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交通專家的自我修養

論交通專家的自我修養

在戲劇界有本書叫《演員的自我修養》,很多人知道這本書是從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中有所了解。此書是蘇聯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作的戲劇理論著作,首版時間是1938年。該書系統論述演員表演技巧訓練與提高個人藝術素質的途徑。

作者在書中提出,藝術是生活的真實反映,表演是一種按照人的天性本身的規律來進行的有機的過程,是以演員最重要的是體驗角色的情感感受,尋找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覺”,而目的則在于傳達表現戲劇的“最高任務”,他反對“表現派”的隻重外在表現形式的表演和匠藝式的表演,而強調将人的天然的情感和由此激發的外部動作自然地結合起來,是“體驗派”表演藝術的經典性論著,對20世紀世界戲劇發生了重大影響。

而周星馳也是想借電影裡面的《演員的自我修養》,教演藝者如何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

交通運輸行業有很多專家、大師對大陸交通運輸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使得大陸正在昂首闊步邁向了交通強國。其實各行各業從業者都有其自我修養,演員有,作家有,科學家有、工程師也要有。

現在像研究兩彈一星的錢學森和鄧稼先、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等老一輩專家一樣,專耕細作,一輩子不圖名利默默無聞的專家也非常多,如:研究航母、飛船、衛星、火箭等高精尖涉密行業專家,他們利用自己學識和專業知識為國家、為行業鞠躬盡瘁,嘔心瀝血。

但是現在社會追名逐利、成果靠拼湊、評審講關系、報告憑抄襲、評标夾私利的專家也大有人在。

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專家,除了從事自身的業務外,對于行業發展過程中其他方面需要,還承擔了諸如:評标專家、評審專家、評獎專家、講座專家、咨詢專家等角色。

作為交通專家從事業務外的角色要注意些什麼,作為需求機關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專家呢?那我們在這裡就聊一聊行業的這五類專家。

01

評标專家

評标專家一般決定着項目最終誰中标和實施,正常情況這些專家對技術部分或者說含主觀分析的部分進行評分,商務和報價客觀分都可以由招标代理計算得出。

評标組一般由4(專家)+1(業主代表)或者5(專家)+2(業主代表)單數構成,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進行相應打分,最後給出一個結果排名,一般情況下中标候選人給出一二三,第一名一般分數最高,經過公示無異議情況下即為最終中标機關。

因為這類專家決定着生殺大權,也有替業主選擇最優承擔者的大任,是以各地選擇評标專家都很謹慎,一般情況由招标代理在當地或者行業的專家庫中随機抽選,由系統通過電話或者短信方式通知,拒絕或者無應答者再抽取下一個。

這類專家雖然随機,但是根據行業内專業細分和平時參與意願的不同,一般都有一個比較相對固定的範圍和群體,正常情況下業主對這些評标專家提前是不可知的。是以,這裡面更要求講專家的自我修養。

“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評标專家素質,不為外因左右,不為内因幹擾,另外還要具備真材實料的專業能力,不能趕鴨子上架,如果真對所評标專業鑽研不深的話也可能會影響到最後結果的公正性。

02

評審專家

評審決定着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到底會到哪一步,立項評審會決定項目是否會進入計劃、是否有預算;大綱、可研及過程關鍵節點的評審,決定着項目建設或者研究的内容、規模、資金以及中間成果完成度;交竣工驗收評審決定着項目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可以結題或者驗收。

是以這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專家參與其中,大多數專家确實是從為項目的角度考慮、從業主需求出發,進行嚴格把關、誠懇建議。

而此時修養不高或能力不夠的評審專家會表現出來的有以下幾種:

1、隻會好的肯定評價,找不出存在問題的。

2、發現一系列問題,給不出具體建議的。

3、找的問題脫離實際,還很理直氣壯的。

4、人雲亦雲,基本同意其他專家意見的。

5、隻會找瑣碎文本編輯方面問題,專業問題看不出的。

6、看得出問題,但表達不清的,等等。

是以作為業主要考慮到選擇合适的專家尤為重要,既要懂專業的、敢于提問題、還要有一定的表達溝通能力的。作為被邀請專家,要判斷自己對評審項目的專業符合度,不能為了一點專家費或者替承擔機關說話,就随便答應作為評審專家的邀請。

