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作者: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1 监管政策:秉承原则,创新求索

秉承“资管新规”原则与方向,银行理财业务不断进行创新性探索。2018 年 4 月以 来,“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新规”等政策陆续出台,资管行业迎来重大变局。 2019 年,在坚持“资管新规”原则与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非标债权认定规则、结构性存款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陆续落地。2020 年,资管新规过渡 期确定延长至 2021 年底,非标债权认定规则正式稿出台、“跨境理财通”试点开启、理财 子产品销售办法征求意见,相关政策正稳步推进。2021年,“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运行,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开启,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及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管理 等政策相继出台。

回顾 2021 年,银行理财市场相关的政策动态包括:

规范理财产品销售,促进行业稳健发展。2021 年 5 月 27 日,《理财公司理财产 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办法》在落实“资管新 规”、“理财新规”、“理财子新规”的基础上,针对理财公司特点,加强理财产品 销售机构和行为监管规范,压实理财产品销售和管理责任,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打破刚性兑付,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金管理类理财统一标准,平稳过渡。2021 年 6 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 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通知》是落实“资 管新规”及其补充通知的具体举措,有利于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防范不 公平竞争和监管套利;有利于增强现金管理类产品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防止不规范产品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推动银行存量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和理财公司“洁净起步”;有利于明确长期制度安排,稳定市场预期,消除不确定性,促进相关业务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运行,业务办理金额约 4.86 亿。2021 年 9 月 10 日,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发布,试点创新特色鲜明:一是基本实现全流程远程办理业务;二是对参与试点的内地银行机构和投资 者设置适当门槛;三是实施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和单个投资者限额管理;四是 实施资金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五是推动三地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共享业务信息,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截至 2021 年末,粤港澳大 湾区三地有超过 60 家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参与投资者已达 2.2 万人, 其中北向通投资者 1.4 万人,南向通投资者 0.8 万人。其中,北向通业务 3802 笔,金额 1.96 亿元;南向通业务 2053 笔,金额 2.9 亿元。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有序开展、正本清源。2021 年 9 月 10 日,《关于开展养老 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一方面,《通知》要求四 家试点机构(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 青岛)稳妥有序开展试点,做好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工作,保障养老理财产品稳健运行。另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要求 各理财公司规范养老理财产品名称使用,持续清理名不符实的“养老”字样理财 产品,维护养老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加强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21 年 12 月 17 日,《理财 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办法》充 分借鉴国内外监管实践,对理财产品流动性管控重点进行了明确与规范。通过建 立专门的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理财公司规则体系,有助于督 促理财公司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更好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 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理财产品投资策略的相对稳定,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投资、价 值投资收益,更好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2 理财市场概况:规模 28.6 万亿,净值化比例 93%

规模:2021Q4 非保本理财规模 28.6 万亿

估计 2021Q4 非保本理财规模约 28.6 万亿,同比增长 10.4%。根据普益标准统计, 截至 2021 年 4 季度,全国非保本理财余额约 28.56 万亿,季度环比上涨 2.2%,同比上涨 10.4%。2021 年 1 季度,非保本理财规模小幅下降,2 季度有所上升,3 季度增长明显, 季度环比上升 8.3%,4 季度小幅增长 2.2%。

转型:净值化比例超 9 成

截至 2021Q4,净值型产品规模近 27 万亿,占比 93.1%。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 2021 年 4 季度,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约 26.6 万亿,在全部非保本理财中的占比为 93.1%。 “资管新规”以来,净值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持续提升,2021 年 4 个季度分别为 73%、79%、 86.6%、93.1%。

结构:理财公司占比近 5 成

理财公司已经成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第一大管理机构。截至 2021Q3,29 家理财公 司获批筹建,其中 21 家正式开业,产品存续规模达 13.69 万亿,环比增长 36.75%,同比 增长 2.75 倍。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逐步增长,在全部非保本理财中的占比达 48.97%。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特征:公募、固收类、开放式、中低风险为主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截至 2021 年 2 季度:

