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生与死是人世最大的平常。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电影《入殓师》中的火葬师傅说:

死可能是一道坎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韩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中,也有来自遗物整理师的自白:

他们不能整理自己的家,所以才拜托我们整理他们的家。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截图

我们总是忌讳“死亡”这个字眼,但韩国遗物整理师金完在《遗物整理师》中,就是要把死亡摆到台面上,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死亡议题。

生于首尔长于釜山的金完,大学专攻诗歌,为了成为专业作家,三十多岁时开始去乡村生活,在日本进行采访和写作,并对为逝者收拾残局这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金完在回国后,专门成立了特殊清扫服务公司“Hardworks”,正式开启遗物整理师的工作。

《遗物整理师》是金完作为一个遗物整理师的真实工作笔记,含13个特殊现场清扫记录,11篇深度思考随笔,以特殊的视角观察生死,既温柔又犀利,不断思考生命以及生存的意义。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1、“我是遗物整理师”

“微菌丛生的墙面、充满秽物和动物尸体的地板、被血水浸湿的棉被……”

穿梭在各种死亡现场的特殊行业“遗物整理师”,一边清理死亡现场的血迹和遗物,一边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东亚文化中,遗物整理师与入殓师相似,可能是一种晦气的、丧丧的职业,但这本《遗物整理师》借助这个特殊的职业,讲述了一个个孤独而温柔的故事,并通过“遗物”来重新审视生与死、人性与爱的普遍议题。

如果说入殓师是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那么遗物整理师便揭开了每个独自逝去灵魂的故事,既“整理”了亡者家属的心灵,也疗愈了自我。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入殓师》截图

作者金完曾感慨,遗物整理师的工作“像幽灵一样无法在人前展露,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或许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本《遗物整理师》。

这是作者金完面对死亡现场时关于逝者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记录,像是一盏小火慢煮的丧味鸡汤,不在于向死而生,而是以死疗生的身心灵。

就像首尔大学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柳成昊所说:

如果人的一生像部电影,那么作者金完的工作,就是在电影片尾名单中的最后一行,如果不定睛看很容易就会忽略。透过这本书,作者将在我们周遭默默离去的人们最后疲惫的身影照亮,反过来传达人生的强烈意志与珍贵。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2、人生的最后一次搬家

身为遗物整理师,金完也在思考随笔中表露了自己对这份特殊职业的真实想法:

和你的工作一样,我的工作也很特别。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的生命逝去后,我来帮他进行清理。一个人不会死两次,对于死去的他而言,我提供的服务也只有一次,确实是很特别、很高贵的工作,不是吗?

遗物整理是一件既沉重又严肃的事情。为逝者清扫房间的遗物整理师,在死亡现场见到的不只是往生者留下的干涸血迹及生活用品,还有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挣扎,以及不得不屈服于社会框架的悲鸣。

这份特别的高贵的遗物整理工作,是逝者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搬家,也是社会“孤独死”现象的一个典型缩影。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在《遗物整理师》中,金完特别记录了工作过程中清扫的特殊现场,并默默探索死亡背后的故事,比如:在帐篷生活的自杀女性、离世前会进行垃圾分类的人、离世前安排好自己后事的人……随后,遗物整理师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正式开始工作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很有必要。遗物整理师双手提着两个扁平而又粗糙的黑色箱子,里面会装满多种保护工具,包括蓝色医用手套、鞋套、口罩等。

清理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打开房门,仔细查看整个房间的各个角落,准确把握清理现场需要的工作量,并着手清理独自死去的人的房间。

跟随遗物整理师金完的视线,我们身不在场,却目睹了每个死亡背后的故事,感受到每一条生命在踏上死亡之路前的孤独与绝望,让我们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之余,也给人带来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3、亡者的致意与生者的启示

生与死就像硬币的两面,只有单面是不成立的,在死者离开人世的地方,其实会更鲜明地展现他的生活与存在。

“遗物整理师”是一个小众职业,《遗物整理师》更是一个小众题材,但这些真实故事的陈述,微末细节的描述,以及直面生与死的探索,都让这个职业与这本书更加深刻而触动人心。

行走于逝者与生者边缘地带的遗物整理师,直击孤独死现场,以第三视角重新审视那些可能被长期忽略的人生难题。

透过这些亡者遗物的展示,那些曾在悬崖挣扎的生活痕迹、不分年龄与性别的孤独死明晰可辨。在沉重哀伤的同时,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每一个普通人存在的意义。

“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痕迹。”

我是遗物整理师:当有人独自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遗物整理,既是对死者的敬畏,又是对生者的抚慰。这种虔诚的仪式感,不止是对亡者的致意,也是对生者的启示。

《遗物整理师》以真实叙述讽刺社会,用死亡包裹着社会议题,揭开“遗物整理师”这个特殊职业的真实面貌,以及每个独自逝去灵魂的故事,让我们逐步认识到生与死的共生关系: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如此可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