03

評獎專家

評獎專家一般是受政府部門以及行業學會、協會、聯盟、宣傳機關等機構邀請對成果進行評獎,如中國公路學會、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中國公路建設協會等每年都會有相關評獎工作,評出特等獎、一二三等獎等。

而在評獎之前,一般還有一個評價鑒定程式,即對成果是屬于國際領先、國際先進還是國内領先、國内先進進行成果的評價。這兩個階段都需要專家進行讨論和确定。

根據評獎的級别,這些專家的資曆也差異很大,要是國家和省部級獎項,專家的資曆相對就比較高,其中不乏有院士、國務院特貼、百千萬人才等國家級專家;有些協會或者普通的獎項,專家的資曆可能就沒那麼高要求,有的要求進階工程師以上即可,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主要看組織方實力和獎項影響。

此類評獎一般代表着行業發展的水準,總體上需要大多數專家的認同,才能評上相應的獎項。這類評獎的成果一般是能經得住考驗的,尤其是特等獎和一等獎。但對于二三等獎,根據專家的認同的不同會有一個取舍和排名的過程。

是以這裡的專家和評标專家一樣,應把“公平、公正”擺在第一位,而有明顯偏向或者打分容易走極端的專家恐怕作為主管部門也不會願意一直邀請下去。

04

講座專家

講座專家一般是對行業的政策、技術、發展以及重要檔案的解讀和宣貫,以報告和講課形式進行。一般這種講座針對性比較強,如針對某一專業:勘察設計、道路養護、智慧交通、新基建等,或者針對一個技術:北鬥應用、區塊鍊、大資料、BIM技術等。

政策檔案的宣貫專家一般來自政府、事業機關居多;技術應用教育訓練專家一般來自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居多。

專家講課效果如何,學員是最有發言權的,一趟課是否生動、是否有充實内容、是否有良好互動,都是評價一堂課效果的關鍵。

現在每次教育訓練基本都有學員給老師打分環節,通過所有學員的評價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相對比較客觀,是以那些打醬油的專家很容易被淘汰,就跟郭德綱講的商演是否成功是相聲演員成功的标準一樣,一個專家講課過程中學員玩手機的玩手機,睡覺的睡覺,學完還不知道講了啥,這樣的講座肯定就是失敗的。

05

咨詢專家

咨詢專家用現在一個時髦的詞叫“智庫”,有的機關叫“顧問”,目的就是聘請專家的機關在遇到重要問題或者難題時候,請這些專家來做參謀,出謀劃策。

咨詢專家有時候不僅僅是言語上的建議,有的還要通過調研或者研究,提供一個報告或者整體解決方案,甚至聘請機關還會通過立一個項目或者課題來支撐這種咨詢結果的出台。

這類智庫型專家對專業符合度和業務針對性上要求非常強,而且這種合作關系是相對固定和長期的,是以聘請機關對這類專家都是優中選優,咨詢專家的價值展現也尤為明顯。

當今社會,網絡媒體上各種專家不斷湧現,造成了現在一旦有專家發話,後面必将迎來各種反面聲音的現象。

如百度上就有人對專家提出了一個反面定義:“專家就是一種沒有多方面知識全面發展的人。他的知識是單一的,或是專鑽牛角尖的知識,一旦問題超出了他的範圍,他就不知所措,有時還放不下架子,會誤導一通,把别人引入誤區。專家和其他人一樣,頭上無角,足下無毛,隻是寫過論文發表而已,但大多是抄襲而來,隻是改頭換面罷了,是以專家的話隻能是參考,有時他的言論濤濤不絕,聽來也繁。真實内容隻有幾個字,且是沒用的。”

雖然這種定義有些過激,但确實作在形形色色專家頻現,如:所謂的養生專家、鑒寶專家、理财專家、教育訓練專家等等,敗壞了專家形象,以使得人們對專家說的話都要打一個大大問号。

反而真正的專家總是默默無聞地做幕後英雄,在我們交通運輸行業,港珠澳大橋建成了,我們才知道有林鳴院士;“高鐵院士”王夢恕,把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隧道和高鐵建設事業。

是以作為專家的自我修養尤其重要,我們的專家們要把更多的時間撲在專業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隻有這樣,大陸才會建成名副其實的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繼續閱讀