公募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24.63 万亿,占比 95%;私募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1.17 万 亿,占比 5%。

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22.75 万亿,占比 88.2%;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2.96 万亿,占比 11.5%;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843 亿,占比 0.3%;商品及 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仅 11 亿,占比较低。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5.48 万亿,占比 21%;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20.32 万亿,占比 79%。

PR1 级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3.35 万亿,占比 13%;PR2 级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17.62 万亿,占比 68.3%;PR32 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4.71 万亿,占比 18.3%;PR4 级 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0.09 万亿,占比 0.35%;PR5 级理财产品规模合计 0.03 万亿, 占比 0.12%。

配置:债券仍为主要方向

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债券仍为最主要的配置方向。截至 2021Q2,理财产品投资 资产合计 28.66 万亿,其中:1)债券类投资占比 67.3%,包括债券投资(占比 56.8%) 以及同业存单投资(占比 10.5%);2)非标资产投资占比 13.1%;3)权益类资产投资占 比 4.1%;4)公募基金投资占比 2.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3 银行机构理财产品跟踪:存续产品约 3 万只,城农商 行产品数量居前

产品数量:存续产品约 3 万只,净值型占比近 9 成

2021Q4 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 30666 只,其中净值型产品数量 27320 只,占 比约 89.1%。资管新规以来,净值型产品数量不断上升,预期收益型产品数量不断下降, 2020 年初,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比例约 26.1%,2020 年末约 51.8%, 2021Q1/Q2/Q3/Q4 分别约 59.4%、68%、78.2%、89.1%。

机构类型:城农商行产品数量居前

2021Q4 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数量共 27320 只,同比增长 17%。考虑到国 有行及绝大部分股份行均设立了理财公司,存续的净值型产品的管理机构主要以城农商行为主。截至 2021Q4,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城商行产品数量共 13969 只, 占比 51.1%;农商行产品数量共 9354 只,占比 34.2%;股份行产品数量共 2813 只,占 比 10.3%。

2021Q4 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数量共 3346 只,同比下降 84.6%。随 着净值化转型的推进,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数量持续下降。截至 2021Q4,存续的预期收 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国有行产品数量共 1554 只,占比 46.4%;股份行产品数量共 1031 只,占比 30.8%;城商行产品数量共 430 只,占比 12.9%。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开放类型:净值型产品中封闭式占比 73%

2021Q4 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以封闭式为主,近阶段占比稳定在 7 成以上。 截至 2021Q4,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数量共 19864 只,占比 72.7%;半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6290只,占比 23%;全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864只,占比 3.2%。 2021 年下半年以来,净值型产品中封闭式的数量占比基本稳定在 73%左右。

2021Q4 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以封闭式为主,近阶段占比下滑至约 73%。截至 2021Q4,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数量共 2431 只,占比 72.7%;半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801 只,占比 23.9%;全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68 只, 占比 2%。预期收益型产品中封闭式的数量占比持续下降,从 2020 年初的 93.8%下降至 2020 年末的 89.5%,2021 年末进一步下降至 72.7%。

投资性质:净值型产品中固收类占比超 95%

净值型产品中固收类数量占比 95.2%,预期收益型产品中固收类数量占比 75.7%。截 至 2021Q4:1)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数量占比 95.2%,混合类 产品数量占比 4.2%,权益类产品数量占比 0.7%。2)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 品中,固收类产品数量占比 72.9%,混合类产品数量占比 26.4%,权益类产品数量占比 0.1%。

2021 年期间,净值型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变动不大,权益类产品平均 业绩基准先升后降。截至 2021Q4,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权益类、混合类、 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 5.01%、4.71%、4.16%。

2021 年期间,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呈下行趋势。截至 2021Q4,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 机构理财产品中,权益类、混合类、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 3.77%、3.41%、 3.72%。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投资期限:净值型产品中期限 6 个月以上的占比近 7 成

