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作者:文乎

47年后,老兵看望沂蒙山哑母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沂蒙山,那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红嫂的名字,铸就历史的丰碑。

沂蒙红嫂的群体,辉映着那如金子般璀璨的人性,如母爱般博大的真情。

本文讲述八路军老兵庄新民寻“娘”的往事,重温那一段让人动容的史实。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1990年10月14日,秋意沁染着沂蒙大地,云停风静。

沂南县横河村的一户坐北朝南的农家院落里,挤满了围观的乡亲们。一位从上海来的老兵,面对坐在院子当中轮椅上的沂蒙哑母,膝行而前。

这样的举动,让乡亲们都看呆了。庄新民来到跟前,扑在满头银发的老妇身边,连声唤着:“娘!娘!娘!您的儿子来看您啦!”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端详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同志。她从远去的沧桑岁月里搜索出一段记忆。

认出来了!这是抗日打鬼子时期,丈夫背回来的那个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当年他还只是个13岁的孩子。

她是双手一下子拉住庄新民的胳膊。“啊,啊——”大声喊,像是在说:“孩子,你还活着,为什么没有早来看娘,娘一直在盼着你啊!”

这47年后的母子团聚,这一连迭声的“娘”,背后深蕴着一段烽火硝烟处,抗日军民生死与共的真情大爱。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小战士庄新民被李开田大爷救回家中

1930年,庄新民出生于山东日照,父亲是日照支前民船大队的总指挥。

他为了革命需要,早早地离开了父母兄妹。

1942年秋,12岁的庄新民已经是香炉石分所的一名卫生员。

在突围的日日夜夜里,小战士庄新民,不知道摔倒了多少回。

身上多处被尖刺的石头磕伤,青一块,紫一块;双腿被荒山野坡里的酸枣树划开了一道道的口子;鞋底都磨出了洞,脚掌被石头扎破。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1943年正月的一天下午,飞机嘶叫,地上到处放枪放炮,卫生所的人员被冲散。

庄新民又着急又害怕,又不能大声呼喊,这是突围前特别强调的纪律。

他找了好一阵子也未找到一起的同志。第一次脱离集体,那种孤雁离群的滋味,比伤痛、饥饿、疲劳还要加倍难受。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正在这时,一位大爷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小萝卜头”。走到他的跟前,热心地递过来的一把生地瓜干,说:“孩子,饿了吧?给,先吃点。”

庄新民双手接过,大口大口地嚼起来,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庄新民以感激的目光,不时地看着大爷的脸。

这位大爷名叫李开田,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他为前线送军粮回来的路上,突遇鬼子扫荡,躲着鬼子转山头。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第二天天亮,李大爷带着庄新民往家乡马牧池方向走着。一路上,敌机轰鸣,丢下一颗颗罪恶的炮弹,硝烟四起。

没多久,敌人冲上来把无处藏身的群众们包围起来。大爷始终拉着小庄的手,并安慰他,说:“孩子,不要怕,就说你是我的儿……。”听了大爷的话,庄新民的心胸顿时感到镇静了许多。

上百名的群众,被赶到马牧池附近的南庙里,关了一夜。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第二天上午,十来个鬼子端着刺刀,牵着两条狼狗助威,把大家都吆喝起来。

鬼子从人群中挑出年轻的几位男劳力,逼问他们是不是八路军。

当拿指挥刀的鬼子走到庄新民跟前时,瞪着眼上下打量了一番。一把扯着他的破棉袄吼道:“说!你的,是不是八路……?”

紧靠在庄新民身边的李开田大爷,硬拉着小庄的胳臂说;“这是俺小儿子,跟俺一起出来干活的……。”

鬼子一脚把李大爷踢倒在地,庄新民看着心疼,就抢着扑在李大爷身上,忍不住哭喊着:“爹……。”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鬼子看他长得又瘦又黑,怎么看也不像八路军。最后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也就算了。

鬼子们又开始了新的行动。将被抓的群众,通通用绳子绑起来连成一排。押送出了庙门直往东走,一长串队伍天黑到了沂水城。

第二天,鬼子给大家松了绑,让他们牵着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许多牛和驴,出了沂水城一直往西走。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庄新民的身体本就极度虚弱,走这么远的路程,真是步履艰难,难以支持。

一路上,大爷牵着牛赶路,没吃没喝,自己已疲惫不堪。但还得千方百计地照顾他,唯恐小庄在敌人的刺刀下有什么不慎而吃亏。

庄新民尽量不让大爷照顾,心里觉得应该对大爷多照顾一点,自己心里还好受一些。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晚上百十来个人被关在一间屋子里,拎进来一桶冷水和一些生地瓜。

日寇怕八路军袭击他们,一律不准生火做饭,更不准生火取暖。

小庄躺在大爷身边,望着他瘦削的面孔,就想起自己的父母亲:“如果他们在身边又能怎样地照顾我呢?父母能做到的 ,也不过李大爷如此吧!”

