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王迪 朱浩铨

2022北京冬奥

万众瞩目,如约而至!

2015年7月31日,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

北京携手张家口

获得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后,

社会各界人士就开始为

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紧锣密鼓地准备。

从冬奥会开幕式导演

到职业滑雪运动员,

从滑雪保障医生

到冬奥火炬手

……

他们默默为冬奥会做准备的同时,

也在助力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

7年来,

越来越多大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从北京到上海,从库尔勒到哈尔滨,

不分南北,不论东西。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从目标变为现实。

《民生周刊》新媒体编辑部推出一组冬奥会专题策划——探秘冬奥故事。

冬奥会开幕式上,44个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圣歌》,空灵的声音令人陶醉。如果不是特别说明,很难想到这群孩子来自山区。

为什么孩子们如此阳光、自信?我们采访了乡村音乐领路人邓小岚,听她讲述孩子们和音乐的动人故事。

纯朴,清澈,干净。

中国农村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了,

山区的孩子站上奥运舞台,

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

就是最好诠释。

2022年2月4日,

壬寅虎年正月初四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一群身穿虎头图案服装、

头戴红帽、脚穿虎头鞋的孩子

让全世界看到冰雪般的纯净美好。

晚上10时许,

希腊语《奥林匹克颂》响起,

没有伴奏,

演唱它的是44个山里娃。

伴随奥林匹克会旗冉冉升起,

空灵的歌声回荡在国家体育馆。

现场5万多观众全体起立,

跟随歌声轻轻摇晃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河北省阜平县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受访者供图

这群“虎头虎脑”的山里娃

最大的11周岁,

最小的5周岁,

全部来自2020年脱贫摘帽的革命老区,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农村家庭,

组成的合唱团名叫

“马兰花合唱团”。

山里娃缘何登上冬奥舞台?

这一切离不开一位老人——

邓小岚。

她组建的“马兰小乐队”

正是“马兰花合唱团”的前身。

这场完美演绎背后有哪些故事?

一起来听乡村音乐领路人邓小岚,

讲述孩子们和音乐的故事。

“这是天籁之音,

它真正传递了新时代的新面貌。”

阜平,位于太行山区,

曾是深度贫困县。

邓小岚退休后,

从城市来到父亲邓拓工作过的

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

教这里的孩子唱歌,

组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马兰小乐队”。

这成为阜平这群孩子们

受到北京冬奥组委关注,

参演开幕式的重要原因。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2022年2月2日,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马兰村所属的城南庄镇大部分在山区,

“尤其是小学

井沟小学、石猴小学、大岸底小学,

一听这些名字,

就知道全在山沟沟里。”

当北京冬奥组委,

第一次听到这些孩子

空灵、清澈、干净的歌声时,

现场工作人员颇为感动。

邓小岚回忆起多年前

小乐队第一次上台表演:

“乐队6个小孩,刚一上台,

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人家穿着五颜六色的演出服,

我们就是白衣服、蓝裤子、红领巾,

手里拿的是小提琴、手风琴,

山里的小孩,

会拉小提琴,多难得啊!”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当时孩子们拉的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并且只有一个声部,声音干净。”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

“山里的孩子站在奥运舞台上

为奥运放声歌唱,

这是天籁之音。

它真正传递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新面貌,

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大山里的孩子唱希腊语

能行吗?

奥林匹克会歌,

历届有过不同的演绎方式。

让奥林匹克会旗

在山野孩子的歌声中升起,

这是第一次!

2021年10月中旬,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两名教师,

来到阜平教孩子们希腊语。

练习一段时间后,

老师们惊奇地发现,

那些“专业学音乐的都提心吊胆的”变调处,

孩子们几乎不出错。

他们靠耳朵和记忆力,

记下了整首歌曲的正确曲调。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 孩子们正在跟着音乐打节拍。受访者供图

邓小岚说:

“这次用希腊语唱奥林匹克会歌,

老师最后是按希腊语发音,

用汉语拼音标出来,

再把词意一句句讲给他们听,

让孩子们一遍遍练习、记忆。”

“刚开始的时候,

我还跟着孩子们一起学,

后来我不学了,

因为他们学得太快了,

我根本背不下来!”

泥土的芳香与世界瞩目的舞台,

“两极”对撞传递大山里孩子

对音乐舞台的渴望。

十多年来,

只要一有机会,

邓小岚就带孩子们外出演出、参观。

“有一次,

我们在上海参加一个国际青少年夏令营,

和很多外国小乐队一起,

其中一场演出,

让大家一起用中英文唱《友谊地久天长》

志愿者担心我们这些小孩不会英文,

过来跟我们说:

‘如果你们不会英文,

就小声跟着一起唱中文吧。’

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们会唱英文版!’

后来那位志愿者还专门过来听了一次。”

邓小岚笑道。

“音乐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才艺、快乐,

更是一份来自心底的自信,

18年的坚守,

我为的就是在孩子们心底埋下这颗种子。”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邓小岚和孩子们在国家大剧院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开幕式正式演出那天,

看着孩子们在台上的表现,

观众席上的邓小岚

湿了眼眶:

“看,孩子们表演得多好。”

演出结束后,

一个孩子激动地找到她:

“邓老师,邓老师,

传送奥运会旗时现场放的音乐

就是《欢乐颂》,我也会!”

看到孩子满脸兴奋,

邓小岚笑着回答:

“是啊,如果我们拿小提琴来就好了!”

140秒完美表演。

这群最普通的山里娃,

向中国、向世界献上了一道特殊的艺术大餐。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有机会我一定教他们唱歌。”

“我非常喜欢音乐,

唱歌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2003年,

邓小岚去马兰扫墓时,

正好碰到马兰小学的学生们,

“我当时随口问了句,

‘小朋友能不能给爷爷奶奶唱个歌啊?’

孩子们居然连一首歌都不会唱,

甚至连国歌都唱不好。”

邓小岚当时就想: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教他们唱歌。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邓小岚在教孩子们练琴。受访者供图

2004年,退休后的邓小岚,

回到了马兰村。

一有时间,就教孩子们唱歌。

“教起来才发现这些小孩唱得挺好,

不是不会唱,就是没人教他们。”

后来,邓小岚萌生了一个想法:

开始教孩子们乐器。

如今,村里想学音乐的孩子越来越多,

没上学的孩子,也跟着哥哥姐姐学会了歌谣,

唱着《小燕子》在街上跑。

音乐改变了大山孩子们的生活,

也让乡村有了新活力。

山里娃歌声感动世界!缘何登上冬奥舞台?独家专访马兰小乐队创办者邓小岚

▲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在山谷间弹奏歌唱。受访者供图

在邓小岚看来,

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快乐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启迪心智,

培养他们认识美、

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真正呈现出“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当清澈的童声

响彻“鸟巢”上空

孩子们向世界证明:

大山不是梦想的枷锁,

山里娃的舞台可以更为广阔!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