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南宗五祖白玉蟾《立春》诗并释义
一,白玉蟾其人其事
#媒体人周刊#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道教著名道士,金丹派南宗五祖(实际创始人)。他本姓葛,名长庚,字白叟,祖籍福建闽清,因祖父在琼州府教书,故1194生长庚于琼州府琼山县。后祖、父相继亡,母氏改稼白氏,因改姓白,号琼馆。因七岁吟诗得罪官员,科举无望,剑走偏锋,16岁时离岛云游四海求道修炼,二十年遇上了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泥丸,得其真传,名声渐起。
道教分正一与全真两大派。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为主要宗教活动。“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统万”、“真一不二”之意;而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北派全真创始人王重阳以《道德经》为圭臬,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全真派又因传道方位与修炼方式不同分为南北二宗。其中,位于浙江天台山以炼丹为主这一派称为金丹派南宗祖庭。
其实,南北金丹派和北方的全真派相对,因地处江南,故称“南宗”。金丹南宗近道,北宗近禅。二者都是全真道教的主要流派。
白玉蟾师从陈楠创立道教金丹派,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因白玉蟾以前都为单传,到白玉蟾才开枝散叶,因此,白玉蟾为金丹派事实上的创始人。
作为南宗五祖白玉蟾,晚年主要活动在武夷山地区,收徒炼道。嘉定年间曾被诏入太乙宫,给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而,他却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
二,白玉蟾“立春”诗
#每日一诗# 白玉蟾除了在道教理论和修炼方面的卓越贡献外,诗词书画也非常著名。地学识渊博,儒释道融会贯通,善诗词和四体书法,其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尤妙画梅竹人物,间或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特别是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爽朗飘逸,凝练隽永,有不少是咏叹民间疾苦的,终其一生,著作颇丰,诗词存世超过千首。如史上留下这首《立春》诗:
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刚峰写字# 其实,《立春》诗标题是后人加他, 白玉蟾诗的原题为《元旦在鹤林偶作》。“鹤林”为佛教语,指寺院佛观周围的树林。这首诗,是何年何月,在哪个寺院所作?现无法考了。但从他弟子在他成仙后收集整理流传于世的这首有关“立春”的诗中,不仅读到对新春清新明快,寓意美好的诗意;而且,诗中一句“阳春应有脚”借用唐代名相宋璟的典故,折射出五祖济世于民的深意。
诗开言吟:“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说的是东风(春风)吹散了梅树枝头的落雪,一夜之间天地回春。然后由景转意:“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将他的期许借典故明喻。史载:唐名相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阳春应有脚”之意,就是期许官员们学宋璟爱民恤物,少一些“走过场、对稿念、打官腔”的官老爷们,从此,天下,百花富贵、万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