想到这里,庄新民不自觉地暗暗流下了眼泪。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几天后,牲畜送到了泰安城,任务完成了,敌人就放他们走了。

大家都像有一块背了许久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顿时感到浑身上下轻松了许多。

尽管又饥又渴又非常疲劳,但什么也顾不得了,纷纷逃离敌穴,出了泰安城,直奔自己的家乡。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在逃离泰安城之后,大爷对庄新民说:“孩子,先跟我回家吧,到家后再说。”

庄新民心想:“大爷是马牧池乡的人,自己的部队原来的驻地离马牧池也不很远,先到大爷家,也便于找到部队。”

这几个月的磨难,使庄新民的身体非常虚弱,整个人骨瘦如柴。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因为高烧不退,昏迷在大爷的背上。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照顾昏迷的小战士庄新民

李开田的家住在一个树林子的旁边,两间团瓢屋,是个看墓的人家。

他的哑妻明德英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望眼欲穿。

经过了好几个白天和黑夜,终于在一天夜里他们回到了马牧池,到了家。

看到自己的丈夫经过这一场大难,还能安全地回来,明德英高兴地用手比划着。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李开田说明情况后,明德英就像见到自己出远门的儿子归来一样高兴。

赶忙烧了点米汤一口一口地喂他。小庄的脚后跟已腐烂化脓,腿上也多处伤痕。明德英大娘不顾难闻的气味,用艾草熬水给他进行烫洗包扎。

等庄新民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明德英大娘。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的身世

说到明德英大娘,也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苦命人。

1911年,明德英出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以西5公里多的岸堤村。

明德英的大儿子李长俊说:“俺娘的生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俺弟兄们合计着,得找个日子给俺娘过生日,就找人查了黄历,定下来每年的9月16日为俺娘的生日。”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两岁时,因病致哑,5岁失母。她18岁那年,又没了父亲。

父亲明清山曾过继给一个膝下无子的裁缝做义子。裁缝老爹过世后,还留给他20多亩地。

明德英带着弟弟妹妹,接过父亲曾用的撅头、铁锨,一年到头劳作在田地里。因为聋哑,过了25岁,还未有人提亲。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嫁给大21岁的李开田

1936年的一天,明德英的二叔明清河路过横河村,因口渴到老乡家讨口水喝。

说来也巧,递水给他喝的人就是李开田。俩人见面,自来熟,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拉呱。

李开田也是一个苦命之人。1890年,出生在一户穷困的家庭。

家中的二亩地也因为老爹酗酒卖给了地主。有一个哥哥早夭,父母过世后,就他一个人孤苦伶仃。

给地主当长工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因无田无钱无父无母,年过四十也没有成家。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清河看着李开田这个人,像是个忠厚老实的,闲谈中,知道他还没有成亲,试探地说:“我家有个侄女,是个哑巴,年龄不小了,还没有安家,也是俺的一桩心事。”

李开田的本家兄弟李开文,当时听到这话,他便上前问道:“老明哥,你家侄女今年多大了?”“属猪的,今年25了。”李开文极力撮合,明清河牵线,在他俩的说合下,两家便商定下了这桩亲事。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在一个良辰吉日,明德英穿上红嫁衣,骑一头毛驴。在亲人的陪同下,以沂蒙山区最简单、最朴素的送亲方式,嫁往横河村。嫁给了大她21岁的男人——李开田。

婚后,两个人的生活无着落,既没有土地,也没有石屋。好在,热心的乡亲们又帮扶着,给他们找了归宿,去河边的李家林地为李氏祖茔守墓。

从此,一个团瓢屋立在李家林地前,那是沂蒙山区一种圆锥状小草屋,低矮、窄仄,出入都得低头躬腰。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虽然听不见、说不出,但她懂得人世间的一般道理。白天,她到地里帮着丈夫劳作,夜里点着油灯纺线。丈夫收工,她备好了饭。丈夫到地里干活,她送去了水。丈夫睡觉她展开了被……。

夫妻俩日子虽然过得十分清贫,但非常和睦,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李长俊、李长印、李长英、李长娟、李长花。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庄新民在沂蒙爹娘家住了41天

电影里唱到:“我给战士熬鸡汤……。”现实中,明德英家里哪有鸡汤啊!

