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作者: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曹魏虽然是三国里最先建立的政权,但却是三国里皇帝最先丢权的,自魏明帝曹睿之后,曹魏少主曹芳即位,皇权旁落,经过几番争夺,最终落在了司马家手上,这一年,曹魏开国仅三十年。

而后十几年里,司马氏进一步夺权,最终完成了改朝换代之举,可以说曹魏的后面十几年,所有的皇帝都是傀儡,远不如同时期的蜀汉和孙吴。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曹魏虽强,但丢权最快

为何曹魏的统治如此短命呢?其实就在于一开始的根基就没打好,归根结底就三个: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了宦官势力。

先看看曹魏的基本盘,曹丕为了篡位,不得不向门阀士族让渡一部分权力,也让曹魏天然分成了两派,即夏侯氏、曹氏等远亲控制的军权,以及门阀士族控制的政权。

而这其中,曹魏又特别倚重夏侯氏和曹氏这些远亲,这明显有些不正常。

毕竟一个正常的政权,绝对不是一家人治理天下的,而是一群人。

在皇位世袭下,皇权周围必须围绕着一群权贵家庭,这些权贵家庭一般都是跟随开国皇帝打天下的信得过的武将,也就是勋贵,他们在开国之后,也会拥有世袭的爵位,并且在朝廷之上拥有一定的地位。

如此一来,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必然会绝对拥护皇权,而他们又会和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察举制和科举制)上来的精英们结合,在朝廷上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这样就可以让政权得以稳固。

但曹魏不一样,他们并没有这样一群稳固且能够影响朝廷的勋贵阶层。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勋贵势力,是巩固皇权的重要依托

那么有人问了,跟随曹操打天下的除了夏侯氏和曹氏外,不还有其他一批名将吗?比如五子良将。

然而曹家毕竟是篡位的,必然会防备其他武将有样学样,自然对非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有着诸多的防范。

以五子良将为例,其后代,基本都被排除权力核心阶层。

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其儿子张虎在曹魏建立后虽然袭封晋阳侯,但官职不过是五品的偏将军,而张辽的孙子张统在史书都快不见踪影了,很显然,张家已经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

至于于禁的儿子于圭,史书只记载了袭了爵位,其余没啥事迹;

张郃虽有四个儿子,但连名字都未能流传于后世;

徐晃的儿子徐盖,史书记载他承袭爵位然后薨了,也没啥作为;

稍微混得好的大概就是乐进的儿子乐琳了,一度官至扬州刺史,但三国时期,扬州大部分都被孙吴占据,曹魏仅仅掌握淮南一带,属于边关守将,然后在诸葛诞之叛的时候被杀。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五子良将,后代大都一般

那么有人说了,他们能力不行,不受重用,但看看蜀汉二代们的官职。

关羽的儿子关兴,担任侍中、中监军的高官,其儿子关统还娶了刘禅的女儿为妻;

张飞的儿子张绍,则担任尚书。尚书仆射的官职,而张苞的儿子张遵也官至尚书;

马超的儿子马承,其女儿嫁给刘备的儿子刘理,算是和皇室联姻了;

赵云的儿子赵统,则担任虎贲中郎将,位列三品,另一个儿子赵广担任牙门将,这曾经是赵云担任的官职;

至于黄忠,其儿子黄叙早逝,这没办法了。

说实话,蜀汉的功勋二代能力大都一般,但基本都能和皇族通婚,甚至掌握部分的兵权和决策权,但仅仅影响决策而已,毕竟真正掌权的是大将军姜维,是一个没啥背景的曹魏降将,但却靠能力脱颖而出。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从这一点看,蜀汉的政权才是一个正常的政权

从这一点看,蜀汉的政权才是一个正常的政权,身边有信得过的勋贵子弟,还能吸收精英进入朝堂。

但曹魏,不管你功劳多大,通通不能掌权,哪怕你功高盖世,但始终会被曹魏视为隐藏的威胁,既不能和皇族通婚,也不能掌握重要职位。

但问题是夏侯氏和曹氏这些二代三代并不是各个都是精英,二代如曹真、曹休、夏侯尚短命不说,三代如曹爽等人,能力非常一般,无法承担起重任,而且资历太浅,引起门阀士族的不满。

其实在夏侯氏和曹氏远亲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曹魏还有补救办法,就是重用曹氏近亲皇族。

但很显然,由于曹操末年的世子之争,曹丕对一帮兄弟非常不信任,曹彰死的不明不白,曹植、曹彪一生都被限制,本来能巩固皇权的曹氏宗王,反而在曹魏危机的时候毫无作为,坐看自家江山被篡,自断皇权一个臂膀。

