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戏剧界有本书叫《演员的自我修养》,很多人知道这本书是从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中有所了解。此书是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的戏剧理论著作,首版时间是1938年。该书系统论述演员表演技巧训练与提高个人艺术素质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提出,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表演是一种按照人的天性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的有机的过程,因此演员最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寻找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觉”,而目的则在于传达表现戏剧的“最高任务”,他反对“表现派”的只重外在表现形式的表演和匠艺式的表演,而强调将人的天然的情感和由此激发的外部动作自然地结合起来,是“体验派”表演艺术的经典性论著,对20世纪世界戏剧发生了重大影响。
而周星驰也是想借电影里面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教演艺者如何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
交通运输行业有很多专家、大师对大陆交通运输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使得大陆正在昂首阔步迈向了交通强国。其实各行各业从业者都有其自我修养,演员有,作家有,科学家有、工程师也要有。
现在像研究两弹一星的钱学森和邓稼先、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等老一辈专家一样,专耕细作,一辈子不图名利默默无闻的专家也非常多,如:研究航母、飞船、卫星、火箭等高精尖涉密行业专家,他们利用自己学识和专业知识为国家、为行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但是现在社会追名逐利、成果靠拼凑、评审讲关系、报告凭抄袭、评标夹私利的专家也大有人在。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专家,除了从事自身的业务外,对于行业发展过程中其他方面需要,还承担了诸如:评标专家、评审专家、评奖专家、讲座专家、咨询专家等角色。
作为交通专家从事业务外的角色要注意些什么,作为需求单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家呢?那我们在这里就聊一聊行业的这五类专家。
01
评标专家
评标专家一般决定着项目最终谁中标和实施,正常情况这些专家对技术部分或者说含主观分析的部分进行评分,商务和报价客观分都可以由招标代理计算得出。
评标组一般由4(专家)+1(业主代表)或者5(专家)+2(业主代表)单数构成,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进行相应打分,最后给出一个结果排名,一般情况下中标候选人给出一二三,第一名一般分数最高,经过公示无异议情况下即为最终中标单位。
因为这类专家决定着生杀大权,也有替业主选择最优承担者的大任,因此各地选择评标专家都很谨慎,一般情况由招标代理在当地或者行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由系统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方式通知,拒绝或者无应答者再抽取下一个。
这类专家虽然随机,但是根据行业内专业细分和平时参与意愿的不同,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相对固定的范围和群体,正常情况下业主对这些评标专家提前是不可知的。因此,这里面更要求讲专家的自我修养。
“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评标专家素质,不为外因左右,不为内因干扰,另外还要具备真材实料的专业能力,不能赶鸭子上架,如果真对所评标专业钻研不深的话也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公正性。
02
评审专家
评审决定着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到底会到哪一步,立项评审会决定项目是否会进入计划、是否有预算;大纲、可研及过程关键节点的评审,决定着项目建设或者研究的内容、规模、资金以及中间成果完成度;交竣工验收评审决定着项目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可以结题或者验收。
因此这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专家参与其中,大多数专家确实是从为项目的角度考虑、从业主需求出发,进行严格把关、诚恳建议。
而此时修养不高或能力不够的评审专家会表现出来的有以下几种:
1、只会好的肯定评价,找不出存在问题的。
2、发现一系列问题,给不出具体建议的。
3、找的问题脱离实际,还很理直气壮的。
4、人云亦云,基本同意其他专家意见的。
5、只会找琐碎文本编辑方面问题,专业问题看不出的。
6、看得出问题,但表达不清的,等等。
因此作为业主要考虑到选择合适的专家尤为重要,既要懂专业的、敢于提问题、还要有一定的表达沟通能力的。作为被邀请专家,要判断自己对评审项目的专业符合度,不能为了一点专家费或者替承担单位说话,就随便答应作为评审专家的邀请。
03
评奖专家
评奖专家一般是受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学会、协会、联盟、宣传单位等机构邀请对成果进行评奖,如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公路建设协会等每年都会有相关评奖工作,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
而在评奖之前,一般还有一个评价鉴定程序,即对成果是属于国际领先、国际先进还是国内领先、国内先进进行成果的评价。这两个阶段都需要专家进行讨论和确定。
根据评奖的级别,这些专家的资历也差异很大,要是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专家的资历相对就比较高,其中不乏有院士、国务院特贴、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专家;有些协会或者普通的奖项,专家的资历可能就没那么高要求,有的要求高级工程师以上即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看组织方实力和奖项影响。
此类评奖一般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水平,总体上需要大多数专家的认同,才能评上相应的奖项。这类评奖的成果一般是能经得住考验的,尤其是特等奖和一等奖。但对于二三等奖,根据专家的认同的不同会有一个取舍和排名的过程。
因此这里的专家和评标专家一样,应把“公平、公正”摆在第一位,而有明显偏向或者打分容易走极端的专家恐怕作为主管部门也不会愿意一直邀请下去。
04
讲座专家
讲座专家一般是对行业的政策、技术、发展以及重要文件的解读和宣贯,以报告和讲课形式进行。一般这种讲座针对性比较强,如针对某一专业:勘察设计、道路养护、智慧交通、新基建等,或者针对一个技术:北斗应用、区块链、大数据、BIM技术等。
政策文件的宣贯专家一般来自政府、事业单位居多;技术应用培训专家一般来自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居多。
专家讲课效果如何,学员是最有发言权的,一趟课是否生动、是否有充实内容、是否有良好互动,都是评价一堂课效果的关键。
现在每次培训基本都有学员给老师打分环节,通过所有学员的评价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相对比较客观,因此那些打酱油的专家很容易被淘汰,就跟郭德纲讲的商演是否成功是相声演员成功的标准一样,一个专家讲课过程中学员玩手机的玩手机,睡觉的睡觉,学完还不知道讲了啥,这样的讲座肯定就是失败的。
05
咨询专家
咨询专家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叫“智库”,有的单位叫“顾问”,目的就是聘请专家的单位在遇到重要问题或者难题时候,请这些专家来做参谋,出谋划策。
咨询专家有时候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建议,有的还要通过调研或者研究,提供一个报告或者整体解决方案,甚至聘请单位还会通过立一个项目或者课题来支撑这种咨询结果的出台。
这类智库型专家对专业符合度和业务针对性上要求非常强,而且这种合作关系是相对固定和长期的,因此聘请单位对这类专家都是优中选优,咨询专家的价值体现也尤为明显。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上各种专家不断涌现,造成了现在一旦有专家发话,后面必将迎来各种反面声音的现象。
如百度上就有人对专家提出了一个反面定义:“专家就是一种没有多方面知识全面发展的人。他的知识是单一的,或是专钻牛角尖的知识,一旦问题超出了他的范围,他就不知所措,有时还放不下架子,会误导一通,把别人引入误区。专家和其他人一样,头上无角,足下无毛,只是写过论文发表而已,但大多是抄袭而来,只是改头换面罢了,因此专家的话只能是参考,有时他的言论涛涛不绝,听来也繁。真实内容只有几个字,且是没用的。”
虽然这种定义有些过激,但确实现在形形色色专家频现,如:所谓的养生专家、鉴宝专家、理财专家、培训专家等等,败坏了专家形象,以使得人们对专家说的话都要打一个大大问号。
反而真正的专家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幕后英雄,在我们交通运输行业,港珠澳大桥建成了,我们才知道有林鸣院士;“高铁院士”王梦恕,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隧道和高铁建设事业。
因此作为专家的自我修养尤其重要,我们的专家们要把更多的时间扑在专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只有这样,大陆才会建成名副其实的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