相比于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型产品的平均投资期限更长。截至 2021Q4:1)存续 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 6~12 个月的占比最高,达 40.5%;投资期限 在 1 年以上的占比 28.2%。2)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 3~6 个月的占比最高,达 38.3%;6~12 个月的占比 33.4%;1 年以上的占比 7.9%。

2021 年期间,中等期限(1~12 个月)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较为稳定,1 个月以下、 1 年以上期限产品的业绩基准波动较大。截至 2021Q4:1)存续的净值型银行机构理财产 品中,投资期限越长,平均业绩基准越高;投资期限 1 年以上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约 4.58%。 2)存续的预期收益型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越长,平均业绩基准越高;投资期 限 1 年以上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约 4.47%。(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跟踪:29 家获批,产品数量近 1.3 万只

机构动态:累计 29 家获批

截至 2021 年底,已有 29 家机构获得建立理财公司1的行政批复,其中 23 家已经成 立。2021 年以来,共有 5 家理财公司获批,分别为施罗德交银理财、渤银理财、高盛工 银理财、恒丰理财、上银理财。在全部 29 家获批机构中,国有行理财公司共 6 家,股份 行理财公司有 11 家,城商行理财公司有 7 家,农商行理财公司有 1 家,中外合资理财公 司有 4 家。

产品数量:21 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近 1.3 万只

截至 2021Q4,21 家理财公司的存续产品数量合计 12997 只。其中,工银理财产品 数量最多,达 1566 只,占比 14.7%;中银理财次之,产品数量共 1503 只,占比 11.6%; 其次是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以及信银理财,产品数量分别为 1428 只、1057 只、1032 只, 占比分别为 11%、8.1%及 7.9%。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机构类型:国有行理财公司产品数量居前

2021Q4 存续的理财公司产品数量共 12997 只,同比增长约 2.3 倍。截至 2021Q4, 存续的理财公司产品中,国有行理财公司产品共 5429 只,占比 41.8%;股份行理财公司 产品共 4346 只,占比 33.4%;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共 2874 只,占比 22.1%;农商行理 财公司产品共 242 只,占比 1.9%;合资理财公司产品共 106 只,占比 0.8%。

开放类型:开放式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理财公司产品以封闭式为主,但开放式产品占比持续上升。截至 2021Q4,存续的理财公司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数量共 7483 只,占比 57.6%;半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5209 只, 占比 40.1%;全开放式产品数量共 302 只,占比 2.3%。半开放/全开放式产品数量占比持 续上升,从 2020 年初的 24.7%提升至 2021 年末的 42.4%。

投资性质:固收类占比超 8 成

理财公司产品以固收类为主,且占比持续上升。截至 2021Q4,存续的理财公司产品 中,固收类产品共 11137 只,占比 85.7%;混合类产品共 1673 只,占比 12.9%;权益类 产品共 180 只,占比 1.4%。固收类产品的数量占比延续上升趋势,从 2020 年初的 74.8% 上升至 2021 年末的 85.7%。相比于银行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财子产品的混合类、权 益类产品占比较高,合计占比约 14.3%,而银行机构净值型产品中的混合类、权益类合计 占比约 4.8%。

理财公司固收类、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本稳定,下半年权益类产品的平均基准明 显下滑。2021 年上半年,理财公司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基本稳定,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平 均业绩基准从 8 月开始出现明显下滑。截至 2021Q4,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公司 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 3.96%、4.44%、5.2%。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投资期限:期限 1 年以上的产品占比约 56%

理财公司产品的投资期限以 1 年以上为主,占比约 54.%。截至 2021Q4:投资期限 在 1 个月以下的占比 6.7%;1~3 个月的占比 5.2%;3~6 个月的占比 10.2%;6~12 个月 的占比 23.9%;1 年以上的占比 54.1%。相比于银行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财子的平均 投资期限更长。理财子产品中投资期限 1 年以上的数量占比约 54%,而银行机构净值型产 品中投资期限 1 年以上的数量占比约 28%。

