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文/沈会芬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在县城的家中,望着那坐在沙发上,吃着枣馒头,喝着玉米面糊糊,已经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我泪眼朦胧,思绪又飞回到那遥远的小山村里。

那时的山村,一进腊月,伴随着零星的鞭炮声,大人孩子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清晨,天刚蒙蒙亮,只睡了五个小时觉的母亲,就要起床了。昨天晚上,被一泡尿憋醒的我,看到昏暗地油灯下,母亲戴着老花镜,正在专心致志地一个一个的挑选着红枣。我知道,这些烂枣小枣,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因年前集市上没卖掉,又舍不得扔掉,所以给我家送来的。母亲要面子,又回赠给了他二十斤白面。而此时,母亲怕点灯,惊醒了睡梦中的孩子们。黑暗中,她摸索着穿上衣服。不一会,厨房里响起了呱嗒、呱嗒拉风箱的声音,在熟悉的风箱声和北风的呼啸声中,躺在热呼呼的被窝里,我又回到甜甜的梦乡。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吃过早饭,二哥紧紧裤腰带,戴上他的那顶狗皮帽子,扛起镢头,喊上东家刘二,叫上西边二春,结伴去山上捡柴草。我和双胞胎妹妹手牵着手,去街上找小伙伴玩跳房子,丢手绢的游戏,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妈妈在做饭。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快到吃午饭时,院子外面突然传来吵闹声,正在做饭的母亲,挪动着她那三寸金莲的一双小脚,急忙忙向院门囗走去。原来是二哥在山上捡柴时,发现一截粗木棍,同时,另一个小伙伴也发现了它,两人为此吵闹了起来。得知原委后,母亲向前,狠狠推了一把吵的脸红脖子粗的二哥,嘴里说道:都是邻里街坊,你年龄又比他大,就不会让着他点,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转身把那根显眼的木棍,从二哥的筐子里抽出来,双手送给邻居家的男孩。我偷偷地瞧见,二哥委屈的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但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我也深深的知道,那可是二哥为二十八蒸枣面馒头,而打回的柴禾。

时间快的飞快,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发,我好奇地站在母亲的身旁,看她把发酵好的面,小心翼翼地从大面盆里扯出来,轻轻地放在面案上,撒好面粉,用布满青筋的双手,不停的揉搓着,揉搓着。最后,那馒头像一个个乖巧的小孩儿,整齐的排好队,静静地等候着上锅。

好戏在后头,母亲最拿手的就是蒸枣馒头和发面糕。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只见她把头天晚上用温水泡发好的红枣,用清水冲洗几遍,沥干水分,揉好剂子,就开始精心做枣馒头了。其中就有那些可爱、生动的小动物,只见她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枣塞进面团里,揉几下,一头小猪的肚子,就像气吹的,圆鼓鼓的都出来了,然后,用事前泡好的黑豆,按在眼睛的部位,揪两块小面,压扁当耳朵。眨眼之间,一头憨态可掬,活灵活现,萌态十足的小肥猪,就出现在了眼前,还有各种花样的面食,小牛,小羊,小马,小鸡,简直成了动物世界。蒸好后,从大锅的笼屉里捡出来,摆在面案上,你看吧,个个栩栩如生,红白分明,我和胞妹,围着面案子转圈圈,馋的直咽口水。

敬贤文学社:会芬散文|枣馒头

最后,她又做了个半米宽、半米高的发面糕,这是年后送给刚出嫁大姐家的,寓意是,生活年年高升。

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望着小脑萎缩,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老母亲,我不确定,此生,女儿还有没有口福,再吃吃上一回您亲手做的枣馒头?

片刻,一股咸咸的东西流进了我的嘴角!

(编辑制作:刘健健13065077781)

作家简介:沈会芬,山东平阴东阿镇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敬贤文学社创办人之一。曾在《百花园》《天池》《小小说月刊》《青岛文学》《短小说》《赤子》《战士文艺》《中国农村金融》《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彩故事》《北京广播电视报》《军队计划生育》《新老年》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小小说《生日礼物》、《救命粮》分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2005年度、2006年度三等奖,《手心手背》获2007年全国微型小说二等奖;《为她留着呼机号》获全国首届吴承恩小说奖,出版散文小说集《夏夜》。

壹点号中国憨派之首滑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