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疆巨人墓葬之谜

来源:蔡侗辰、刘春阳

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蜿蜒东流在这里汇聚而形成了塔里木河。逐水草绿洲而居的远古人类也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塔里木古河道发现的神秘古墓群落就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辖区内的十一团十三连、十五连南部沙漠。

据国际人类学权威机构签定,该古墓群距今已有4600 年的历史。这批墓葬群的发现, 为研究昆岗(阿拉尔)的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填补塔中地区古人类遗址空白

驱车驶离十一团团部约10千米就能看到呈带状分布在沙漠中的古墓群,附近有一个不太大的湖泊,研究人员初步断定是塔里木河古道与和田河古道所在 地。

这里的地貌是典型的鱼鳞状沙丘,由于距离塔里木河较近, 地下水位高,盐碱侵蚀严重。猛然看,整个地形最高的墓区沙丘颇像闻名遐迩的小河墓地。

据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专家介绍,该墓地出土的部分古人类尸骨和文物,恰好形同小河墓地, 初步发现为上下三层六个系列, 分别为4600年、4300年、3800 年、2600年、1200年和900余年。

新疆文物局局长盛春寿称其“填补了塔中地区古人类遗址的考古空白"。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古墓受到的破坏较严重。

目前,该墓群已被确定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在二号墓地有铁丝网围墻圈护,并有专人看守。

走进古墓群,依然可以看到零星的胡杨木棺材,在一个较大的棺材中,一具女性干尸呈现在我们眼前,依然可以看到头部稀疏的头发和身上圮点的布衣。

据守墓人介绍,慕葬出土的尸体在刚出土时保存非常完好,甚至可以看清皮肤面目,衣服也较完整, 但是由于出土后没有釆取保护措施,很快就被“风化” 了。

这里目前为止已经发现5具干尸了, 目前保护比较好的只有3具。

在墓地边上,有一片有水和芦苇的洼地,可以看出以前这里也是水肥草丰之地。

“这里以 前是塔里木河占道,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其实,这个古人类遗址中最久远的居民极可能是羌人。由于古羌人多数已从事农耕和渔猎,这些特征在这里表现得很突出。从墓区和生活区规模, 以及出土的草篓、谷物、食品来 看,农耕规模还不小。”阿拉尔 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所长任新农说。

他已经多次来这里考察,还 捡到过一枚古钱。从史籍和出土文献得知,阿 拉尔占称昆岗。这片古墓群由此 命名为"昆岗古墓”。

如果结合碳14测定结果,确定该墓地的主人主要是羌人的话,与古文献有关西羌在塔里木盆地活动的记载正好对应。阿拉尔周边的新和县曾出土"汉归义羌长印”,和田、 民丰、且末、若羌等地名都与羌文化密切相关。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阿拉尔地区,出现的如果是大批羌人遗存,正说明中华文明在新疆早有存在。

古墓群和"巨人部落”有关联吗?

该古墓群最为奇特的是,在这里发现了 “巨人”迹象。

《史 记 周本纪》《诗经 大雅 生 民篇》等记载了巨人的传说。在该墓地简易展示馆内就有一架 2. 3米以上的高大尸骨,随葬出土的棺木长达2. 8米。

类似规格的棺木在当地还发现了多处。这与塔里木盆地远古有巨人部落的传说相对应。

新疆巨人墓葬之谜

塔里木大学教授、 西域研究院院长廖肇羽介绍道,“墓地出土尸首头发金黄、额骨 高耸、脸庞狭长、腿骨粗壮,整体呈现欧罗巴人种特征。墓葬群中完整的头骨不少,一些连接着头皮的头发金灿灿的,煞是好看。其中不少下门牙不是像我们现代人那样横着长,而是侧过来长, 也就是竖着长。至于是人种结构, 还是饮食习惯,抑或是其他原因, 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

尽管阿拉尔昆岗古墓出土的系列文物很“贫民化”,可历史价值极高。部分葬形制和出土文物与小河墓地如出一辙,有的时代则更为久远。出土的所有棺木皆无底座,且男女上下合葬,屈肢葬成为主导类型。墓葬附近古河道遗迹清晰可见,干枯的胡杨林面积特別庞大,有明显的生活区特性。

古代文明来自何地,去向何方?

在墓葬群中,每个墓地四周都密密麻麻插有木棒,呈四方形, 小孩墓地插的是小棍子,成人墓地插的是大棍子。其中造型美观的一个木棒整体呈褐色,纵向剖开里面空间藏有盘曲为长条形的蛇,蛇头前昂,充溢若神秘的氛围。

新疆巨人墓葬之谜

此外有简单削出人头、駆干和下肢的一对男女胡杨木雕人像,细槽状双眼、嘴角和微隆的鼻子惟妙惟肖,大概属于死者替代物,所蕴涵的意义至今尚不清楚。

当地还出土了用植物的茎秆、 根茎纤维密实绞编而成的草编小篓,呈鼓腹形、圆柱状,有圆底、 有尖底,形态各异的小篓上都有 提梁。所有这些与小河墓地极为 相似,但二者因缘目前还难以界 定,因为彼此还存在不少差异。

新疆巨人墓葬之谜

墓葬区、生活区及其附近地域已陆续发现石器、木器、陶器、 铜器、铁器、料珠、毡帽、毡靴、 丝绸、“8”字形毛线绳。兽骨、 鱼骨、木炭则比比皆是,同时还发现了埋藏地底的果树种子、枝叶,不明种类的动物皮毛与粪便。

当地的炼铜与炼铁遗址面积庞大,碎陶片、铜渣、铁渣遍地都是, 说明先民在此生活的区域庞大, 文明程度颇高,而且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延续了很长时间。

昆岗墓葬群和生活区与相距700千米左右的小河墓地很是类似又略有差异。按照河流文化学说推理,江河的中下游是人类聚居最集中的地区,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先民逐渐沿江河两岸向中下游扩展,与后世的塔河下游楼兰文明确实渊源很深。

古老先民在塔里木河流域繁衍生息。此后在沙漠的不断推进,人们不得不屡次放弃故土向沙漠边缘迁徙,如今上百条干涸河床纵横交错坚硬无比,大片枯胡杨林望不到边际,似在像我们诉说着当年繁华的历史。

千年昆岗,巍巍昆仑,浩瀚戈壁大漠,丝绸古道的历史、人种、事件遗迹散布其中。当地政府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研究,同时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 这批古墓的保护提供更多帮助。

支持一下小编,请下方点赞、点和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