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鹌鹑常见疾病防治三

4.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鹌鹑高度传染性肿瘤性疾病,分为神经型和内脏型两种。神经型特征为腿和翅麻痹,内脏型特征为各内脏器官和性腺等部位形成肿瘤。国内外均有鹌鹑马立克氏病的报道。在养鹑生产实践中,只要正确地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本病是可以控制的。

【诊断要点】

1)幼鹑对马立克氏病易感,但一般要在10周后才表现出症状或死亡。据研究报道,日本鹌鹑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大,母鹑的易感性大于公鹑。

2)病鹑精神不振,消瘦,贫血和死亡,剖检可见到内脏如心、胃、肝、脾等器官出现局部或全部不同程度的肿瘤。

[防治要点]

鹌鹑马立克氏病目前无法治疗,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是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雏鹑刚出壳1 日龄即应接种,皮下注射0.2毫升(1头份鹌鹑的用量)。

[注意]

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时,要预防雏鹑的早期感染,注意雏鹑环境的消毒和隔离,切勿将不同大小的鹌鹑混养。

鹌鹑常见疾病防治三

5.白痢

白痢的病原为鸡沙门氏菌,此菌遍布于外界环境,目前已探明的沙门氏菌属包括近2000多个血清型,但危害人和畜禽的仅10多个多存在于病鹑的生殖器官、肠道及肝脏中,病菌可随着粪便和蛋排出体外。白痢既能水平传播,又能经过蛋垂直传播,主要危害雏鹑。白痢在许多地区不断地发生和流行,是困扰养鹑业发展的严重疾病之一。

1)鹑白痢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内的维鹑。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缩颈闭目,离群呆立,不时发出尖叫声,白色糊状粪便堵塞肛门。

2)日龄较大的鹌鹑往往同时发生副伤寒或伤寒,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鹌鹑场,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鹑表现为食欲废绝,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稀粪,极度消瘦,剖检可见肝、脾肿大,有坏死病灶,小肠黏膜增厚或呈出血性炎症。

3)种鹑可用鹑白痢]血凝试验方法诊断,血清阳性者即可诊断为鹑白痢的感染者。

1)对种鹑应定期进行鹑白痢检疫,淘汰阳性种鹑,这是杜绝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

2)注意鹌鹑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一旦发现本病流行,立刻对病鹑进行隔离,同时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