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的鸡娃家长到底输在哪里?

中国的鸡娃家长到底输在哪里?

图 | 奥林匹克运动会

文 | miki粥

探讨一下鸡娃成败的底层逻辑。这事真不能全怨家长。

谷爱凌夺冠,最激动的是鸡娃爹妈。

尤其是知道「黄庄补奥数十天胜在美国读一年」,直接SAT高分把她送去读斯坦福,一管浓浓鸡血再次注入了中国家长的血管:双减能怎样?最后还不是海淀家长的胜利。

佛系爹妈也很激动,因为不少人觉得自己想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娃成功,纯鸡娃是没什么用的,可能你还得鸡妈(爸爸在很多故事里都潜水)。

不然,当年住在海淀黄庄,和辅导班做邻居,上的奥数课量大大超过了谷爱凌,为什么你没成功?

都是爹妈不给力啊。

看看人家爸爸,谷歌第5号员工,妈妈是北大留学生,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我等吃瓜群众培养不出这么牛的娃,所以也别老刷黄庄鸡娃这些故事了。放弃吧!要么专心鸡自己,要么洗洗睡,这比较实际。

当然,现在就算想鸡你也没机会了,双减灭了培训班,谷爱凌是黄庄最后一代关门弟子。

01

不管怎么说,海淀加湾区,让很多人觉得平趟中美教育圈的谷爱凌的妈妈,就是个鸡娃妈妈。不鸡娃怎么可能往返8小时送小孩每周末去滑雪?

这其实不算鸡娃,最多算自鸡,需要克服的是家长的惰性,小孩是很享受的,因为这是她自己热爱的事儿。

如果我家小孩能有这么热爱的事儿,别说往返八小时,翻越地球我都愿意带她去。

可是,我是真的没有发现啊!

喜欢捏橡皮泥,捏了两天又换做编花绳,花绳玩了半年,突然有一天,说自己喜欢弹琴。我一听就头疼,学琴毁亲情。劝了好几轮,她还是不肯放弃以为这次总算是自己选的爱好,那就送去学吧。

学琴学的确实快,但回家从来想不起来练习。还需要督促她完成作业,又觉得这样当妈实在很不划算,当初不让小孩学琴就是不想在这条路上多费口舌,如今费钱费力,图什么?

而且,靠威逼利诱才弹琴,弹出来的音乐都是苦的,又是何必?

这可能才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困境。我们真的很想像谷爱凌的妈妈一样,为小孩倾尽全力地付出,但却不知道他们到底爱什么。

总有妈妈担心地问,小孩只喜欢奥特曼该怎么办?这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

大部分爱奥特曼的小孩,都喜欢不了两年,集卡烦了就换了另一群偶像,比如漫威英雄。你又不可能一直逼他去喜欢,追着问奥特曼有什么不好,你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呢?

看起来好搞笑,但跟家长追着小孩学琴棋书画,搞吹拉弹唱有什么区别?刚开始学都喜欢,充满了好奇和新鲜,但几节课以后就开始研究怎么逃学…

所以爹妈鸡娃的努力,只能放在买学区房,送小孩进好学校上了,资源多了路子就多,自己行动有困难,那就放着让学校来。

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学生,一水北京著名中小学——景山、实验、中二、中三,表演队伍来自金帆。西城有个牛校,入学第一天按班级分配乐器,必须学。

02

中国小孩的爱好都是这么培养的,不热爱也可以硬鸡。

家长挖空心思把小孩弄进学校的顶尖社团,因为对升学有帮助。就算是中途转学,申请的简历上也要清清楚楚写上获过什么奖项。裸奔的普娃,没戏。

这不能单纯责怪中国家长太功利化,是社会单一的评价标准,逼得家长只能功利。

必须有个特长,那就练!钢琴火的时候,北京有三百万琴童。金帆乐团需要什么,咱就练什么,冷门的乐器不怕,素质升学一条道儿才是高效率的出路。

至于小孩喜不喜欢有什么重要?成绩都是逼出来,长大就知道感恩爹妈,当年幸好拿小鞭背后敲打,流过的眼泪都没有白流…

很多被逼着长大的小孩,就是这么想的。

女儿的舞蹈老师,经常说自己小时候练舞都是被打出来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听得我一阵心惊肉跳,心想打成这样,也就只是打出个舞蹈老师…

