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跟大家分享《庄子》“外篇”中的“胠(qu)箧(qie)”一文。我们耳熟能详的“窃钩者铢,窃国者为诸侯”“盗亦有道”“

作者:可道读书会

今天跟大家分享《庄子》“外篇”中的“胠(qu)箧(qie)”一文。

我们耳熟能详的“窃钩者铢,窃国者为诸侯”“盗亦有道”“唇亡齿寒”等词句,就是出自该篇。

文章开篇讲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寓言:为了对付打开箱子、柜子、布袋窃取财物的盗贼而进行安全防范,就一定扎紧绳索,关紧锁扣,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聪明。然而,大盗来了,就会连同柜子、箱子、囊袋一并偷了去,唯恐绳索和锁扣不牢固。那么前面所说的聪明的做法,实际都是为大盗做的积蓄。

有人可能就问:那怎么办呢?难道我们要敞开柜子,尽着盗贼偷吗?

庄子在下文做了回答:“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要批判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能太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抛弃那些所谓圣人的小聪明,民风回归朴实,也就不会有大盗出现了。

庄子的观点,有些反传统观念而用之的意思,但仔细想想又颇有道理。

我小的时候,邻里之间,尤其是农村,家家外出不用锁门闭户,很少听说谁家被贼偷了东西。那时的民风纯朴善良,偷窃这样的事自然也就少。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盗窃案件发生得也很少了。的确是这样,当今社会治安好,是因为依托高科技进行的有效社会治理,到处都有高清监控,坏人不敢偷。而在庄子的时代,科技还不发达,庄子的理想是让人不想偷。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当然,庄子的思想是去除小聪明,让民风回归单纯朴实,但完全用他的思想来治理社会可能有些消极和片面。

今天跟大家分享《庄子》“外篇”中的“胠(qu)箧(qie)”一文。我们耳熟能详的“窃钩者铢,窃国者为诸侯”“盗亦有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