意对他造成的伤害。父母,哥姐平时已经很注意他的情绪,哥哥姐姐获得荣誉会向他示好,父母说话也小心翼翼。

但偏偏是这种刻意的遮掩弄巧成拙,更让秉昆受伤。倒不如放开手来,不要把秉昆保护得那么好,家里什么事情都让他参与进来,尊重他的意见,给他展示的机会。适当的时候给与鼓励和认可,这才是秉昆最想要的,他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家人的尊重和认可。

重温《人世间》原著,才明白伤害秉昆最深的,正是他最亲近的人

喜欢推文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