2021 年期间,理财公司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较为稳定,其中短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 业绩基准波动较大。截至 2021Q4,投资期限在 1 个月以下、1~3 个月、3~6 个月、6~12 个月、1 年以上的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 3.3%、3.35%、3.66%、4.1%、4.57%。

5 热点问题关注之一: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面世,兼具长 期性、稳健性和普惠性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有序开展,正本清源

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部署,2021 年 9 月 10 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 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自 2021 年 9 月 15 日起施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有利于丰富第 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 资合理回报”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结合国家养老或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 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 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 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 100 亿元人民币以内。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有序开展,正本清源。一方面,《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要求四家试点 机构稳妥有序开展试点,做好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 工作,保障养老理财产品稳健运行。另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要求各理财公司规范养老 理财产品名称使用,持续清理名不符实的“养老”字样理财产品,维护养老金融市场良好 秩序。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特征: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

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已发行首批养老理财产品。 四家试点机构均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具有长期性、稳健性、 普惠性的特征。

长期性:养老理财产品旨在引导投资者合理规划养老理财投资,树立长期投资、合理回报的投资理念。首批产品均设有 5 年封闭期。

稳健性:养老理财产品设计以绝对收益策略为导向。第一,首批产品均为固定收 益类、混合类产品,风险等级为 PR2~PR3,权益资产投资上限在 2~4 成。第二, 除风险准备金外,还设计了收益平滑基金,通过提取部分超额收益以备在业绩低 于基准时进行回补,实现“削峰填谷”、降低净值波动的作用。

普惠性:养老理财产品具备起购门槛低、费率低、安排灵活等特征。第一,首批 产品均为 1 元起购。第二,首批产品均不收取销售费用和业绩报酬,仅收取较低 的管理费和托管费。第三,首批产品均有分红设置,在成立一段时间后定期进行 分红。第四,首批产品流动性方面的安排较为灵活,在重大疾病、购房需求等条 件下可提前赎回,且不收取赎回费。

收益平滑基金是四款养老理财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当产品投资收益超过业绩比较基准 时,会将超出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作为收益平滑基金。当后续投资收益较低时,会将收益平 滑基金补充至产品资产。收益平滑基金独立于理财产品进行管理,能够起到较好的平抑净 值波动的作用。各家理财产品在计提频率、计提比例方面存在差异。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理财公司有望在养老金融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陆养老金融市场中的养老型产品主要包括三类:公募基金养老产品、保险机构 养老产品、银行机构及理财公司养老产品。其中,公募基金养老产品主要包括目标日期型 基金与目标风险型基金;保险机构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以及个人税收递延 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银行机构及理财公司养老产品主要为养老储蓄产品及养老理财产品。

养老第三支柱作为多层次养老体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环,需要政策、资管机构、个 人理念三方面的协调配合。政府完成税收优惠、个人养老账户等顶层制度设计,资管机构 提供养老型金融产品,个人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养老需求及必要性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途径 进行投资。发展以养老型金融产品为代表的第三支柱,可以有效缓解大陆当前养老体系的 压力,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预计公募基金、保险机构、银行机构及理财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将走出特色化发展之 路。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投资研究、资产配置能力,截至 2021 年底,公募养老目标基金 规模合计 1162.9 亿,其中目标日期基金共 171.6 亿,目标风险基金规模共 991.3 亿。保险机构的养老型金融产品在投资、寿险、分红、避税等多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团体养老保 障管理业务可以适配机构客户薪酬递延、员工持股、定制方案等个性化需求,个人税延型 商业养老保险兼具税盾、投资和保险等多重属性。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理财公司有望在养老金融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作为高储蓄率国家, “储蓄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理财公司发行的养老型产品较容易被投资者接受。另一方 面,理财公司兼具公募和私募基金业务机会,在利用固收类产品的传统优势和权益类产品 的外部合作基础上,还将借力银行股东的渠道和品牌等综合优势,有望在养老金融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