敌人挨天来扫荡,风卷残云似的。尽管家里很穷,明德英把家里可吃的东西都做给庄新民吃。

他有时看到大娘在悄悄地擦眼泪,他感觉到大娘是在为吃得发愁。

除了为吃饭发愁,明德英大娘还要想办法掩护好八路军小战士。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敌人来扫荡的时候,明德英打着手势和丈夫商议,把他转移到林地一座空坟里。

等敌人不来扫荡的时候,李开田大爷就把他接回去。

他看大爷大娘家里实在太贫寒,经常有上顿、无下顿,她的几个孩子经常饿得哭。

一家吃挖来的野菜充饥,却倾其所有,把一点土豆、地瓜煮熟了让庄新民吃。

庄新民几次退让,叫给弟弟妹妹吃。明德英打着哑语跟他说:“你要多吃,身体长得棒棒的,好狠狠地打鬼子,给咱中国人出气呀!”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他在大爷、大娘家休养了41天,伤口愈合结疤,基本恢复了健康,他们才同意让他走。

那天夜晚,明德英大娘在如豆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把庄新民破了的衣服、烂了的鞋子细细地缝好。煮熟的地瓜、土豆,给他包上,带着路上吃。

离别之前,庄新民的心情十分复杂,即将回到部队的喜悦与恩人难舍难分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他一点睡意也没有,看着明德英大娘忙这忙那,陪着她一直到天明。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临行前,大爷大娘,打量了又打量,送了又送,仿佛又要送儿子出远门。明德英大娘眼含热泪,一个劲地打着手势,跟他说找不到部队再回来。

庄新民哽咽着说:“娘,您和爹的大恩大德,俺一辈子也忘不了。只要俺还活着,就一定会回来看爹和娘!”

李开田大爷把庄新民同志送到集上,买了一个锅饼给他,让他在路上吃。临别时,两个人,泪水汪汪。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庄新民重回战场,解放之后寻找沂蒙爹娘

庄新民经过几番周折找到了自己的部队,继续投身于血与火、生与死的鼓角铮鸣的战斗中。

他心中树立了更加坚定的信念:解放被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报恩于沂蒙大爷和大娘以及像他们一样的老百姓。

1949年,部队过了长江,庄新民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上海解放后,庄新民成为了军管会的干部。

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结束了,庄新民思念沂蒙亲人的心情更加的迫切了。他想知道二老现在怎么样了?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庄新民去信多次 ,寄 “ 沂水马牧池横河西李大爷收 ”。信中说:“ 感谢救命恩人 ,叫来信说说情况 。”可是一直都查无此人。

后庄新民又去信 ,说 “李大娘是个哑巴” 。 村上李开文说 “ 开田家,开田家是个哑巴。 河西李家林,也属横河大队 。”

1955年12月,沂南县岸堤邮局终于给他来信了。

信中说:“庄新民同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多方查找,我们已经与你的沂蒙亲人联系上了。他们是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他们家的地址是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李家林。”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沂蒙老爹李开田来到上海庄新民家

得到这个消息后,庄新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立即寄了一封信和路费,邀请沂蒙爹娘立即动身到上海来。

1956年春,李开田怀揣庄新民的地址,到上海来看儿子。一下火车,候在车站的庄新民将李大爷的手紧紧地握住,大声叫道:“爹,您来啦,儿子就好尽孝啦!”

老人家身穿黑色的八成新的棉袄棉裤,棉袄外边束了一条稻草绳。黝黑的面庞长满了皱纹和胡茬,头上已有了不少白发。

那时李大爷已经66岁了,他说起话来爽朗有力。透过神情可以看出,尽管生活还不是很富裕,但是很满足。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沂蒙老爹住进上海“儿子”家里。庄新民爱人每天用不重样的饭菜招待他老人家。

庄新民睡前给老人洗脚,早起给老人端饭,忙前忙后孝敬老人。

庄新民陪老爹逛夜上海,去动物园,泡澡堂子,讲述大上海的沧桑变化,还带他去了大儿子李长俊所在的部队。

庄新民对儿女说:“这是你们的爷爷,你们可以不孝敬我,要是不孝敬爷爷,绝不行!”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回忆起那些年艰辛的世事,庄新民情不自禁地哭了,大爷也哭了。

李开田的脸上流着热泪,说:“去年接到你的信,说到我们被鬼子抓住的情形,给鬼子牵着牛驴去秦安的事,我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在鬼子用洋刀压着脖子时,没想到咱爷俩还有今天啊!”

