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2022年2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宣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中华书局共获批20个项目,其中一个是联合申报,涉及英文、法文、俄文、韩文、日文等版本。

设立于2010年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集中挑选和译介代表中国学术水准、表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传播现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学术精品,资助中国学者相关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加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也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出版综合能力。

中华书局“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入选名单

项目相关好书,部分推荐如下: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邓小南 著

978-7-101-15140-4

75.00元

本书探讨了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例如有关选任的部门与条例,考课法在宋代的施行,铨选中“资”与“资序”系统的并立,铨选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荐举制度,以课绩、资考为依据的磨勘制度,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以及宋代铨选中的诸多矛盾及应对方式等。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追踪当年的选任逻辑,厘清错综表象背后的因由。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

于赓哲 著

978-7-101-15083-4

58.00元

当皇帝患病,病痛会让他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甚至由此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吗?当诗人患病,他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当老百姓患病,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历史的车轮往往被不经意的小石子改变方向;疾病,或许就是那颗最常遇见的小石子。本书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图文中国史》

樊树志 著

978-7-101-14675-2

99.00元

樊树志教授为满足广大读者对于简明历史普及读物的需求,在毕生研究以及两部畅销通史著作——《国史概要》和《国史十六讲》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精心打磨呈现的一本适合轻松阅读又增长知识的历史读本。这本书在朝代系统的架构下,每一时段选择若干专题重点书写,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力求深入浅出。这本书确实做到了简明而不肤浅,专精而不枯燥。书中图片与文字同等重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 著

978-7-101-14702-5

65.00元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什么是黄的,它有变清的那一天吗?本书为葛剑雄教授数十年研究黄河心得所汇,包含全流域地理面貌,河道变迁、泥沙流失的科学分析,阐述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治理、黄河儿女如何走向全国等,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探讨当下黄河的治理与发展。全书既有翔实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配有多幅体现黄河真实面貌的精彩图片。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

陈正宏 著

978-7-101-13965-5

45.00元

本书按照《史记》的内容顺序,详细介绍了说帝王故事的《本纪》、穿越时空呈现历史的《表》和记录古代各项制度的《书》,分三部分讲故事、说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风和三十年从教的经验,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话题:什么叫改朝换代,为什么分分合合总是需要一个王,史上为何大王轮流做,分封与为官的背后又有哪些可说与不可说?

因为《史记》中《表》和《书》文化的深度和难度,即使学者也不容易梳理清晰,而本书作者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研究《史记》三十年的深厚功力,以读者立场深入浅出的呈现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松讲解、故事带入后,令读者豁然开朗。

中华书局20个项目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

费泳 著

978-7-101-15046-9

198.00元

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对外输出。以往由于佛教实物的缺乏,无法验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辉煌,导致对朝鲜半岛、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认识,多注重北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条件进一步论证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南六朝的主导性作用。本书对中国与海东地区佛教造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东晋、南朝的佛像样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白凤时期造像的影响和传播路径,确立六朝在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先进地位。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