6 热点问题关注之二:“固收+”理财产品叠加资产丰富, 业绩表现稳健

“固收+”产品配置需求不断增长。第一,“资管新规”禁止滚动发行的资金池模式, 非标资产投资也受到限制,传统稳健型理财产品面临收益下行压力。第二,无风险收益处 于下行环境,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也不断降低。第三,股票市场处于高波动环境,投资者 对稳健型产品的配置需求增加。

公募“固收+”产品近年来规模持续上涨。粗口径下,以偏债混合、一级债基和二级 债基合计为“固收+”基金,公募“固收+”基金规模从 2019 年底的 5279 亿增长至 2021 年底的 21635 亿,2 年时间实现约 3.1 倍的规模增长。

理财公司不断增加“固收+”产品布局。截至 2021 年底,理财公司存续的“固收+” 理财产品数量共 7601 只,同比增长近 4 倍。其中,国有行理财公司存续的“固收+”理财 产品共 2942 只,占比约 38.7%;股份行理财公司存续的“固收+”理财产品共 2749 只, 占比约 36.2%;城商行理财公司存续的“固收+”理财产品共 1618 只,占比约 21.3%。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相比于公募基金,理财公司“固收+”可叠加的资产类别更为丰富。截至 2021 年底, 全部 7601 只“固收+”理财产品中,共有 6365 只产品同时叠加了多种类别的资产。在仅 叠加单一资产类别的产品中,“+非标”、“+衍生金融工具”、“+基金”的产品数量最多,占 比分别为 37.9%、21.2%、20.3%。

理财公司“固收+”产品业绩表现稳健。理财公司“固收+”产品体现出较好的绝对收 益特征,尽管 19 年、20 年、21 年股票市场表现差异较大,以沪深 300 指数为例,过去 3 年的收益分别为 36.1%、27.2%、-5.2%,但理财公司“固收+”产品的业绩表现较为稳定, 从中位数水平看,过去 1 年、2 年、3 年的年化收益分别为 4.41%、4.37%、4.46%。

理财公司有望在“固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理财公司在固收类资产投资 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第二,理财公司的“固收+”产品可叠加资产种类丰富,途径 多元。第三,尽管在权益类资产方面储备不足,但理财公司也逐步探索出了固收叠加量化 配置指数、借道公募 FOF 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等创新产品形式。

7 结论与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监管细则逐步完善,创新业务相继试点。2021 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秉承“资管新规”的原则与方向不变,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及现金管理 类产品的管理等政策相继出台。此外,“跨境理财通”、养老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相继试点, 理财业务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 互通,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等方面日益发挥更 重要的作用。

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净值化转型成效卓著。“资管新规”以来,非保本理财规模 稳步增长,从 18 年末的 22 万亿增长至 21 年末的 28.6 万亿,年化复合增长率约 9%。净 值化转型程度不断提升,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从 18 年末的 27.3%提升至 21 年末的 93.1%。

2021年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收官之年,创新求索

理财公司稳步发展,产品创新独具特色。2018 年底首家理财公司获批,2019 年 5 月 首家理财成立,理财公司稳步发展,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一大管理机构。截至 2021 年 底,已有 29 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存续产品数量近 1.3 万只。各家机构在布局涵盖固收、 权益、商品及衍生品等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的同时,基于自身优势禀赋探索规划差异化发 展,探索出 ESG 主题、养老主题、FOF/MOM、挂钩配置指数等创新产品。

理财业务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居 民财富持续增长,理财业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理财公司综合优势突出,兼具公募和私募 基金业务机会,固收类投资具有传统优势,权益类投资正不断探索,同时借力股东的渠道 和品牌发挥综合优势,理财业务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然,新阶段下理财业务在 新产品接受度、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系统建设等方面也面临压力与挑战。

收官之年,创新求索。2021 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资管行业统一监管 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备,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基 金等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将在趋于相似的约束条件下,发挥优势、展开竞争合作,共同服 务养老金、机构资金和居民财富管理市场。展望来看,预计各家理财公司将结合自身资源 禀赋,谋求差异化发展;不断加强资管能力建设,创新产品设计形式、丰富同业合作模式; 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养老金融、绿色金融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