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小人得志的例子#
历史上的小人得志例子很多,我们挑有名的说,也许有的你不认可。
第一个,刘邦,小名叫刘三,是的一个地痞头头,当个泗水亭长,就像我们现在村子里的猪刃一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被他的父亲刘老太公很看不起这个三儿,经常教育他要向二哥好好学习,勤劳种地,说二哥比他有办法有财富。
然而这个刘三很江湖,自己有钱对于就老太公一箱牛奶舍不得给。带着几个混混吃饭、喝酒、飙车、泡妞、唱歌、洗脚、跳舞、KTV。后来天下大乱之时,带着混混去闹事,成了大事。做了皇帝。回到家里,小人得志地问“爸爸,我和老二谁的家产多?”(原话是“孰于仲多?”)
第二个,关羽。三国时代,很讲究出身,贵族,士子,平民。孙刘曹三个人出身不太高,其中刘备是平民出身,孙曹两家跨进贵族半个屁股,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可以看出,当时刘备就是一垃圾,跟随他的关羽更是通缉犯,就业政审都通不过的人。孙坚和曹操当时还有个座位。所以三国时代每一个人都提升自己的身价努力,刘备后来做了汉中王,跟随他的通缉犯关羽也提高了身价,打了一个小胜仗以为成了贵族,孙权联姻,小人得志的说“虎女焉能嫁犬子?”其实在三国时代他还差孙权两条街。
第三个,苏轼,苏轼虽然历史描述很好,什么豪放派,什么文学家,什么正直人,其实苏轼就是宋徽宗一类风花雪月享型的人物,苏轼书童是高俅,苏轼和宋徽宗姑父王侁是好朋友,宋徽宗的荒淫都是向他姑父王侁学来的,苏轼和王侁好朋友,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宋徽宗和他们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之间有一个书童高俅,苏轼送给王侁,王侁送给宋徽宗。苏轼还是墙头草,王安石变法一会跟王安石,司马光这面元老派人多,比如富弼,韩琦,欧阳修,大咖人物多,就跑在司马光一边。最后落得变法派和保守派都不待见他。
苏轼比较好爱发牢骚,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讽刺宋神宗,被要立皇威的宋神宗抓起来,吓得尿裤子,并且写了绝命诗,这时变法派章惇,和苏轼好关系,不惜得罪当时的宰相,救苏轼出来没有得到一句感恩的话,后来苏辙做了参知政事,也就是付宰相,苏轼恩将仇报,弹劾章惇,结过章惇被贬,苏轼小人得志写信挖苦章惇,是这样写的:
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
意思是你就过上田园生活,我们年轻时的共同理想,谁知道你先就得到。我非常羡慕啊,但是你涉世太深了真的能做到超脱吗,能脱离红尘吗?
这段话夹枪带棒,讽刺章惇,希望章惇永世不得翻身,小人嘴脸暴露无遗。
历史上小人得志的故事很多,就不在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