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生的戏剧性。有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就像2002年的时候,连云港石棚山因风景优美而游客增多,却因为上山之路崎岖而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政府决定在此修建一条道路,方便游客上下山。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石棚山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知名的文人雅士,如石曼卿、苏轼等等在此饮酒赋诗,也有名留青史的人物,如刘备之恩人糜竺葬于此。

是以,在动工之前,建筑公司的老板千叮万嘱,如果挖到了什么重要文物一定要上报。

这句话,就让姜茂东听了进去。

但他万万没想到,他挖出来的不是普通的文物,而是在考古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一口千年棺木。

农民工挖掘棺木立刻上报,专家打开棺木后骇然失色

姜茂东就职于连云港金大工程公司,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当时是7月7日,正值盛夏,他坐在挖掘机中,挥汗如雨,正紧张地作业着。

这时,挖掘机的抓斗好像碰到了什么坚硬的物品,姜茂东加大抓力,把那坚硬的物品挖出来。

定睛一看,竟是一块腐朽的木板。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当时,姜茂东隐隐意识到了不对劲。

再一挖,果然印证了他的猜想——抓斗里居然是一口沉重的棺木。

棺木在抓斗上摇摇欲坠,彰显着其分量。

姜茂东想起了领导的吩咐,连忙上报给公司,并且报了警。

连云港的警方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孙亮匆匆赶到现场。

因为挖到棺木的消息不胫而走,所以现场人山人海,在警方维持秩序的情况下,孙亮对现场挖掘的情况做了一个初步判断。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当时现场已经挖出了一个宽20米,长30米,深5米的大坑,坑中依稀可见两三副棺木被历史的尘埃蒙灰的模样。

从棺椁的腐蚀程度和花纹、用材,大致可以判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群,时间大概在西汉的中后期。

次日,连云港市的博物馆考古部的主任项剑云带着同事来做进一步的勘察。

该墓群共有四副棺木,第一个被挖出来的是3号棺。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经过12个小时烈日下的作业,终于将剩下三副棺木全都挖了出来,按照出土陪葬品的信息显示,这三副棺木分别是一男两女。

因为3号棺是被抓斗抬起来的,外部被破坏相对比较严重。所以将棺木运回了博物馆的时候,他们也第一时间对3号棺的内部进行了调查。

就在项剑云凿开棺材板的瞬间,一股奇怪的恶臭就扑鼻而来,让项剑云一阵头晕。

此时,棺木仅撬开了5公分的缝隙。

在这5公分的缝隙中,项剑云看到了满满的棺液中,藏着一节白嫩的、宛若莲藕一样的细长物体。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项剑云不解其意,甚至产生了想用手去触碰的念头。就在他伸手的瞬间,身边的同事大喊:“腿!”

听到同事这么喊,项剑云再仔细定睛一看,确实,那如藕节一样的末端,正是五趾分明的脚掌,项剑云第一时间就把棺木,迅速地关上了!

女尸的保存完好皮肤白皙,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谜团

这意味着什么,时年54岁、有着丰富的考古经验的项剑云怎会不明白。

他浑身发抖,激动不已,迅速地跑向了馆长周锦屏的办公室:“我们发现了不腐的尸身!”

尸身为何不腐虽然不明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尽量减少接触空气。这才是项剑云第一时间关上棺木的主要原因。

得知这个消息后,周锦屏立刻做足了准备,才准备“开馆验尸”。

打开棺盖的瞬间,看到了全身皮肤白皙、保存完好的尸体安静地躺在黑褐色的棺液之中。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检验他们将尸身安全地托放在旁边的容器中。

经过测量,尸身身长1米58,女性,年约50左右。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紧接着,他们做了进一步的观察。

女尸的身体虽然已经萎缩,但是仍然丰满润泽。头发稀疏,但是发根完整。

有意思的是,女尸的头顶有整齐的发茬,就像是剃过一样。她的陪葬品中还有一个精致的发套,这就让女尸的生前的生理状态开始有些扑朔迷离。

女尸的皮肤纹理清晰,毛孔清晰可见,手指修长,指甲完好无缺。

她的脚掌大小大概38码左右。根据她的初步体检看出,在她身体萎缩之前,她真正的身高应该大约1.65~1.70左右。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而她的体重则有25.5公斤,显然这并不是她生前的体重,但是因为年代过久,再加上体重的变数比身高要大很多,所以无法判断。

为了进一步了解女尸的内部结构,2003年6月6日,这名女尸接受了X光射线的内部检查,初步断定她的脑组织清晰可见,左眼球完好。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之后,为了探明女尸的身体状况,进一步为女尸进行了解剖。

在为尸体进行解剖之后,其内脏器官更是让人们大吃一惊。原以为会陈腐破败的尸体内部,五脏六腑居然相当完好。

可以看出,女尸的整个身体状况除了随着千年而略有萎缩之外,基本上没有特别明显的腐坏问题。

但是放眼整个考古学界,这样的尸身可以说是十分少见,近乎没有。到底尸体的保存方式是什么?也许要从女尸的葬身之所——棺材开始说起。

棺液带来了全新考古议题,或有可能“复活”该女子

和女尸同期出土的三副棺木中的尸骨只剩零星半点,它们均是用同样的材质的棺木,用的是同样的封棺手法,显然防腐的原因和棺木无关。

那么就是和棺液有关吗?