硬鸡能出成果,可以保就业,但现在不怎么需要了。

尤其爹妈是985的本硕,仅仅培养一个舞蹈老师,怎么可能满足他们对小孩的期待?就算你不能进清华北大,也不能比自己爹妈混的差。

所以,对很多爹妈来说,升学就是学艺体的唯一目标。

无论国内拼六小强练健美操学编程,还是国外爬藤打冰球高尔夫,本质上都没有差别,拿着比赛成绩当名校的敲门砖而已。

就连邓亚萍的儿子也不能幸免,自爆天天被妈妈逼着练球8小时,拿到北京青少组的兵乓球冠军,只是为了进自己梦寐以求的顶级高中。

音乐运动和艺术,对中国家长来说就是过墙梯,一旦没用了,随手可丢弃。

之前认识一个小姑娘,四年级过了八级琵琶很厉害吧,但特长生取消了,升学用不着了,琵琶在她妈眼里变成了浪费时间,被毫不犹豫的cancel掉了。

硬鸡出来的小孩,个个能弹琴画画,但个个都是技师水平,很少能成为大师。反而是郎朗,这种从小拜师学艺四处求人的小孩,最后成了一代钢琴家。

最近有一部短道速滑的电视剧《超越》里面,拿到奥运资格的小孩,为了滑冰十六岁敢一个人偷偷跑到青岛海选,能力不行教练不收,不死心去堵训练队的门,死皮赖脸地求…

另外一个被从小可以培养出来的女孩,和陈冕一样大,比她入队水平高,天赋也不低,但一参加比赛就觉得自己不行。因为路不是自己选的,都是爹妈给准备好的,就算有能力,也没有跟对手拼个死活的决心。

什么小孩有机会站在巅峰?就是谷爱凌这种,最后大跳台惊天一跳,当妈的都让她保稳保奖牌了,她非要做一个从未做过的动作,证明自己就是巅峰。

她成功了,大家欢呼。就算没成,也不给自己留遗憾。18岁少年心智,远远碾压了父母们的患得患失。

小孩不怕失败,是父母怕小孩失败。

03

中国的鸡娃家长为什么没有那么成功?除了迷茫和功利之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

首先,不相信小孩能成功。

很多家长喜欢郎朗,但三年级还是会卖琴鸡学业。因为他们觉得郎朗天赋万里挑一,才能成功。没天赋的小孩浪费那个时间干什么?不如好好读书,有个安稳的工作,才能养活自己。

年初一男足败给越南,朋友气鼓鼓地吐槽,说中国在册的足球运动员只有6000人,而德国有上百万。怎么可能不输掉比赛?

他说,自己就是例子。当年酷爱踢球,踢出了一点成绩,终于有机会被教练选拔去参加市队的比赛。但是!在得知这个消息的当夜,他爸就买了车票,把他直接送回了湖北老家…

所以说,灭了中国足球的,跑不了足协,但也离不开一代家长的共同努力。他们会一边为奥运加油为金牌喝彩,一边绞尽脑汁阻止自家小孩搞体育:

那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才会去干的行当…

其次,害怕未知的一切。

职业运动员,伤病一身还要搞训练。邓亚萍打着封闭练球,武大靖脚骨都扭曲成50岁了还继续滑冰,光凭这些就把家长吓死了,更别提什么极限运动,冰雪大跳台!

我看第一场的时候,选手一跃空中翻转几圈,就开始揪心,然后看着他啪的落下栽倒砸出一片雪花,心想完了,怕不是要断胳膊断腿…直到选手拍拍身上的雪花起身,才放下心。

50米的高度落差,只是看看都觉得一阵眩晕。自己都过不了心理这一关,还怎么鸡?万一不幸,有朝一日要像逼他们学琴一样逼上跳台,那不是跟逼他去跳楼一样吗?

谷爱凌说,只要自己喜欢的,妈妈就会大力支持。换成其它家庭,就会变成只要父母喜欢的,小孩就要全力以赴。

小孩的爱好,都是为了给爹妈圆梦的,哪可能自己做选择?

还有,缺乏胆识和眼界。

家长的眼界和胆识,比学历重要。很多清北的爹妈鸡娃也失败,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教育认知不够,自己的人生没有宽度,光靠小孩强行突破也太难了。

尤其是那些苦出来的小镇做题家,笃信成功的人生就不可能太快乐。

有个爸爸,小孩读西城的小学觉得好堕落,发愁以后这怎么去赢衡水制造?不如早点送去军事化管理才能出成绩。

他也带娃度假,潜水、滑雪泡温泉,看着是个称职的家长。但走到哪里都要背作业,小孩一开心就吼着打压:还有作业没有完成,净想着玩?

气氛分分钟搞坏掉,小孩兴趣被秒杀。对他来说,所谓成功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读完清北进国企,人人都羡慕。

社会评价标准单一,确实没有给中国家长太多选择。

谷妈能放任让女儿练体育,固然是心态够好,更重要是在美国,体育是藤校成绩之外最强力的敲门砖。国内反过来,拿了奥运奖牌才有机会被清北招安,只能算镀金,怎么比得上拿奥赛金牌更顺理成章?

可是,进了清北又怎样?那么多优秀的小孩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

很多家长感慨得对,天才难得。不是所有追随热爱的小孩都会成功,谷爱凌也只有一个。失败了要怎么办?

没做先怕输,这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

对小孩来说,答案很简单。失败了再来,反正也不会输掉人生,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不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