当然除了这个臂膀,曹丕又自断两个臂膀,这就是宦官和外戚。

虽然宦官和外戚名声不咋地,但的确是拱卫皇权的一个好帮手,别看东汉长期被外戚和宦官左右,但在东汉频繁出小皇帝的朝代,皇权直到汉献帝时期才彻底丢失。

很显然,宦官和外戚虽然势大,但皇权却很难被取代,来看看曹魏老前辈东汉是如何利用外戚和宦官的。

东汉外戚是什么时候上台呢?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时期,汉和帝登基的时候不过十岁,朝政大权都被外戚窦宪掌握,成年后的汉和帝为了夺权,联合宦官与部分朝臣彻底铲除了窦宪,终掌大权。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东汉宦官

而后汉安帝也是如此,汉安帝也是幼主即位,朝政大权皆由邓太后掌握,汉安帝一直隐忍到邓太后去世,然后联合宦官和自己信任的外戚灭了邓氏,皇权再度回归到皇帝手上。

当然这些外戚和梁氏外戚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梁氏外戚可以说是东汉最为强大的外戚之一。

整个梁氏集团里,出了七个侯爵、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另有五十七人把持要职,甚至毒杀了汉质帝,可以说权倾朝野,远比司马氏夺权初期强大的多。

为了夺权,汉桓帝又想到了宦官,然后让宦官联系一帮不满梁氏专权的朝臣,将梁氏一网打尽。

这就是东汉政权外戚和宦官斗争的一个缩影,当然这是东汉的一个特色。

毕竟自汉章帝以后,东汉频出小皇帝,只能让太后临朝称制,而太后临朝,必然会让自家兄弟或者亲戚在前朝为官,倚为助力,因而外戚势力不免会膨胀,甚至影响朝政。

但临朝称制总有结束的一天,成年的皇帝必然会夺权,此时朝政大权都被外戚掌握,皇帝能依靠的,只有身边一帮宦官和外戚,所以新一轮的斗争开始了。

皇帝依靠身边宦官和外戚诛灭旧外戚,为了巩固皇权,又会重用自己信任的宦官和外戚,东汉政权旧这么一直重复了一百多年。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东汉盛产小皇帝,但皇权始终没丢

别看东汉外戚和宦官频繁上台,名声极差,但皇权始终被皇帝掌握,这就是权力的平衡。

但曹操和曹丕认为,外戚和宦官是东汉灭亡的主因,为了避免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的局面出现,曹丕称帝后严格限制宦官和外戚,这就导致了皇帝没有了依靠。

曹丕和曹睿可以大权在握,但他们都短命,继任的曹芳不过八岁,只能由大臣辅政了。

但由于不能靠外戚和宦官,曹睿只能选择曹爽和司马懿,就这样,曹魏政权落在了曹爽和司马懿手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权转移到了曹爽和司马懿手上,其中曹爽是第一辅臣,拥有和皇帝一样的权力,却没人来制衡。

万一曹芳日后想要夺权怎么办?身边既没有可以信任的宦官,也没有实权的外戚,更没有可以依赖的勋贵势力,连自家宗亲都没有,朝政皆被曹爽控制着,而朝臣又大都依附于他们,这就导致皇帝身边连个盟友都没有。

选来选去,似乎只有门阀士族了,但问题是对于门阀士族来说,曹氏当皇帝和司马氏当皇帝有什么区别呢?

况且曹爽能力实在太差了,很多重臣比如蒋济、高柔、陈泰等等都是支持司马懿夺权的,之后无非是没想到司马懿居然把事情做得这么绝而已。

实际上在当时,罢黜曹爽,是很多人的共识,就连太后和曹芳也是如此,毕竟罢黜曹爽可以收回权力,但没想到前有狼,后有虎,赶走了曹爽,却引出了野心勃勃的司马懿。

曹魏的统治为何短暂?既不重用皇族,也不用外戚,更放弃宦官势力

魏宗万版司马懿

如此一来,朝政大权又都被司马氏掌握了,曹芳想要夺权,联合中书令李丰及外戚张缉,图谋废了司马师后掌权,但因为实力过于弱小,没成什么事,反而导致曹芳被废。

东汉皇帝可以依靠宦官和外戚,但曹魏没有,不是说外戚和宦官是好东西的,但却是皇帝夺权而能依靠的对象,也是制衡的手段。

但这些曹魏都没有,没有曹氏皇族掌权、没有外戚势力依靠、没有可靠的宦官、也没有依靠的勋贵势力,自然没法制约大权在握的权臣,那么皇帝只能是傀儡。

曹芳不能,后面的皇帝也不能,只能继续当司马氏的傀儡皇帝,直到改朝换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