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清朝时期,有种专治跌打损伤的神药流行!

这种药很神奇,任何跌打损伤造成的皮肤破损,淤青红肿,甚至刀尖刮擦的伤痕,只要贴上一剂,两天准好!当时,

人们管这种专门治疗创伤的神药叫做“金创药”,又名“金疮药”或“刀尖药”。

当时,这种金创药,不但效果好,而且如果想买,也不是太难,几乎每个药店都有,甚至在大集市上,人们也能常常遇着一些挎着篮子的小孩兼职在叫卖,口中喊着:

最好的金创药!

既然“金创药”治疗跌打损伤的效果如此神奇,为何在今天的药店里,我们却不曾见过有人在卖了呢?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关于“金创药”淡出历史舞台,其实和它的疗效无关,而是

因为其配方中,有一味药材没人敢在卖了!

这一味药材究竟是什么?

当时,卖金创药的药店掌柜将它唤作“龙骨”!而今天我们不再叫它“龙骨”,它的标准名字叫做“甲骨文”。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来自商朝的珍贵“史料”!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为何“金创药”会在清朝疯狂流行?

“金创药”流行于清朝,这和清军入关后在全民中实行的

“剃发令”

有关。

1644年6月,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全国范围内,在收到“剃发令”公文后,10天内必须完成剃发,拒不剃发者,杀无赦。在该政令下达后,当时的满清,满大街小巷人们都可以看到挑着担子专给人剃发的剃头匠。从此,

剃头匠这一职业就一直特别火。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在满清兴起的剃头匠这一行业中,

清末,有个叫做李成的人,

他也是靠给人剃发为业,可惜他的操刀剃发手艺并不是很好,因此,常常会不小心割伤客官的头皮,直弄得人家鲜血直流,对此,他感到十分惶恐和不安,但又一时找不到别的可以养家糊口的营生来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听乡下一个亲戚说,

在乡下,有种可以专门治疗伤口的创伤药,而且效果很神奇。

于是,李成就回到家乡去采集这种“神药”的秘方。

原来,这种药方的神奇之处,主要和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关系很大。

而这种药材,是人们通过在家乡野外的野地里采挖来的。于是,

李成按照着老家人的说法,将这些“龙骨”采集回来捣碎磨粉,再配上其他几味药品,便制成了所谓的“金创药”

,李成制的这个“金创药”,止血功能立竿见影。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此后,李成改行不再给人剃发,而是做起了专门卖“金创药”的生意

来,所谓,你有需求,我正好有秘方,

由此,“金创药”就这样开始在清朝民间传播!

不止是剃发不小心伤到的,但凡遇到刀剑伤的,跌打损伤的,淤青红肿的,人们同样会第一时间买上一剂“金创药”保管一贴立好。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金创药”的谢幕:吃“龙骨”=“人吞商史”

“金创药”就那么一直火火的在大清的药店、市井流行着。直到后来,清末有个叫做

王懿荣

(1845-1900年,字正儒)的大臣,他属于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显然在学问上,属于一流的。

一次,王懿荣生了病,医生就给他开了个药房,材料里有一味药品叫做“龙骨”。以王懿荣的学问,和兴趣,他对“龙骨”很好奇

,因为他本来就喜好文物,以及对古代史的研究,而且在这方面造诣很高。

王懿荣很纳闷,他想知道,“龙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华夏子孙尽管被称为龙的传人,但还没有人真正见过龙,怎么会有“龙骨”入药的情况出现呢?

王懿荣吃完药后,身体果然好了不少,但他没有让人将药渣倒掉,而是拿来给自己看,这么一看不要紧,王懿荣还真被惊着了!因为

药渣里寻到的所谓的“龙骨”,果然和平时看到的动物骨头不一样,在它的上面刻有许多奇奇怪怪像文字,而又与当时清朝在使用的文字不同的符号

。对文物有着敏感直觉的王懿荣,他知道自己发现了“宝”。于是,

他就派人赶紧去各大药店专门收购这些带有文字的“龙骨”

,而且是能收多少收到收,有多少收多少。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一时间,老百姓们都知道“龙骨”能卖钱,卖给王懿荣比卖给药店更赚钱,因此,

当时市场上能找得到的龙骨都集中到了王懿荣手上,而药店里因为“龙骨”成本翻倍上涨,于是,也就逐渐不再采购“龙骨”和卖这种包含了“龙骨”的“金创药”

,而是以其他配方代替了“金创药”。当然,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金创药”逐渐越来越少在市场上出现。

再说王懿荣得到这些“龙骨”后便开始钻研,他发现,这些刻在“龙骨”上的奇奇怪怪像文字而又与当时文字不同的符号,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一种文字。当他准备继续深入研究,却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庚子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皇帝改装西逃,北京沦陷!一直在与洋人展开抵抗,守卫京师的王懿荣最终以身殉国,他的妻儿以及儿媳们也随他一并殉节。

后来,

王懿荣的小儿子王崇烈

为了还其父生前所欠之债,他变卖家产,又不得不将王懿荣此前收藏的“龙骨”,出售给同样爱好收藏,也即另外一位甲骨文研究先驱,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刘鹗与王懿荣本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他考虑到好友之子的处境之艰,就高价收购了这些“龙骨”,后来,他又去别的地方陆续收购回了大量“龙骨”,

前前后后大约收藏共5000片之多。

刘鹗拿到这些“龙骨”后,对他进行了一番细致研究,并于

1903年(46岁),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这是大陆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从此使得甲骨文原本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可以观赏的古董,成为可供甲骨文爱好者们一起研究探讨的珍贵史料。

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些“龙骨”便是商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

这些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原本是一部部生动的“商史”,

只是很遗憾,

此前由于人们的无知

,却将它们作为“龙骨”挖掘、售卖、然后研成粉末,当作包治百病的跌打损伤的“金创药”在卖。

对于“甲骨文”来说,这段不幸的历史,也便是“人吞商史”说法的来历。

在甲骨文被发现后,此事立刻轰动整个学术界,这时候,那些古董商贩知道了这些此前被人们视为“龙骨”的“甲骨文”的文物价值,他们对甲骨文的来源秘而不宣。纷纷谎称是出自南汤阴、卫辉等地。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直到1908年,

通过学者罗振玉的多次走访,方才得知原来这些甲骨文多出自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而这一带,正是历史古文献中所载的“殷墟遗址”。

此后,又在该处搜集到甲骨文大约二万余片,并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这些都为后来人们研究甲骨文奠定了基础。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结语:

此前,一度火遍大清国的包治跌打损伤的神药“金创药”,在人们发现“龙骨”的真实身份后,就没人敢再用了。一直到今天,“金创药”这一“神品”,我们自然是看不到了。如今,甲骨文已经作为中国发现的有历史以来最早的文献纪录,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一直为人们研究和探讨。只不过,曾经拿甲骨文做药来“吞、服、贴”的那段“金创药”历史,对甲骨文来说,的确属于莫大的损失,不知有多少来自商朝珍贵的人文文献资料记载都被人们当时无知的行为给肆意“吞没”掉了。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