众所周知,棺液的出处有三种:

第一是地下水渗透到了棺内;

第二是尸体的水分和油脂蒸发;

第三则是古人为了防腐倒入的专用防腐液。

女尸的棺液或许就来自第三种。

博物馆的艺术特展部主任徐玲丽对此就特别注意,她在市第一医院将棺液样本进行化验,结果不仅没有给她解惑,反而给了她更大的谜题。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原来,棺液的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和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夫人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

要知道,碱性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细菌滋生,也就是说是不利于尸体的保存的。这不仅是给考古界,也是给生物学界、医学界、化学界带来了全新的议题。

各个行业的专家们,一直致力于从棺液中获取更多的研究信息,然而却一无所获。不过,在“体检”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却被提取了出来。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女尸的两颗臼齿被取下,目的是为了提取里面的DNA样本。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从骨髓处提取,但显然难度更大,牙齿中的DNA一般来说保存得更好。

这意味着,也许在将来科学进步的某一天,可以通过克隆等技术“复活”该女尸。让西汉时期的人类重新站在我们面前。

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复活”女尸,但是复原女尸的样貌并不困难。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就将该女士的容貌描绘出来。

赵成文按照其骨相和五官分布,复原了其25岁时期的容貌,该女子圆形脸,杏仁眼,蒜头鼻,菱角嘴,用赵成文的话来说:“很有个性,属于聪明干练型。”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不过,再如何复原,也无法复刻该女子的生平。

如果想了解她的前世今生,还得从她的陪葬品入手。

事实上,女尸和同墓穴的一男二女的陪葬品的损毁并不严重。从女尸棺木内找到一枚印章,上面写着“凌氏惠平”。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也就是说,这名尸身不腐的奇女子,闺名凌惠平。但是,女子本就在史书中记载甚少,如果没有为历史留下建树更是不会提及姓名。

专家们自然没有从史书中找到和凌惠平有关的只言片语,而与她同穴的三人,似乎也并没有帮助我们获得什么信息。

虽有姓名却依然身份成迷,和同一墓中男子关系难定

墓中唯一的男性虽然颅骨及颅内组织完好,他的棺椁上刻下了他的名字。但是年代久远,字迹已经不甚清晰,隐约可见“东公”二字。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东公”在古代,是指德高望重之人。可见该男尸生前的社会地位不低。与之出土的木牍上写着和他殡葬相关的信息,也佐证了这一点。

为“东公”吊唁的,都是“东海太守”、“河南太守”派来的官员,可见大家都很重视“东公”的葬礼,“东公”极有可能和“太守”是同等职位的地方官吏。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从其他陪葬品也可以看出,这一家应该社会地位不低。而凌惠平的印章,更是来头不小。她的印章是龟钮青铜印。

但是,在汉代,龟钮青铜印是年收入为2000担的官员才能拥有的,这是否意味着凌惠平本人是一名官员?

孙亮在这边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汉代,是有女子封侯的历史的。吕雉的妹妹吕嬃被封为临光候、东海王刘疆的三个女儿都接受了封侯。

也就是说,凌惠平极有可能也被封侯了。那么她的历史地位自然又会有新的见解。进一步设想,她在“东公”家中的地位自然也会有新的推论。

墓中一男三女,显然是“东公”和他的妻妾。

那么凌惠平在家中地位是什么呢?是妻还是妾?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如果凌惠平有封侯的背景,她是妾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考古研究不能只凭推测,是以需要更多的文物来佐证这个观点。

然而,很可惜的是,虽然大部分的陪葬品都相对完整,但却唯独缺少了他们的具体生卒年,这也为考据带来的一定难度。

无论历史上的凌惠平的生平有多么的扑朔迷离,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她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湿尸,也是中国第三个汉代湿尸。

凌惠平的保存方式也太过成谜,是以专家们在不断研究她的不腐之谜的同时,也想着如何帮助她“延年益寿”。

定期为女尸进行监控保护,确保其尸身能够长青不朽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到了如此发达的地步,但是看到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可思议的超前技术时,依然还是会敬佩古人的智慧。

现代人以科技自居,却依然无法解开凌惠平的防腐之谜,在一开始只能将凌惠平放在通俗使用的防腐液——福尔马林中。

这样的保存手法虽是现代科技中比较稳妥的方式,但凌惠平白皙的皮肤也随着化学效应渐渐变黑、变干。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专家们也知道,这样毕竟非长远之计,于是在2008年的时候,连云港市博物馆和长沙马王堆古尸保护与研究中心合作,并且进行长期的监控保护。

在2013年时,专家们提取凌惠平的固定保护液样本时发现其中的化学成分有变化,于是在2014年时着手了更换保护液的工作。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201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凌惠平的尸身,连云港市博物馆开始对凌惠平尸身所处的展厅进行大规模改造,历时4年,才终于再次进行开展。

2021年,江苏省文化厅将连云港市博物馆定为4A级旅游区,这意味着凌惠平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到更妥善的保存。

如今,有很多游客会慕名前往云港市博物馆凌惠平的尸身。

一连串的谜团萦绕在这个女人身上,也让人们对她更加好奇。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除了上述几个谜团之外,依然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如凌惠平到底是先下葬,还是和“东公”他们一起下葬?又或者是之后再下葬?

以及凌惠平身上的一些浅层伤口,是否是她的致死因?

2002年江苏挖出一副千年木棺,开棺后露出一条腿,专家:立刻盖棺

在凌惠平的肺部里,发现了一些煤灰,初步推断是平日烧煤取暖时,不甚吸入的。那这些和她的寿命长短又是否有关系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会有许多智慧结晶惊艳了时光。也许这是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许这是一系列巧合而天然形成的。

就像凌惠平穿越了时空再次来到了我们面前,其音容笑貌活灵活现令人惊叹。她的出现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她的尸身不腐也是一系列“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形成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