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标好了价格

新年已过,小飞昨天就已到达上海,开工了。

昨晚睡得特别死,大概九点多一点吧。

赶车太累了。

凌晨四点多醒来,找到手机,看看书,时间划过6点。再眯会,到七点起床上班。

以上是一种客观事实的描述,想要借此说明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状态(看书那段可能需要换成其他)。而且,不只是几年,而是大半生。

小飞坐了快六年的火车,或硬座或无座,每次都在20个小时以上。这些年里,上上下下、来来往往的面孔变了,小飞的心境也在不断变化。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提升自己的能力,估计是最保险,同时也是最紧急的一件事了。毕竟,提升能力就是在提升自己的价值。

换句话说,你值多少钱?

01

刚刚过去的春节,小飞没有阅读,但头发却是白了好多,或许可以写出一些因焦虑而产生的感悟。比如说买车。

原先想的是暂时几年不买车,毕竟每年在家就呆那么几天。但是,当周围的人都有之后,就你还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这无法不让人产生焦虑。

你一个人走也就罢了,更何况,还有你的家人。他们千辛万苦送你大学毕业,竟然这点“福”都享受不到,岂不悲哀?别人怎样想?你自己又于心何忍呢?

所以,小飞决定买车。即使是二手。

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才会焦虑;别人有自己也有,只不过别人好一点,那焦虑感就会少很多。从体验心理上讲,我特别认同这句话。0和1的差别才是天差地别,但1和10的差别,其实可以很小。

02

再比如说财富的积累。或简单等同于钱的多少。

在农村有个现象特别揪心,XXX病晚期。

之所以提到这个现象,是因为大多数农村人都特别害怕用钱。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

小病如伤风感冒随便买点药来吃,或者就是硬拖着。大病呢?倒是没有拖,只是几乎检查出来都是晚期。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每年交1000多的体检费。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生活,硬要他们坚忍。去了,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没了。

远的不说,我周围的人,如我母亲,外公,邻居何大叔何大娘都是如此。

你不妨也去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看看所占比例有多大。

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财富累积。钱不够。

钱不够咋办,赚钱呗!

太俗了是不?不是。

钱是中性的,是社会一般价值的体现。无好坏、对错、黑白。

社会的运转,需要钱这一工具来维持,或者衡量。对于身处其中的你我,能做的,是尽可能增加其价值,更好地运用它。

就如著名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所写道的:“发财致富对犹太人来说只不过是阶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非他们的核心目标。犹太人真正的愿望,他们的潜在理想,是提高自己的才智,使自己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

当然,不能被钱给奴役了心灵。

胖东来,全中国零售行业的“模范生”的创始人于东来说,“一定让能力超过欲望和责任。”

这可能和小飞用来警示自己的“君子为学以克己,克己方能成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读书和赚钱两者同时存在并不矛盾。读书和赚钱都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不困于世,不流于俗。

03

之前听到有大咖说当你阅读50本书时,你的工资就会翻一倍,当你阅读100本书后,你的工资应该在三倍以上。

虽然没有翔实数据的论证,但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思维上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在文章中也提到,“你以为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这句话很扎心。

别人的基本功哪儿来的?

啃书啃来的。

所以,还是要读书。

读书不能立马产生收益,但长期来看,它带来收益的概率,非常大。因为读书解决的是,底层逻辑问题,是根。

最后,附上《像有钱人一样思考》中的几句话。

如果你想改变果实,你首先必须改变它的根;如果你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你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

你的潜意识所受到的制约,决定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行动,而你的行动就决定了你的结果。

责怪、合理化和抱怨,就像是药丸,顶多只能纾解一时的压力,减轻失败的焦虑。

“如果你瞄准的是星星,那么你至少会射中月亮。

祝福你想要的事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