老人家住了半个月,就要回。庄新民动员沂蒙老爹回去安排一下,同娘一起到上海来住,由自己养他们老。

老人家说大城市太闹,人多,话又听不懂,住的时间长了不习惯。他走时,庄新民将经领导特批借来的一叠钱给他,让他老人家回去盖间房子,不能再住团瓢屋了。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明德英大娘,第二次救了庄新民

此后的多少年,逢年过节,庄新民都寄钱、寄布料、寄糖果等孝敬老人,沂蒙的老爹老娘也让家人往上海寄花生等土产品。

明德英经常对人家比划,她还有个儿子在上海,待她好着呢!

60年代中期,有人对庄新民在明德英家里养伤的40多天时间,提出了质疑。甚至污蔑他脱队、逃跑。

百般无奈之下,庄新民只好求救沂蒙的娘,他说:“我的历史,我那个山东妈妈可以作证。”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外调人员来到马牧池,找到明德英的家,说明了来意。 当老人家弄清楚来人的目的之后,就指天画地拍胸脯。又用手比量一个小孩的身高,怎么给藏在用石砌的空坟里……说着说着,眼泪就大颗大颗地落了下来。

李开田大爷对来人说:“她的意思是,天地良心,当时庄新民就在咱家养的伤。他那时还是个小孩子呀!就拼着命跟鬼子干,不容易呀,他是个小英雄,你们可不要冤枉他,不要害他呀!”

来人也感动了,他们相信了老人家的话。庄新民再一次被他的沂蒙哑母救了命。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母子重逢

1990年10月14日,庄新民刚离休不久,他感觉不能再拖下去了。李开田老爹已经于1972年离世,他不想让自己探母的心愿成为遗憾。

庄新民归心似箭,就同爱人郑全英带着一家三代,赶往沂蒙山。车子离横河村越来越近,他的心情越来越不能平静,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曾经,沂蒙老爹咬着牙,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受伤的他,在陡峭不平的山坡上,一步步蹒跚前行。沂蒙老娘在煤油灯下,为他缝补衣服、给他擦洗疗伤,蹲在锅台旁为他熬药、给他做饭……。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久别的游子见到亲娘,大放悲声。明德英拉着他的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掰着算,指着他,又指指东方。那年庄新民离开时,是朝东方走的,她还清楚地记得……。

他紧紧拉着老娘的双手,这双手历经岁月的沧桑,不再灵巧,不再饱满,不再有力量,却依然是那么温暖,那么慈爱!

老人流着泪水,拉着庄新民夫妇去看她的新木床、新棉被。看堆放在屋里的小麦、玉米和花生。

然后比划着说:“家里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天天过好日子,这是以前做梦也梦不到的幸福生活。”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过去的团瓢屋不见了,现在是三间红瓦房。围有一人多高的院子,小院显得宽敞平整。

大儿子李长俊在上海参军退伍,回到村里工作。二儿子李长印在母亲身边。大女儿李长英、二女儿李长娟,分别出嫁北官庄和东山香炉石。小女儿李长花,也参军,驻军在河南灵宝县,去上海学习时,也去了大哥庄新民家。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永远一家人

1995年大年初二,一生没患重病的明德英因感冒发热,引起肺炎,导致心功能衰竭,旋即进入昏迷状态。由于明德英年事已高,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95年4月21日病逝,终年84岁。

噩耗传到上海,庄新民心痛不已,可因病重卧床,无法前往山东悼念。

他立即让儿子发去电报:“革命的老娘,伟大的母亲,永存在子孙心中。”

庄新民在家中设了灵堂,全家人向山东方向跪拜。

庄新民又从上海寄到沂南1500元钱,以长子的身份,为他沂蒙的老爹老娘立碑。

2006年3月9日,老战士庄新民在上海去世。临终时,他嘱咐子孙,要永远铭记和感恩沂蒙的家人和老区人民。

1990年,上海六旬老汉探望沂蒙哑母,膝行而前连唤三声:娘!娘!娘!

感谢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读历史生智慧,读历史长学问,读历史明事理。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蓝色标题查看

追忆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妻子吴佩煜:同窗相恋,生三女皆有成就

共和国第一军嫂:高寿115岁,苦等丈夫75载,至死坚信他还活着

惊世传奇:夫妇失散60年,再婚后发现对方竟是原配,余生相伴12年

李鹏的父母:李硕勋28岁牺牲,赵君陶带着儿子和遗腹女,继承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